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業勝
(江門中醫藥學校,廣東 江門 529000)
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
譚業勝
(江門中醫藥學校,廣東 江門 529000)
教學是一門藝術,案例教學是一門獨特的教學藝術。案例教學法突出的特征是教學案例的運用,是以學生對案例的討論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現結合中職教學實際,對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分析,并進一步探討案例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
案例教學法;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
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職學校德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中職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德育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筆者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認為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通過案例剖析,收集在教育實踐中的典型人物、事件,并為其提供一個公共的平臺,將其引入到課堂當中,促使師生通過討論、對話、交流與溝通,實現提高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質量的目標。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有步驟地組織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討論,引導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在實際案例中進一步學習、理解和掌握原理、原則的一種教學方法。由于其具有生動具體、直觀易學的特點,因此,往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可以引發深入的師生互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由于案例充當了連接基礎知識和現實應用的橋梁作用,通過對案例的學習、探討,既深化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又強化了學生對現實應用的理解。
2.1 案例選擇
案例選擇是案例教學法成功與否的基礎環節。選擇的案例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同時又要貼近生活。不能隨意選擇一些小道消息作為案例。此外,還要收集、整理與大綱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別是符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所學專業特點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學中應重點選擇。筆者認為,選擇的案例必須具有4個特點,即真實性、針對性、開放性和時效性。真實性,只有來源于現實生活的素材,才真實可信,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具有說服力;針對性,主要是指針對學生的思想迷惑,幫助學生澄清一些是非界限;開放性,便于學生從各個側面對案例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與探討;時效性,緊密聯系環境變化和理論發展的情況,注重與當前實際聯系的程度。
例如,教師在講到“榮辱觀”這一課之前,將學校學生食堂、圖書館、宿舍和教學樓內一些不文明行為記錄下來,選擇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中有關榮辱不分的報道作為案例資料。另外,從已有的材料中選擇或組織案例內容,案例內容因教育目的不同而異,一個案例可長可短,牽涉面或窄或寬,其主題范圍幾乎沒有限制,在案例中只要求包含足夠的信息,便于學生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又如,在學習民法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時,設計這樣的案例進行導入:甲向乙購買了一件皮衣,乙在成交時說該皮衣因積壓降價出售,但甲回家后發現,皮衣襯里下面多處皮革已經腐爛,甲隨即找到乙要求退換。在民法理論中,乙這么做,違反了什么原則呢?這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能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2.2 案例討論
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環節。教師可布置學生事先預習書上的案例,然后組織學生進行陳述、討論。也可將另外準備的案例展示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案例環境之中,真正從當事人或企業工作崗位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于同一個案例,不同的學生可以發掘出不同的意義。有的只能找到淺層的信息,有的則能得出透徹的結論。教師要引導學生剝去非本質的細節,揭示其內部特征。分析案例的關鍵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內容與相應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為此,教師要做好啟發、引導工作,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地獨立思考,大膽地交流研討。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即使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偏離了正確答案,也不要急于評判,可以讓他們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學生在沒有壓力和顧忌的良好心態下進行創造性的探索。這不僅使學生學習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勇氣和膽量等。
例如,在學習《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設計1個案例:丙在某商場花5 500元購買了1部單反相機,回家后懷疑其為假冒商品,便向商場提出索賠。商場認為,丙為無業人員,購此高檔商品并不是為了消費,而是專門為了向商家索賠,因此拒絕丙提出的賠償要求。筆者為此提出3個小問題組織討論:第一,丙作為消費者享有哪些基本權利?第二,商場是否有理由拒絕丙的索賠要求?第三,丙能得到賠償嗎?在學生準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幫助其打開思路,先分小組交流,然后再由各小組推薦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討論時,先請較好地完成了案例分析的學生介紹自己的分析情況,然后再請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實踐證明,學生能在不同觀點的撞擊和不同角度的論證中,深化對案例的認識,學習和運用相關的原理和方法,對課程內容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2.3 案例評價
案例評價是對案例討論的總結,指出討論的結論意見,進行補充與提高性講授等。教師在進行總結時,要緊緊圍繞教學目的所涉及的相關內容,分析解決案例所涉問題必須要用到的法理、原理和法律規定;同時,還要向學生講明案例的重點和難點,并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指出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和方向,引導學生研究和思考。案例評價主要由教師來做,引導學生辨清是非曲直,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也可以發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案例教學法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及學生的法律素質意義重大,但它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都很高,其本身也并非完美無缺。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1 案例教學不能代替系統的理論學習和講授
盡管案例教學有許多優點,但應用案例教學不能排斥和取代其他的教學方法。因此,不論是基于哪種情況組織實施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都要注重其系統性。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案例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方法,不能像大學法律專業一樣進行純粹的實踐(案例)教學。
3.2 案例要與所講授的理論知識相結合
案例教學作為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改進形式,雖然以實例分析為主,但也不能完全拋開教材的理論體系,毫無理論依據地去研究教學實際問題。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法律制度進行學習;同時,將案例中所要討論的問題與理論知識、法律制度聯系起來,2者不可偏廢。
3.3 教師應具備實施案例教學的能力
盡管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而實施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來發揮各種類型學生的優勢,挖掘他們的潛能,使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另一方面,教師教學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案例的選擇和教學設計工作;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適當的課堂氛圍,既要使學生達成一定的共識,又要給不同的見解以空間,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案例教學結束之際,教師還要善于總結,從案例中提煉出相關理論。
3.4 案例教學要有目的性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地引導學生追求一種正確的答案,追求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是要重視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案例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在案例討論或辯論過程中,越辯越明,互通有無,由“記條條”到“信條條”,把德育主線落在實處。
3.5 案例教學要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思想實際
中職學生大多內心深處充滿自卑,對社會了解不多,對職業了解甚少,甚至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缺乏認真的思考,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正確的擇業觀尚未形成。由于先選擇了專業再進行學習,他們非常渴望了解自己將來有可能從事的職業,對未來充滿了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這是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機。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盡量選擇中職成功學生的案例,最好是本校或本專業的學生案例,讓學生不覺得遙不可及,切身感受到“行行出狀元”,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熱愛所學專業。
總之,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具有理論性、政治性、現實性和針對性等特征,在中職德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改革教學方法,充分運用案例教學,使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源于現實生活,貼近思想實際,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
[1]張新平.案例教學法的內涵[J].云南教育,2002(10):4~5.
[2]王冠.運用教學案例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J].成功(教育),2007(1):78~79.
[3]賈偉偉.中職德育課如何開展案例教學[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2):47~48.
G424.1
B
1671-1246(2011)16-0080-02
Vol.29 2011 N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