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強
(徐州市云龍區潘塘中學,江蘇 徐州 221000)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而在課堂教學的美術學科中又蘊含著許多培養學生良好身體素質、心理品質的因素。尤其結合當今課程改革提出的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的培養目標,只有抓住教育教學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這條關鍵教育思路,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心理素質,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心理困擾,調節和優化學習心理狀態,有效地投入日常學習活動之中。
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認知的師生心理互動環境,由教師教的心理環境和學生學的心理環境兩部分組成,課堂心理環境表現為融洽或冷漠、活躍或沉悶、和諧或緊張等形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感召力,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營造,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積極創造。基于對這一點的認識,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的。
現代教育中的師生關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為基礎,具有愛的品格。教育是愛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愛護學生,教師熱愛、信任學生,學生尊重、敬仰教師,可以導致積極愉快、活躍的課堂心理氣氛。”因此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以適應學生日益增強的成人感和獨立性的需要。在課堂活動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給全班學生以積極的情緒體驗,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
首先,我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要求,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學生是有尊嚴、有思想、有潛力的人,絕不只是裝知識的容器。學生正處于不斷發展、成熟之中,他們需要尊重、理解、鼓勵。我們不僅要以自己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智慧,還要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塑造學生健康的情感和人格。我們表現出的態度、講話的語氣必須和藹可親,避免使用“你看我畫”、“我畫給你看”之類的命令式、灌輸式的口吻,而要堅持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說話。例如:“請繼續畫。”“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請看看我示范。”“我想做一點改動。”“這樣修改是不是更好看?”等等。提問學生時,一定不忘了說“請××同學回答。”“請坐下。”等,學生答對了一定記得及時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平時基礎差的同學或不愛回答問題的同學,更需略帶夸張地給予鼓勵。對答錯的問題,及時更正的同時,輔以激勵的語言,做到尊重學生,如“你的創意非常好。”“你的色彩很漂亮。”“你考慮得很全面。”“你的圖形畫得非常美。”等等,拉近師生情感上的距離,增加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
其次,平時閑暇時間盡量多與學生接觸,面對面地交流溝通,傾聽訴說,關注想法,一起布置文化宿舍、文明教室,分享喜悅,解決一些學習美術心理上的困惑,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利用作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感受思維過程,適時給予一定的點評。如:“這樣會更好嗎。”“你的色彩有點花了。”“你的構圖有點散。”“你在畫畫方面很有天分。”等等,這種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我們要用積極的情感和真誠的愛心感染和打動每一位學生,伴隨著豐富而快樂的情感體驗參與學習過程,用愛支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心靈充滿陽光。
人格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的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因素。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知識,還學做人;學生崇高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響。學生不信賴教師,就不會愛學這門課程,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人格魅力來源于崇高的道德修養,來源于深厚的知識積累,來源于優良的性格品質。一位遇到困難不低頭,笑口常開、積極進取的老師,一定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
(1)課堂上要保持愉悅的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教師保持積極的心境可以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進入興奮狀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的確有這樣的感受:當我面帶笑容走進教室時,學生個個精神抖擻,臉上流露出一種幸福和友善的情感,回答問題爭先恐后,整個課堂其樂融融。當我帶著負面情緒走進教室時,學生無精打采,有的竊竊私語,有的昏昏欲睡,甚至有的趴到桌子上睡著了,經過這樣的體驗,我再也不允許自己以負面情緒走進課堂,即使身體不適。現在每次宣布下課時,總有同學說:“怎么這么快!”老師的心境往往就是學生在不同的課堂表現不同的原因。
(2)盡量使用幽默的語言。
語言具有傳遞信息的功能,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獨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緊張的心理,釋放被壓抑的情緒,緩解人際關系,擺脫尷尬的困境,減輕焦慮,消除誤會。比如: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昏昏欲睡,老師發現后并未板著面孔批評,而是從一則故事說開去。他說:“英國著名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才睡覺,并說:‘我的覺有一半是在汽車上睡的。’我看,有的學生的覺可能有一半會在教室里睡。溫斯頓·丘吉爾被人稱為‘一只勇猛的獅子’。我看,現在在課堂上睡覺的學生,今后也可能成為‘一只勇猛的獅子’。”這位老師幽默的語言,說得想打瞌睡的那位學生笑了。然后老師上課,大家都全神貫注聽講了。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一些幽默,可使講課變得風趣、詼諧,能引人思考,給人以智慧的啟迪,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一種積極愉悅的感覺,減弱或抵消一部分緊張和疲勞,營造使師生雙方心情舒暢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求知,在不知不覺中培養樂觀豁達的健康心理。
(3)養成終身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品位。
現在社會發展快,現在的中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快,他們的思想波動較大,對他們來說每天都很新奇。他們總是試圖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他們希望老師能理解他們,和他們產生共鳴。為此,我們應該有開放的心態、廣泛的愛好、豐富的知識、創造性的思維。為此,我經常去閱覽室閱讀《中國美術教育》、《美術報》、《思維與智慧》、《讀者》、《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演講與口才》、《意林》等。收看“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科技博覽”一些好的電視節目,做讀書筆記,通過網絡向一些名家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等。盡可能多地涉獵各種知識,了解社會、了解新生事物,與學生積極交流,提高個人魅力。
教材中有許多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美術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
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卓越的畫家,創作了《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圣安娜》等傳世作品。關于達·芬奇小時候練習畫蛋的故事,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詳,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就要下一番苦功不可,耐得寂寞。現在及以后的學習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告訴學生不要被暫時的艱難嚇倒,在艱難枯燥中挖掘積極的一面,再堅持一下,就會找到通向勝利之路。老師要達·芬奇反復練習畫蛋,就是要嚴格地訓練他用眼睛細致觀察,用手準確描繪,手眼一致的能力,從而達到以后不論畫什么都得心應手的境界。中外美術史中類似這樣的故事不計其數,每一幅名畫和畫家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都會激勵學生百折不撓,培養面對各種挫折良好的心理。再如中國古代書法家智永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他是嚴守家法的大書法家,習字很刻苦。他住在吳興永欣寺,幾十年不下樓,臨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給江東諸寺,各送一本。用廢的筆,堆起來像冢一樣。“退筆成冢”的典故就是從這兒來的。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后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于此。這些美術故事不僅可以讓學生樹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發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感染學生遇到問題勇敢面對,勇于拼搏,堅持自己的目標,實現理想,向積極健康的方向前進。
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課程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英國心理學家斯賓塞曾說:“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樂趣便失去了一半,這就會給各種疾病的入侵洞開了門戶。”遠古的美術作品,如古希臘神像、印第安人的圖騰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賦予濃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們當做防病去邪、吉祥平安的護身符。尼羅河畔胡夫金字塔宏偉的形體和三角形的穩定造型,曾給千百萬埃及的奴隸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懾。因此我努力挖掘美術教材人文的蘊意,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產生學習美術愉悅的心理刺激和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美術課程是藝術學習領域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既與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相銜接,又具有自己的特點。高中美術課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征,能夠幫助學生實現下列價值: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理解美術文化,形成人文素養;激發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調節心理狀態,促進身心健康;拓寬發展空間,幫助規劃人生。正是人文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變得具有生命力,并與社會發生最大限度的關聯,賦予美術本體最大的價值。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善于引導。在發現與領略中展現美,在體驗與感悟中欣賞美,在追求與創造中實踐美,使學生獲得美感,進而對美術產生強烈而豐富的情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
美術教學從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和進取精神出發,注重培養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特別注重學生自身獨特的體驗,獲得成功的體驗。如:在繪畫創作中,尋找最佳的構圖及最合適的繪畫形式,在否定自己的同時不斷創新。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創新,發揮想象自己構圖,看看有多少種畫法。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集體的作用創作一幅作品……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而且可以培養合作與創新意識。他們經歷了挫折的過程體驗,增強了心理承受力。我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只要教育者努力幫助學生成功,創造條件讓學生嘗試成功,如開設美術興趣小組,定期開設美術講座,定期舉辦藝術節、文化教室和宿舍評比活動,參與各級的繪畫、設計比賽、文明風采大賽等活動,就會使他們逐步達到成功的教育目的,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學生學習的特點決定了美術學科滲透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廣大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高素質人才、創新型人才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美術學科教學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給學生營造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勤于學習的環境;幫助學生愉快地適應學習環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取得學習成功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1]錢初熹.美術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9.
[2]《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3.
[3]焦向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明出版社出版,2008,9.
[4]中國美術教育,南京師范大學主辦,2008,10.
[5]B.A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6]朱天曙.中國書法史.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1.
[7]馬延岳.外國美術史.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