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玲
(白城師范學院,吉林白城 137000)
職業學校教育是各類職業學校對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和培養職業道德的過程。我國的職業教育一般分為高等、初等和中等職業教育三個層次:高等專科學校、職業技術學院、成人高等學校等都屬于高等的職業類院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等屬于中等的職業學校;初等職業學校主要在農村設立,是相當于初中階段的職業教育。目前,我國職業學校教育體系的重點是中等職業教育,其次為高等職業教育。如何建立起更科學的、結構更合理的職業學校體系,使職業學校的學生更適合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是未來職業教育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其一,能夠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一個國家的勞動者素質是指從事社會勞動的全部人口的整體素質。勞動人口的素質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來說至關重要。通過教育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最科學、最合理的方式。其中,學校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通過學校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高效而合理地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職業教育對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F代社會更注重的是能力,學歷只是邁入職場的一個敲門磚。高等教育培養的學生和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在職場中發揮著相互補充的作用。職業教育的發展既能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又能夠整體改善勞動者隊伍的組織構成,為社會和企業輸送各類不同技能的人才。
其二,有利于促進就業率的提升。一個國家的失業率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程度,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會制約經濟的快速增長,導致社會的動蕩。因此,各國政府都很重視解決就業問題。中國政府主要是通過增加就業和促進再就業兩種途徑來解決就業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既能培養出企業需要的各類人才,還能幫助勞動者提升自身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一般針對性很強,都是企業最為需要的技能型、實用型的人才,他們能力的提升對企業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意義。職業教育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拓寬勞動者的就業渠道。
中國的職業教育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其一,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中國經濟落后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受思想意識的影響,職業教育的經費不足、生源有限,存在著一定的生存危機。據調查,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一些落后的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現狀堪憂。農民對職業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這類教育是不正規的教育,農業生產簡單,種田不用學。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多數人希望子女就讀普通高中,以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另外,學校本身課程的開設缺少靈活性、多樣性、實用性,課程設置單一,缺乏職教特點,缺乏農村特色,缺乏地方特色,沒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和沿海地區,特別是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其二,中國的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之間的溝通與銜接不夠緊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國職業教育體系與普通教育體系、高等教育體系之間是割裂的,相互之間缺乏溝通與銜接。普通高中只能升學,不能就業;職業學校只能就業,不能升學,這種狀況極不適應社會需要,甚至造成種種社會矛盾。因此,應打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間的通道。目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之間的聯系通道還很少,限制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影響了職業教育在經濟建設中作用的發揮。
再三,中國的職業教育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在職業教育的發展方面,有著很好的經驗。以德國為例,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發達,他們重視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德國重視職業教育的觀念影響了民眾的思想,也影響著企業的管理理念,大中小企業成為學生的培訓基地。企業不僅重視對專有技能的培訓,同時還重視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養。我國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應多多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
我國現行職業教育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中國在完善職業學校教育制度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改革。
其一,職業教育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要向更高層次發展,為社會培養出具備新技術和具有創新觀念的新型人才。職業教育主要通過延長學制或招收更高學歷的學生來提升辦學層次。許多國家技術工人的培養是在中等后職業技術教育階段,既招收初中畢業生,同時也招收高中畢業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也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積極發展各種類型的培養中、高級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
其次,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銜接。近年來,世界各國把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放在高中階段,調整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系。改革后的中等教育體制的特點是“普通教育職業化,職業教育普通化”,職業學校與高一級的學校進一步得到溝通。銜接和溝通的途徑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建立多樣化的中等教育結構。各國根據本國經濟、社會和高等學校發展的需要,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增加綜合高中和職業高中,使普通學校和各類職業學校的兩類學生保持一個合理的比例關系。其二,在普通學校加強職業教育,在職業學校加強普通基礎教育。美國的綜合高中比較普遍,高中畢業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報考綜合性的大學、普通的本科院校、兩年制的社區學院或其他技術性的高等院校。美國中等的職業學校也十分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學生畢業時既可以選擇就業,也可以選擇報考高一級的職業院?;蚱渌愋偷拇髮W。職業學校加強普通教育的措施主要是延長學習年限和增加相應的文化課程。其三,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在系統內部進行上下溝通。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即使不能升大學,也可以升入對口的高一級學校,并在業余教育系統或在普通學校內設補習班。各國相繼出現各種類型的成人教育機構和職業技術培訓機構的組織形式,逐漸形成了一個與正規學校教育體系平行的成人教育體系。成人教育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多地注重職業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從過去的非職業性補償教育逐步發展到職業性繼續教育。
其三,增加教育投入,采取多種渠道聯合辦學。學校進行的職業教育由學校的性質所決定,教育過程和實際生活截然分開,學校偏重于教授理論知識,這些知識又是和未來的實際工作有著很大差距的,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走上工作崗位后感到學無所用。因此,在職業教育改革的實踐中,需要考慮如何把職業教育同實際勞動現場緊密結合起來的問題,采取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進行聯合辦學。
綜上所述,中國的職業教育雖然有了很快的發展,但依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之間缺乏銜接等。為推動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應增加教育投入,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并加強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間的銜接。
[1]崔士民.職業教育學概論[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2]何小剛.職業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3]陳小波.新世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探索[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