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皎
(金壇市第四中學,江蘇 金壇 213200)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盧姆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一聽說要寫作文,往往是眉頭緊皺,怨聲連連。學生作文興趣低下的原因諸多,其中傳統評價方式單一、陳舊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傳統的作文評價中,教師閱讀了學生的作文,憑主觀印象給一個分數,然后用公式化的語言寫上幾句鑒定式的評語。這種冰冷的評價漠視了寫作主體情感需求,特別是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在冷酷的批評中,寫作激情會受到了嚴重打擊,個性表達會受到抑制,常常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
新課程理念認為:評價不再是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不再是選拔和甄別,而是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關注學生成長與進步狀況,并通過分析指導,提出改進計劃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一理念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真正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格素養的新體系。因此,作文教學要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必須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和興趣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運用發展性評價,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提升學生的寫作欲望與寫作能力。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自然也應是評價的主體。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重視學習者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自己的學習進行一定的價值判斷,因為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了正確客觀的判斷、分析,讓自己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成功與不足,才能真正有效地進行自我反思,進行自我改進。這樣,學生的內驅力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激發,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會不斷地得到提升,從而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都將會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地提高。所以,我們要充分重視學生對作文進行自我評價。
同時,為了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我們要充分重視老師、同學、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使評價者和被評價者雙方都處在積極的思維過程中,成為作文學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學生既是被評價的對象,又是評價自己評價他人的評價者;既可以客觀地分析自己的作文,又可以客觀地分析他人的作文,從他人的作文中獲得借鑒。在作文教學中,將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不僅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評價過程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過程,而且可以在師生間相互溝通協商的過程中增進師生間的理解與了解,容易形成積極、平等、友好和民主的評價關系,同時,也有助于評價者在評價的過程中有效地對被評價者的發展過程進行監控和指導,幫助被評價者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促進其不斷發展。
在傳統的作文評價中,我們較多的是指出學生作文中的選材、立意、語言或結構等方面的種種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議。雖然,這些建議是中肯的,但往往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每次拿到批閱好的作文后,總是發現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甚至有時自己認為是一篇較滿意的作文,也被紅筆批得遍體鱗傷。老師在評價時,用的是成人的眼光或者是高考的要求,而學生的作文是以他們的生活世界為寫作對象的,而評價的高度與學生的實際水平往往是有明顯的差距的,這對難免會挫傷學生的寫作激情。
從一個角度來看學生,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發展性作文評價要求我們設計多維評價目標,運用多種評價方法、評價手段來綜合評價,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作文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寫作技能的掌握,而且要關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表現,如學生情感世界、美好心靈、價值觀,以及在寫作過程的興趣、態度、需要,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了解學生的作文情況,客觀地評價學生的作文。一句表揚勝過一千句批評,對于學生在作文過程中的精彩的描寫、獨到的見解、獨特的創造、真實的情感流露等,教師都要給予充分肯定。有時,一句簡單的表揚,都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產生成功的喜悅與激動,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讓學生產生寫作的興趣。對于學生作文中的不足,我們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用商量的語氣,委婉地提出建議,不讓學生有挫折的感覺。
要讓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動力,必須注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和認可學生個性化的價值取向,不讓評價成為一支不近人情的標尺。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不用成人的價值標準來要求學生,不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每一個學生。對作文中的選材立意、謀篇布局、情感表達、思想流露等要用學生的眼光而非成人的眼光去審視,不能用簡單化的手段去操作。其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要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要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足。如我對一個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采用寬松的作文評價標準:第一次,只要求他寫滿八百個字就給九十分,他按此要求做到了,看到了分數先驚訝后驚喜;第二次,要求他寫滿八百個字,且要標點運用正確,他也做到了,對作文有了無比的熱情……最后,要重視在作文評語中的人文關懷,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對于作文中不成熟的觀點要與學生商討,既要肯定其合理的部分,又要幫助其認識不足的部分;對作文中流露出來的消極思想或悲觀情緒,要進行及時的疏導;對作文中流露出來的積極的思想、獨特的見解,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贊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查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也就是說:作文評價不是一個終結性的活動,而是要全面關注學生寫作的全部過程,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作文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
寫作前,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讓學生主動地積累材料,積極地完成寫作。同時,要了解學生在寫作時遇到哪些困難、產生哪些困惑等,以便能及時地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從而讓寫作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在評價中,要采取觀察、調查、收集資料等方法收集信息,捕捉學生個性化的寫作行為和寫作心理,以便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輔導;同時,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認真地進行自評和互評,虛心地修改自己的文章,熱忱地指導同學的作文,使大家共同進步。
在評價過程中,我們要重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突出對學生作文的質性評價,以便更好地診斷學生作文學習的全部過程,更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首先,重視通過日記、隨筆等對學生的寫作行為和寫作心理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及時了解學生在習作中的情感、態度及思想,為對學生的個性化評價提供可靠的依據。其次,對學生的寫作評價不能僅限于作文評價,還可以設計一些其他形式的作業,如演講、調查報告、資料收集、古詩摘抄等。最后,要充分利用成長記錄袋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系統評價。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都要全面收集作品、獲獎證書和每次評價表,以便對學生的寫作狀況作縱向的綜合分析。學生的學期或學年作文成績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評價內容,如:本學期較滿意的周記或作文兩到三篇,本學期最好的一次語文測驗,本學期在語文學習或活動中獲得的獎勵,以及自己的感悟或今后的目標,等等。這樣,就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在本學期或學年中所取得的成績的喜悅,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以后的寫作活動中去。
激情,是創作的動力,是學生寫作的助燃劑。我們應告別冷冰冰式的公式化評語,在作文評價中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性、評價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被評主體的差異性,讓評價點燃學生的寫作激情,讓激情成為促進學生習作水平不斷提高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