張 潔,武士敏
(昌吉衛生學校,新疆 昌吉 831100)
會陰切開縫合術模型的自制方法
張 潔,武士敏
(昌吉衛生學校,新疆 昌吉 831100)
會陰切開;縫合術模型;制作方法
臨床技能訓練是醫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進入臨床的必經之路。正常分娩中的會陰切開縫合術,是助產專業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操作技能。教學中為了使模擬正常分娩中會陰切開縫合術操作更逼真,學生能反復練習,更好地掌握會陰切開的時機和方法及會陰縫合術方法,我校實驗帶教教師在已采購模型的基礎上,對某些易損部位及不易購買模型進行改進和制作,以使其能反復使用。本文就制作方法及使用體會進行介紹與總結。
足月孕婦分娩模型、白布、紅布、棉花、縫衣針、白色普通棉線、白色細松緊、剪刀等。
首先,用剪刀將白布裁成2塊16cm2的正方形布備用,然后將2張布的3個邊縫合;其次,將適量棉花放于其中并鋪平后將最后一個邊縫死;再次,在中央畫出外陰圖樣并剪下,將剪開的邊縫好,并畫出肛門位置,與正常人體模型外陰部大陰唇、會陰皮膚寬度大致相同;最后,根據會陰后聯合正中偏左0.5cm處向左下方,與正中線呈45°切開3~4cm(2層白布要對齊猶如陰道黏膜與皮膚切口長度一致),在此處用適量紅布與白布縫合(紅布代表黏膜及肌肉組織,白布代表皮膚),正方形白布的四周用2根白色細松緊連接,套在足月孕婦模型上。這樣在教學中就能按照臨床操作要求,讓學生動手做會陰切開縫合術實驗。
先由教師在模型上進行示范操作,然后學生分組模擬操作,要求每個學生操作一次,邊操作邊講解,旁邊學生邊看邊議邊糾正,教師巡回指導,在有限時間內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動嘴、動腦的機會。這種參與式學習法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對會陰切開縫合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操作練習中,可觀察到在骨盆腔內完成的胎頭俯屈、內旋轉、下降過程,使分娩機轉過程由不可見變為可見,由抽象變為直觀;保護會陰時手可準確放置到位,同時能感受到胎頭下降時給會陰部帶來的壓力及掌握保護會陰的力度。幫助胎兒完成分娩機轉動作時,學生可充分體會到幫助胎頭俯屈、仰伸、復位、外旋轉、娩肩、娩后肩的感覺。
學生在實驗課及實習后反映,在臨床實習中可直接進行此項操作并得到醫院帶教教師的肯定。各實習醫院反饋均較好,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前幾屆明顯增強。在實驗室參觀過程中,此模型也受到了兄弟院校及臨床教師的認可。
過去教學因受模型限制,有些步驟在演示及操作練習中均有一定難度。如購買的會陰切開模型均是橡膠樣物質,示教幾次后會陰部分破損,無法再次使用;學生在練習時體會不到幫助胎兒俯屈、仰伸、復位、外旋轉、娩前肩、娩后肩的真實感覺,保護會陰時手的放置位置也不準確,與實際操作有些偏離;學生練習時不能重復操作。制作以上模型取材方便、經濟實用。制作費用約需5元,耗時約2小時;模型具有一定的仿真效果且耐用,即便重復使用后出現破損,也易修復、更新。會陰切開縫合術模型經過5學年8個班級的使用,教學效果良好且完好無損。
[1]石新娣,童八金.正常接生部分模型的制作[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20):111~112.
[2]張潔,武士敏,楊環.母嬰護理實驗模型的制作[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4):134.
G424.31
B
1671-1246(2011)01-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