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 飛,劉 陽,曾玉華,閆 潔
(西安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陜西西安 710048)
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實行“彈性時間制”教學的實踐研究
魚 飛,劉 陽,曾玉華,閆 潔
(西安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陜西西安 710048)
通過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學分制改革中“教學需求與資源不對稱發展”所導致的課程沖突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彈性時間制”體育教學的構想,并進行了實踐。實踐表明,“彈性時間制”教學可以使現有的教育資源效能最大化,有利于解決經濟欠發達地區大學體育教育資源匱乏與學生體育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推動了“三自主”教學改革的進程。
學分制;改革;“彈性時間制”教學
自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頒布以來,“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至2008年,全國絕大多數的普通高校已經實行了“三自主”教學,其中“部屬院校為9213%,地方院校為7319%”[1]。但與此同時,學分制改革中高校體育需求最大化的內在趨勢與“經濟欠發達地區”體育課程資源的有限性矛盾也逐步暴露出來,主要體現為“選課難”和“課程沖突”的問題。資源缺乏問題的解決不能一蹴而就,如何實現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我們提出了“彈性時間制”教學理論構想并進行了課程實踐。
西安理工大學體育課程“彈性時間制”教學。
為了全面了解《大學體育》課程的受影響情況和“彈性時間制”教學改革的效果,我們將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問卷以接受新教學方式的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了解學生課程沖突的情況,掌握選修的項目分布、時間分布、變動趨勢以及學生應對問題時的行為特征,為體育管理者合理配置體育教育資源提供依據。于2008年10月發放學生問卷一、二年級各300份共600份,回收590份,回收率9813%,其中有效問卷585份,有效率97145%。第二部分問卷以新模式中的體育管理者和體育教師為調查對象,主要調查“彈性時間制”教學的效果,掌握實踐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為改革和發展提供一手資料。2009年6月向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發放問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問卷3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
安排兩周時間 (200913110-3124)進行課堂觀察并和學生進行交流、座談,以占有第一手的鮮活資料。
安排一周時間 (200913126-3130)走訪教學管理者和任課教師,通過前者了解課程改革的總體趨勢,通過后者了解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和困難。
運用統計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將調查所獲信息用VFP建立數據庫,采用相關數理統計方法和SPSS應用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處理。
西安理工大學是西北地區較早開展學分制改革的普通高校之一,其改革歷程在西北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03年,該校開始全面實施學分制,成為全省首批本科高校學分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2]。西安理工大學的《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及成果。1998年,該校在西北地區高校率先進行了《大學體育》課程“三自主”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但是,隨著西安理工大學完全學分制改革的深入,教育資源的有限性與學生需求多樣性的矛盾日益突出,集中體現在體育課程與其它課程授課時間發生沖突,經常出現學生無法正常選修體育課的情況。據統計,2008年春季學期有12%的學生不能正常選修體育課程,嚴重地影響了西安理工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也極大阻礙了學分制改革的進程。
2.1.2.1 學生能夠自主選擇體育課的時間少
學分制的主要特點是以學分作為計算學生學習量的單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學分為畢業標準”[3]。問卷調查顯示,在完全學分制環境下,6315%學生都希望自己盡早拿到學位證,按時或提前畢業,他們在大一、大二時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盡可能選修更多的課程以爭取拿到更多的學分。這樣,學生的課業安排就非常密集,空余的選課單元就很少,能自主選擇體育課的時間單元就更少。調查顯示,學生能夠自主選擇體育課的空余單元很少,7716%的學生為3~4個單元,1711%的學生僅有1~2個單元。這樣,許多學生想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教師、時間就會很困難,甚至能否選上體育課都很難說。
2.1.2.2 《大學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沖突
學分制下,大學課程的安排不同于傳統教學統一、規范、整體安排的形式,而是根據學分的不同,開課的時間和所需的學時都有所不同,要做到各科兼顧非常不易,學生經常會出現同一時間選擇了多門課程的情況,也會有學生的后選課程教學時間和前期課程時間沖突等問題。
2.1.2.3 課程沖突時學生的選擇
當體育課和其他課程時間段出現了沖突,學生會如何選擇?為什么大學體育的課程沖突問題比其它課程更明顯?我們對此進行了專門的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當體育課和其他課程沖突時,有9414%的學生選擇調整或放棄體育課。我們分析認為,可能的原因是學生在長期的學校體育被設置為非高考課程的教學中,在我國傳統的重智育、輕體育的社會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對體育課產生的情感“歧視”。這也是學生一旦遇到課程沖突就不能選修體育課程的重要原因,也是體育課程沖突較其它課程更為明顯的原因。
研究顯示,“學生需求與資源配置不對稱”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西北地區大學體育學分制改革的重要因素。在現階段,追求資源的最大化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只有追求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才是最佳對策,由此我們提出了“彈性時間制”授課的構想。現代管理科學強調“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稱之為“人的能動性原理”,由該理論出發,西德的C·卡瑪拉女土于1967年首先提出了“彈性時間制”這一新概念,其基本含義是:在一定范圍內,為了增強被管理者的主體自覺,就要使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工作時間的自由。我們認為這同樣適用于“三自主”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就意味著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得到了加強。對于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彈性時間制的采用也是解決大學體育“多課程預設授課時間沖突”的有效方法。所以,從2008年-2009年,西安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門開展了“彈性時間制”教學管理的改革實踐。首先,改變了過去只在大一、大二開設體育課的做法,學生可以在大學四年八個學期中的任意四個學期選修對應的體育課程。其次,在“三自主”教學框架和前提下,進一步賦予學生在學習時間上的自主權,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實行“彈性時間制”,改變了先前教學中學生一旦預先選定了學習時間,在一個學期中就不能變更的“鋼性時間制”,允許學生根據自己時間合理、規范地調整體育課程,以應對體育教學資源不足對選修課程的不利影響,更加自主地學習。
實施分為五步。第一步是通過問卷和座談法初步了解學生對體育項目、上課時間等需求的分布。第二步是根據學生需求和教學資源的調查結果,制定模擬課表,向學生反饋教學資源信息。第三步是選課,首先是模擬選課,在每學期末學生通過網絡進行下學期體育課程選課,班級人數不定,主要目的是明確學生需求項目與時間分布,然后根據模擬選課的數據和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調整課表,使教育資源配置最優化;三天后進行正式選課,人數定為每班30人,班級滿員后系統自動關閉此班級選課,其余學生可以選擇其他未滿班級;在每學期開學第一周進行第三輪選課,主要是安排個別沒有選到課的學生。第四步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學生雖然選擇了上課的項目、時間、教師,但并不是剛性的。在上課的過程中允許學生合理、規范地調整課程。如果學生遇到課程沖突等情況,經申請可在選課教師的教學時間內流動。如需跨教師流動,學生須向選課教師和流向教師告知去向與來源,課業結束后,流向教師應將學生考核情況回饋給選課教師,由選課教師統一向管理部門報送成績。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程沖突等情況下順利完成體育課程。第五步是不能缺少的,即通過對教學情況實地觀察、走訪教學管理者及一線教師,發現和掌握存在的問題,為健全制度做好前期工作,為后繼的改革積累經驗。
2.2.3.1 學生對“彈性時間制”教學的態度
調查表明,有5116%的學生愿意一次選定自己上課的時間,主要原因可能是其自身可以自主選擇的時間是有限的,沒有變動的余地。有4016%的學生希望能自主地調整上課的時間以應對學習中出現的各種狀況,希望自己更自由,以便于更好地學習。還有718%的學生認為無所謂。這一組數據說明,學生主觀上希望在一個穩定而有規劃的環境中完成體育課程,但在目前的學分制改革狀況下,受課程沖突影響的學生是贊賞“彈性時間制”教學賦予其規范調整課程的權力的。
2.2.3.2 “彈性時間制”教學中學生調整課程的原因
根據前期的調查,由于大部分學生可支配時間非常有限,故學生選擇了課程后不會輕易變動,這也使“彈性時間制”教學方式下固定班級和時間單元的學生人員能夠保持基本穩定,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后期的“彈性時間制”教學實踐也顯示,造成學生流動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課程授課時間與體育課沖突,達到6217%,這證實“彈性時間制”教學對于課程沖突問題的解決具有針對性。另外,學生通過該制度還克服了種種干擾因素,如校園重大公共活動、各種傷病、探親訪友等偶發事件等,順利修完了規定的內容和課時。值得注意的是,天氣舒適度也是學生考慮變動課程的重要因素,對此我們采取了審慎的態度,除了特殊體質的學生,一般還是鼓勵其在規定的時間單元上課,以避免學生濫用課程調整的權力。
2.3.1.1 “彈性時間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通過一年的“彈性時間制”教學實踐,我們對教學活動進行了后繼調查。首先對一線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認為其有利于解決“多課程授課時間沖突”問題的占9412%,有利于學生自主的學習為9114%,有利于保證學生上課時間的為5617%,這表明新的教學形式對于解決因教學需求與資源不對稱發展所導致的課程選修沖突問題是有良好效果的,實現了改革的初衷,解決了目前經濟欠發達地區大學體育教育資源匱乏與學生體育需求不斷增加的階段性矛盾。
2.3.1.2 “彈性時間制”有利于解決課程沖突問題
同時,我們對該校教務處的教學管理人員進行了走訪,希望從管理者的角度了解“彈性時間制”教學的效績。據管理人員反映,通過學生的規范流動,學生因課程沖突而無法正常選修體育課的人數大幅度下降,由原先的12%下降到不足2%。在走訪中,基層教學部門的管理人員也贊同“彈性時間”教學中學生規范流動的良好效果,他們反映,采用了該教學管理形式后,學生因課程沖突而無法修滿規定課時的問題基本解決,特別是當學生專業類的“后選課程”和學生當前體育課程沖突時,學生有了合理調整的空間,避免了學生兩頭上課相互干擾的問題。
2.3.2.1 流動狀態下不利于教學銜接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管理方式,“彈性時間制”教學緩解了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沖突的問題,但是,它也存在著眾多的不足。在實地觀察和走訪調查中,7412%的教師認為“彈性時間制”教學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有序銜接,由于學生可自主選擇的時間較少,部分學生無法將變動時間調整在任課教師其它授課時間段,只好調至相同項目其他教師的班級。雖然各項目都有統一的教學大綱,但是每位教師都有其個性化的特點,而且對教師而言,了解學生是因材施教的基礎,流動所造成的課程教學銜接問題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地思考。
2.3.2.2 教學過程中教師控制學生難度增大
對于正常的教學活動來說,保證人員的基本穩定是必須和必要的。同時調查也表明,雖然流動的規模不大,但導致學生流動的因素是多樣化的。學生改變上課時間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所修的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發生了時間沖突,還有學生可能發生的偶發事件。學生流動原因的多樣化,使得教師規范學生流動的難度加大。
我們知道導致學生無法正常選修體育課程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資源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雖然彈性時間制可以通過資源最優化的方式緩解課程沖突的問題,但就其根本來說無法解決教育資源的不足。因此,應依托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教育資源的總量。
彈性時間制教學的核心是允許學生規范性地流動,但必須強調的是這種流動是有限制的,而不是無約束的隨意流動,這種流動有利于教學的正常進行,有利于教育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興趣和愛好。不能無原則地縱容和遷就學生,必須嚴格按照流動的程序規范學生的流動行為,否則只能導致課程的混亂。
在目前的情況下,從根本上改變經濟欠發達地區在教育上投入總量不足的問題是不符合實際的,有效解決課程沖突的途徑只能是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通過調查可知,目前高校教育資源一方面是嚴重短缺,另一方面是部分資源的過度閑置,如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熱門”項目場地緊缺,不能夠滿足教學高峰時期的需求,而同時,大量的田徑場、排球場卻長時間閑置。因此可以利用閑置場地開展一些新興的、學生喜歡的項目,如武術、輪滑等,使得場地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
1.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生所喜愛的課程,但是在學分制管理體制下,學會通常會在大一、大二時期大量選課,因此可用來自由選擇體育課程的時間單元極少;而且,由于課程開設的不同步性,經常還會出現體育課程與其它課程上課時間沖突的情況,在沖突發生以后,學生都會選擇放棄體育課程,從而影響了大學體育課程的正常開展。
2.在完全學分制環境下,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項目時雖然首先考慮的是選擇自己所喜愛的項目,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根據自己的空余時間去選課。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按興趣自主選擇體育課程,我們允許學生變動預先選擇的體育課程時間,進行“彈性時間制“教學。由于大部分學生可自主支配的、用于選擇體育課的時間單元是非常有限的,故學生選擇了上課的時間與班級后不會輕易變動,這也使“彈性時間制”教學方式下固定班級和時間單元的學生人員能夠保持基本穩定,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3.為了保證“彈性時間制”教學成功實施,必須建立合理、規范的學生變動課程的制度,必須對課程的調整實施有效的管理。
4.西安理工大學的“彈性時間制”教學實踐證明:“彈性時間制”教學是合理的、有效的、人性化的體育教學的新方法。在普通高校實施“彈性時間制”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普通高校因教學需求與教育資源發展不對稱導致的學校體育課程與其它課程沖突的問題,還可以減少學生在日常教學中的“缺課”問題。
5.目前,“彈性時間制”教學還存在如下問題:選課程序較復雜,學生不易理解。上課初期會出現混亂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控制學生難度增大。出現“跨教師”流動時,不利于教學銜接。
6.為了推動“彈性時間制”教學的發展,我們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如加大資源配置,解決教學需求與資源的矛盾;加強“彈性時間制”教學制度的解釋與宣傳;規范流動程序,加強制度建設;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等。
[1]張來明.普通高校“三自主”體育選項課網絡化的實踐與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3):126-127.
[2]王凌云,等.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西安理工大學穩步推進學分制改革成效顯著[N].中國教育報,2009-04-22.
[3]孔祥國.學年制、學年學分制、學分制的比較分析[J].高教論壇,2005(2).
A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Flexible-time System”Teaching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 U Fei,LIU Yang,ZENG Yu-hua,Y AN Jie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Xiπ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πan 710048,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of course confliction caused by the asymmetric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quirement and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credit system reformof underdeveloped areas,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flexi2 ble-time system”in PE teaching,and put it into practice.Practice showed that the“flexible-time system”teaching can maximize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help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short2 age and studentsπincreasing demand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Furthermore,it can promote the processof“three indepen2 dences”teaching reform.
credit system;reform;“flexible-time system”teaching
G80714
A
1008-178X(2011)03-0124-05
2011-11-05
西安理工大學教學研究項目 (111-000801)。
魚 飛 (1974-),男,陜西榆林人,西安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講師,從事體育教育與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