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春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PBL教學法在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
曹長春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PBL教學法;影像學;教學方法
PBL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基于問題的學習,啟發(fā)、誘導學生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問題只是一個載體,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具備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擁有正確的臨床思維和推理方法,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
PBL教學法由5部分組成:(1)提出問題;(2)建立假設;(3)收集資料;(4)論證假設;(5)總結。筆者在教學中,首先,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常見病影像學資料,讓學生進行分析,并由學生提出所需臨床資料和進一步輔助檢查方法。該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假設。其次,要求學生查詢、收集該病例相關資料并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交流各種資料,提出各種假設性診斷意見。最后,由教師解答相關問題,概括知識要點,作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對學生未涉及到的重點予以強調。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有嚴謹、詳實的教學計劃,引入病例要真實、典型,還應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3.1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以發(fā)現者、研究者身份獨立思考、查閱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有所提高。該方法也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緊密聯系,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3.2 適合影像學教學
影像學作為一門實踐學科,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很高,而PBL教學法能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深刻,記憶牢固。
3.3 從傳授知識轉變?yōu)閭鞑ブR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并對所得資料和病例信息進行推理、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在這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成為知識的傳播者。
3.4 密切師生關系
PBL教學法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教學,增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醫(yī)學影像學是通過各種成像設備直接反映人體組織、器官的生理或病理形態(tài)。它是一門通過影像觀察與分析,并結合臨床資料進行疾病診斷的學科[1],是醫(yī)院疾病診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手段。對于影像專業(yè)學生來說,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堅實的實踐技能基礎。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偏重于知識及技術傳授,以培養(yǎng)知識型人才為目標,教學內容陳舊,致使醫(yī)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束縛了他們的思想,也使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足,自主學習意識不強,更新知識能力較差。雖然傳統(tǒng)教學法能夠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但醫(yī)學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學科,要求醫(yī)務人員終身學習,盡快掌握有效的、先進的醫(yī)療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而PBL教學法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鼓勵個體獨立思考,充分強調個體的求新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yōu)閷W習的設計者和主動參與者,從而培養(yǎng)了臨床思維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所以,PBL教學法能滿足時代發(fā)展要求,在影像學教學中應用有其必要性。
[1]黃占文,陳躍.PBL教學法在核醫(yī)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09,(05):337~339.
G424.1
B
1671-1246(2011)01-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