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華
(廣東粵嘉電力有限公司,廣東 梅州 514032)
當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張菊華
(廣東粵嘉電力有限公司,廣東 梅州 514032)
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優質人力資本能夠在知識經濟社會中迅速積聚大量物資資本;知識和技能對個人和企業的命運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決定力量;企業圍繞人力資源開發和人力資本展開爭奪、競爭,等等。因此,如何提升企業人力資源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發展的前景。企業應充分認識員工培訓對于提高員工素質,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教育培訓;人力資源;質量
隨著企業管理創新和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優質人力資本能夠在知識經濟社會中迅速積聚大量物資資本;知識和技能對個人和企業的命運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決定力量;企業圍繞人力資源開發和人力資本展開爭奪、競爭,等等。因此,如何提升企業人力資源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發展的前景。
企業發展所需人力資源的增長在于質量而不是數量。進入21世紀以來,各類企業迅猛發展,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經歷一個重大轉變,即由依賴勞動力數量型向依靠勞動力質量型轉變,這使得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即如何提供足夠數量和高質量的有效人才,以支撐企業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
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并不是單一的技術工種人員的數量,而是混合型的技術人才的質量。對于企業而言,應強化人力資本投資,建設學習型企業,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以使企業發展需要的人力資源的儲備更加充足、結構更加合理、質量得以提升。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長期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對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來說,在自然資源、物質資源(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源三大資源中,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最具有優勢的資源。當前,企業要實行科學發展觀,首先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構建戰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平臺,當務之急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機制,從思想上到行動上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迅速聚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資源。
企業的競爭與發展取決于三個關鍵因素,學習力、創新力、競爭力,這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從根本上決定了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學習力是企業的發展之源,創新力是企業的成長之基,競爭力是企業的致勝之本。而員工培訓,是有效提升這三種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徑。
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歐洲終身學習促進會提出“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的“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的回歸式學習方式將會成為理想的學習模式。企業不斷應用新科技、新管理模式,就要引導員工具有學會學習的能力,要求員工居安思危適應市場競爭,學會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習力”已經成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員工培訓的根本作用在于提高整個企業的學習能力,為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培訓是企業員工學習的一個環節,但并不是員工再教育的唯一方式。隨著教育培訓社會化,員工的再教育已變為學習者為主體的革命性轉變,從“學歷”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戰略轉變。隨著現代科技的廣泛應用,一次性學習終身受用的傳統觀念早已過時,“學會學習就是學會生存”的觀念在21世紀職業生涯中已廣為接受。企業的培訓也是如此,員工只有加強自身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技能,在競爭中才能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優勢可言。
加強員工自身素質建設就是為了使員工適應企業發展。企業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欲在此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必須通過管理變革和技術創新,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通過加強全員培訓,實現企業的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使培訓成為發明者的搖籃、管理者的樂土,在使先進的技術、技能、管理思想、經營理念在培訓中得到傳播的同時,激發和引導新的技術進步和管理變革,才能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在崗培訓是提高員工素質的關鍵,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要根據本企業的發展方向、生產工作的實際需要科學設置培訓課程,要緊緊跟蹤和反映企業所需的技術進步要求,密切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和生產質量,謀求高效、安全運行目標,及時調整學習、培訓和重點,進行不斷更新培訓內容,以突出員工觀念更新、管理能力和動手操作技能等不同層次需要的培養。
(一)企業培訓應有針對性、有效性。針對性的培訓是提高員工素質的有效途徑,根據企業生產工作的實際需要設置培訓內容。對于新招聘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的特點,針對不同崗位,一方面要有培訓的時間表,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需掌握內容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把培訓落實到人,簽訂師徒合同,完善培訓考核制度。對在規定時間內未按計劃完成好培訓任務的,一方面對師傅要進行考核,另一方面對徒弟降低工資等級或解除勞動合同。使師傅對徒弟盡到告知的義務,對每一項操作要說明正確操作的方法、步驟,為什么要這樣操作及應對各類事故預想的方式、方法,在培訓中著重進行現場操作培訓與理論相結合,及時調整學習、培訓的重點,進行不斷更新培訓內容,以滿足員工管理能力和動手操作技能等不同層次需要的培養,早日讓員工獨立上崗。
(二)注重實效,提高培訓質量。通過日常的培訓工作,不斷探討培訓模式、培訓方法、培訓手段和培訓內容,進行不斷創新完善。企業在員工技能培訓的體系中,逐步形成正式和非正式學習培訓體系,包括:相對集中的脫產、非脫產學習培訓;與工作過程緊密結合的“邊干邊學”、“師徒式”或同事互幫互學;全能培訓,分階段“以師帶徒”、“定期授課”、“監護上崗”等多種形式,對綜合崗位員工進行強化培訓和專業交叉學習,進一步在實踐中提高員工崗位技能。
(三)發揮企業三級培訓網絡應有的作用,培訓工作立足于基層班組。企業培訓機構應在著重于宏觀理論教育、管理知識和反映高新技術方面的教育培訓工作;各部門應側重于本部門各崗位的技能培訓工作;班組培訓則應側重于技能方面的實務操作培訓,培訓專責要有的放矢,避免應付式的培訓方式。各級培訓網按企業統籌,各有側重,分組培訓,最終達到培訓為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的目的。
(四)強調“崗位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企業要開展形式多樣、有創新的方式開展各項培訓活動。“以賽促培”鼓勵員工開展崗位練兵,立足崗位培養品牌員工、崗位標兵、技術能手,讓員工成為某個崗位、某個工種的專家、權威人士、讓人人都有成才的機會。可以密切結合企業安全經濟運行目標,制訂每月小指標競賽方式,激勵班組員工降低運營成本。及時對常在小指標競賽中奪冠的班組進行經驗總結表彰,并在其它班組推廣探討,以提高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為目的。另外,對于每月競賽中成績不好的班組也要進行“經驗”交流,使員工不斷貢獻出自己的點子的同時,更要“貢獻”出自己的錯誤。不要懼怕員工犯錯誤,錯誤其實也是企業一種珍貴的資源。讓員工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重新審視過去的成敗得失,讓所有人銘記教訓,把失敗經驗升華為知識。通過營造寬松的交流企業學習平臺,營造一種好學與樂于交流的環境,最終達到學習培訓為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的目的。
(五)促使員工在崗位競爭中提升自我。在企業中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建立崗位工資薪酬制度。按崗位設置、崗位責任輕重、技能要求高低、勞動強度大小和工作環境等因素確定崗位工資等級。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的薪酬待遇,制訂時要注重生產骨干關鍵崗位薪酬待遇,對基層生產一線骨干崗位在崗位工資薪酬上得到傾斜,保證了關鍵崗位人員的工作熱情。通過競爭上崗,讓有能力又肯干的員工得到鍛煉和提高的機會,讓沒有能力又不愿干的員工有危機感,讓員工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成長,使員工具有成就感。
(六)實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建立認識到位、工作到位、激勵到位的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通道,進一步促進員工立足崗位成才,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以新穎的管理方式吸引、留住人才。對于那些有一技獨秀技能人才設立首席、資深工程師(技師)崗位,并對應一定的薪酬等待遇,解決技能型老師傅的后顧之憂,也給技術人才上升發展通道。如聘任首席、資深工程師(技師)等專業人才,在受聘期間工資待遇與對應的中層管理人員相當,這樣,由于行政級別受到職數的限制,對于技術性人才,不用都去擠行政管理崗位的獨木橋,通過技能發展通道達到實現自我的目的。
企業加強培訓管理的同時,員工必須提高求知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共同創建一種“學習型組織”的企業文化,提高整個企業的學習能力,提升人力資源質量,為企業發展,儲備優質的人力資源。
[1]李桂英.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建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2]李晶晶.如何增強企業與員工的雙向認同感——以企業制度文化化為切入點[J].長沙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1).
F270
A
1008-4681(2011)03-0037-02
2011-03-30
張菊華(1966-),男,廣東梅州人,廣東粵嘉電力有限公司政工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責任編校:譚緯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