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鴻 楊 英(、遼寧大學 遼寧 0036 、沈陽大學 遼寧省 004)
新世紀,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其主要特點之一,是需求成為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刺激內需成為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2009年遼寧沿海經濟又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這種背景下,快速發展遼寧沿海體育產業,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調整我國東北產業結構、加速沿海經濟發展、推進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體育產業隨著整個國民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巨大的發展,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的發展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為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場環境。由于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成員對體育消費需求增強趨勢也日益凸現,體育的參與型消費、實物型消費和觀賞型消費的強勁趨勢,刺激了體育產業和投資的增長。遼寧沿海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斷滿足了大眾戶外運動、健身、休閑的需求。因此,本文著重從發展遼寧沿海體育旅游入手進行研究。
(1)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
(2)問卷調查法;
(3)專家訪談法;
(4)信息查詢法;
(5)數理統計的方法。
2009年7月《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被國務院原則通過,并且上升為國家戰略。遼寧沿海經濟帶對外開放的 “門戶”是港口,東北地區的海港都集中在遼寧。遼寧沿海經濟帶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這6個城市,地處環渤海地區重要位置和東北亞經濟圈關鍵地帶,資源稟賦優良,工業實力較強,交通體系發達,自然旅游資源豐富,遼寧沿海地區是東北地區惟一沿海地帶,從這個角度講,遼寧沿海經濟帶可以說是東北沿海經濟帶,它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會引領整個東北的振興。
2009年9月,全國最長的沿海公路遼寧濱海大道建成,遼寧濱海大道建設質量達到高速公路標準,全線不收費。遼寧濱海大道全長1443公里,貫穿遼寧沿海6市、21個縣區,溝通25個港口,連接228個工業園區、133個旅游景點。遼寧濱海大道是國內第一條實現全省沿海貫通、規模最大、標準最高、里程最長的濱海公路。這標志著遼寧經濟又一個經濟增長點——遼寧沿海經濟戰略,進入到一個發展的嶄新階段,遼寧沿海經濟帶,將成為東北和東北亞的經濟軸心。
遼寧沿海戰略實施,對整個東北沿海經濟帶發展充分體現:
一是標志著東北老工業基地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成為全國整體開放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形成了七大開放地帶:先是珠三角,毗鄰港澳;然后是長三角,帶動整個長江流域;接著是天津濱海新區,輻射環渤海的半個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面向東南亞;海峽兩岸經濟區面向臺灣、連接中部;江蘇沿海地區則為淮河流域和隴海-蘭新經濟帶開辟新的出海通道。相比之下,遼寧沿海經濟帶雖是最晚整體開放的沿海經濟帶,但戰略意義殊為重要。它不僅使環渤海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經濟圈,更具戰略地位的是它將使東北振興與東北亞經濟合作緊密結合,推進東北亞區域一體化的進程。而東北亞在亞洲乃至世界有重要位置,2007年,東北亞6國經濟總量達11萬億美元(東南亞10國僅為1.1萬億美元)。
二是將有力地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深化改革,以制度創新促進技術創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重在創新,關鍵在于制度創新。《規劃》強調遼寧沿海經濟帶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其實質就是打造制度創新的增長極,促進形成技術創新的增長極,從而成為全國新的經濟發展增長極。
三是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協調發展,實現發展模式創新。結合東北地區的特點,主要是實現 “再工業化”,具體來說就是地區產業結構非均衡發展模式、存量改造為主的重化工業發展模式,以大型國企為主導的重化工業發展模式。
因此,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和體育旅游的發展,對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完善我國沿海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目前,體育旅游在世界上已經普遍開展,同時,已成為全球性研究和關注的熱點,它越來越被大眾重視和接受,并且,在不斷地升溫。據有關專家預測,體育旅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之一。
我國自1999年國務院頒布新的休假條例以來,掀起了國內旅游熱潮,人們的旅游需求也漸漸開始發生變化,從靜態的觀光型旅游向動態的參與性、娛樂性的休閑度假旅游發展,這為體育與旅游的結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體育旅游已成為我國旅游業的一大亮點,成為促進遼寧省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優勢項目。體育旅游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獨特的旅游資源,合理有效地開發,將為體育產業拓展巨大的發展空間,也為旅游業提供可以利用的旅游資源和發展動力。
遼寧有很多具有地方優勢的體育和旅游資源,以大連、營口、丹東、盤錦、錦州、葫蘆島等海濱城市都可以適合發龍舟、皮劃艇、摩托艇、劃船、滑水漂流等體育旅游活動和獨有的清文化國際旅游節、民族體育文化活動,都適合旅游者參與。加之遼寧非常優越舒適的體育訓練場館,其中不乏奧運冠軍的成長搖籃,這些都是我們遼寧引以為傲,并能夠與旅游很好結合的體育資源。
遼寧沿海經濟帶對外開放的“門戶”是港口,東北地區的海港都集中在遼寧。黑龍江主要是“沿邊”、“沿江”;吉林苦于沒有出海口,所以叫做“邊疆近海省”,甚至寧愿以四平換取丹東。遼寧的6大海港中,大連港的發展目標是打造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目前居于“龍頭”地位。但營口港進來發展勢頭很猛,已進入全國十大億噸大港,而且已經將海港功能前移至沈陽近海經濟區,主要承接沈陽經濟區8城市的海運。丹東港主要是通過 “東邊道”承接吉林、黑龍江的出口以及朝鮮的進口。錦州港、葫蘆島港、盤錦港形成蒙東地區的能源以及重要物質通道,乃至連接內蒙古。從未來發展趨勢看,遼寧沿海經濟帶將形成 “港口群”,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以往大連港 “一港獨大”的局面,形成各港口競爭合作的態勢,從長期發展來看,這將有利于形成合理分工、提高綜合效率。
遼寧省一直是中國的體育大省,人才濟濟,是培養冠軍的搖籃,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至今,共產生29位奧運冠軍,尤其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遼寧籍運動員共獲得8枚金牌、25枚獎牌,在中國體育代表團各省市自治區貢獻榜中排名首位。
2009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在北京體育大學召開了確定十二屆全運會承辦省市評選會,遼寧最終獲得了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的承辦權,這不僅是遼寧體育界的一件盛事,更是為推動遼寧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和特殊意義。
遼寧體育旅游產品多是一些已經在全國普遍存在的項目,沒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缺少篇奇產品和本地特色產品,不能滿足旅游消費多元化及個性化的需求,而且體育旅游的開發顯得來為零散,尚未形成規模,高質量的體育旅游產品不多。一些體育旅游產品項目還沒有形成數量,沒有達到相互合理的配套。
根據對遼寧省體育旅游健康服務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由于我國發展體育旅游較晚,體育旅游還沒有深入人心,人們對這一產品比較陌生,盡管我國大眾體育意識近年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由于長期推行競技體育政策,忽視大眾體育的發展,人們積極主動地尋求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被抑制了,導致了體育旅游的群眾基礎較為薄弱。
政府要對體育旅游業進行統一規劃。成立體育旅游業發展促進協會。對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從政策上指導,從法規上調控,宏觀管住,微觀搞活。要為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各級政府要把體育旅游業列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政府要運用金融、稅收和法律手段對體育旅游業進行調控。體育行政部門是體育旅游業的主管部門,要樹立大體育的管理思路,對體育旅游業的發展要統籌規劃,對體育市場要加強執法監督,使我省體育旅游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德國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采取鼓勵成立“商業性的體育企業”-盈利性的私人體育健身俱樂部的政策,這類“體育企業”的大量建立,不僅通過稅收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而且還對擴大就業市場產生作用。所以,我們在政策上給予適當的傾斜,鼓勵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通過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及時的發布各城市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情況,各個旅游區域搞好聯合,共創旅游資源、推進各個領域的體育旅游合作步伐,盡最大力度的做好宣傳工作,按照不同的季節為各地游客提供區域內精品旅游線路。
體育市場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深厚、前途廣闊的大市場,需要各級政府給予更多的支持、培育、引導。競賽市場要打破行政壟斷,向社會開放,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著手建立體育經紀人制度,條件成熟時可以成立體育競賽管理中心;信息市場要充分利用電視轉播、廣告增加收益;體育彩票市場要積極取得國家政策支持,增加發行額度和籌資能力;體育人才市場要逐步規范,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加快建立體育勞務市場和體育技術市場,積極進行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實現技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同時積極開發新的體育產業項目。政府應該對現有的體育旅游政策加以重視,發展體育旅游事業,開拓體育旅游市場,同時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到遼寧省沿海城市的體育旅游項目開發,堅強管理體制和完善經營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確立相應的體育旅游法規政策,促進體育旅游市場的發展,同時要督促、監督體育旅游的安全措施,必須對體育旅游的基礎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確保體育旅游安全監督到位。
當前體育旅游業的市場不斷的被擴大,眼前已有的這種市場已經遠遠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體育部門和旅游部門掛上鉤、結成網,創建具有遼寧特色的體育旅游市場,最終做到體育與旅游共同發展。
目前,我國的體育旅游初具規模,但是不夠完善,其發展還具有很大的潛力,要想提供國際一流水平的體育旅游服務,必須擁有一流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高素質的體育旅游人才是體育旅游業發展的前提和支柱。特別是針對遼寧省的特色,培養相應的體育旅游專門人才,他們對研發新興體育產業、開辟體育市場、未來體育旅游的發展規模與發展方向問題,具有先決性作用。因此,在遼寧省的高校應根據相應的需求,設立體育旅游專業,大力培養相關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旅游事業服務,發展遼寧省體育旅游產業。
通過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及時的發布各城市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情況,各個旅游區域搞好聯合,共創旅游資源、推進各個領域的體育旅游合作步伐,盡最大力度的做好宣傳工作,按照不同的季節為各地游客提供區域內精品旅游線路。
政府應該對現有的體育旅游政策加以重視,發展體育旅游事業,開拓體育旅游市場,同時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到遼寧省中部八城市的體育旅游項目開發,堅強管理體制和完善經營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確立相應的體育旅游法規政策,促進體育旅游市場的發展,同時要督促、監督體育旅游的安全措施,必須對體育旅游的基礎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確保體育旅游安全監督到位。
體育旅游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人類健康的需要.目前我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體育旅游環境.體育旅游作為當前旅游產品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和未來旅游產品建設中的一個主要方向,要充分認識遼寧沿海經濟帶體育旅游開發的地域性優勢,通過合理開發,把這些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帶動遼寧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從而為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做出更大的貢獻。
[1]劉忠等.市場經濟與體育[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9.
[2]鮑曉明.新的經濟增長點[M].體育產業.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2.
[3]石培華.為體育產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J].浙江經濟.2002.12.
[4]彭永捷.人文奧運[M].東方出版社.2003.
[5]吳振綿.我國體育投融資體制問題研究[J].體育文化.2004.2.
[6]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編.加入WTO與體育改革發展[M].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0.
[7]成會君.論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制度約束與制度創[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1.
[8]吳超林,楊曉生.體育產業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李敦厚.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J].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中國體育市場研究.2000.
[10]俞繼英.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3.
[11]李英玲.遼寧省體育旅游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
[12]萬懷玉,樸勇慧,劉政軍,侯躍紅.我國體育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10.
[13]胡春紅,郭瑞.加快我國體育旅游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
[14]近幾年《遼寧日報》、《沈陽日報》及相關遼寧經濟發展建設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