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香玉
(邳州市陳樓中學,江蘇 邳州 221325)
創造性思維是指有主動性和創見性的思維,它是一種開創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級思維,是一種有自己的特點、具有創見性的思維,是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辯證統一,是創造想象和現實定向的有機結合,是抽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對立統一。通過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獨特的思維成果,開拓人類知識的新領域。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知識教學前,應當深刻認識美術課堂教學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意義,了解搞好美術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因為這對初中美術教學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學生創造性想象日益占據優勢地位,再造想象退居次要的附屬地位;想象日趨現實化,由具體事物向抽象概念的想象發展,由虛構的境界向科學的境界發展,抽象概括性和邏輯性更高。一般來說初中學生的思維具有如下特性:思維方向的求異性即從別人習以為常的地方看出問題。思維結構的靈活性,是指思維結構靈活多變,思路及時轉換變通的品質。思維進程的突發性,即思維以一種突然降臨的情境標志作為某個突破的到來,表現一個非邏輯性的品質。思維效果的整體性,即思維成果迅速擴大和展開,在整體上帶來價值的更新,思維表達的新穎性。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寫實”并非是美術教育的目的。
初中生的思維活躍,設計能力和制作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只要教師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重視或強調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并取得比較好的學習結果。這個課題反映了我們對基礎美術創新教育的理解。創新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另一層面的解釋,是國家對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創新教育必須從小培養,對于基礎教育中的美育來說創新是其教育的靈魂。如何創新、如何在教育中體現,都需要我們每一個從事基礎美育的教師去認真琢磨、實踐并加以總結。
幼兒具有與其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創造性萌芽,一種不受習慣約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它是一種潛在的才能,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也在發生變化,步入初中的學生,不再喜歡畫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簡筆畫,開始喜歡寫生、臨摹,開始喜歡將事物表現得越來越像,越來越接近生活,可是創造性的造型卻越來越被學生們所摒棄。面對這樣的一種現狀,我對初中學生美術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做了如下的嘗試。
1.提供素材,打開創造思路,提高創造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創作素材,打開他們的創作思路,豐富他們的繪畫表現形式,從而有效地提高創造能力。在美術活動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導地位,創造性思維也是憑借感性材料進行的,因此教師應通過各種活動為學生創造用各種感官去接觸外景事物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參加學校、社會各種實踐活動,通過多聽、多看、多嘗試、多觀察達到發展感官,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豐富表象的目的,為他們進行美術表現和創作提供信息資源。有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后,他們創作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2.充分利用總結講評,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正確評價學生的作品,善于發現閃光點,進行再引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學生往往對自己的成果存在著迫切地想知道結果的心態,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教師表揚,被同學認可。總結講評時就應注意學生的這一心理傾向。我在教學中將學生的作品直接投影在屏幕上或張貼在黑板上,引導學生看看說說,抓住結構、比例和色彩等方面的合理性、獨特性加以評價,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引導學生要把創意放在作畫的首要位置。并且盡可能正面評價每一個學生,哪怕是一點點細小的進步都加以表揚,特別是形式新穎的作品更是大大肯定,鼓勵學生始終以自己獨特的思考,創造性地去完成每一幅作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觀念的更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品質的形成,已成為檢驗教育教學成效的關鍵。在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的今天,美術教育教學更應該發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圍繞著服務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一重要目標而不斷努力。
3.善于捕捉亮點,強化個性引導。
美術學習重在創新、創造。實現創新、創造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想象變化為現實是創造;心象通過作畫呈現是創造;客觀現象化為藝術是創造。藝術表現當然包括對現實生活的寫照,但如果學生能夠憑借自己的生活進行藝術創造,那么其作品便有了其獨特的價值。美術十分注重創造的情意性與心象自由表達性,因為它能夠打破傳統的美術創作理念,為學生的創作提供廣闊、自由的空間。我認為,真正的美術教育,必須積極培養學生的藝術個性,促進每位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發現差異,強化差異,注重個性培養,才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顯示。
例如在教第十四冊第五課《遠古的呼喚》這節課時,我采用了比較靈活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5人一組,集體創作表演《鉆木取火》節目,利用闡述生命之火是怎樣被重新點燃的來煥發學生的美術創作意識。具體人員分配情況為:編劇1人,旁白1人,演員3人,學生在表演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可以盡情發揮出自己的表演才能,通過創造性思維來展現當時的場景,再現祖先的聰明智慧。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美術知識巧妙地融入表演中。我邊看他們的表演,邊講解有關知識,把握時機,適時點撥,讓學生隨時抓住可以利用的有價值信息,對學生掌握教學要點,強化應該掌握的知識,非常有利。
4.欣賞作品,產生發散思維。
初中設計課中,對學生創意思維的引導,通過欣賞大師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作品獨特的創意構思,如內容的創新,形式處理的巧妙,等等,啟發學生的設計思維,了解作品中創意的方法和運用,以達到觸類旁通。這對學生的設計創意思維的開發有極大地幫助。比如《最親近的家具》一課中,在讓學生設計椅子之前,先分析一組創意大師的作品,像Dror Benshetrit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設計師,他設計的椅子,掛在墻壁上當壁畫,拿下來就可以當椅子,一物多用之外更是空間的節約和合理利用。還有翻書長椅的設計,公共長椅經常會風吹雨淋,泥土、雨水都會在這上面停留,而且很多公共長椅沒有專人打理。大師充分考慮到這一問題,公共長椅椅面采用熱塑性橡膠,如果其中一面臟了,就像翻書一樣將干凈的一面翻過來,如果不使用,就要將臟的一面翻回去,將干凈的一面蓋住,方便其他人使用。
5.合作學習,抓住設計靈感。
設計需要前沿的思維,思維需要廣闊的交流。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增強了主體的參與性。設計課合作交流時,要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受啟發后再說,促使不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制作階段,動手能力強的可協助動手能力弱的學生共同完成,共同體驗成功。例如在《別具創意的請柬》這一課中,可以看到,每個小組組員的不同思維形成不同的創意,他們克服了創作中眼高手低的心理障礙,創作出許多別具一格的作品,對掌握美術的一般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都是很有幫助的,在興趣、情感、意志、性格、道德思想和態度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總之,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方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使他們靈感的產生,運用在他們的生活之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能力,而且對于他們全面的發展將是一種無形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