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穩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加快福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李小穩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
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經濟與技術相互交融的產物,是我國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出發,對文化創意產業在加快轉變福建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
2011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福建省從本省實際出發,深入貫徹落實“兩會”精神,提出“十二五”時期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和拓展發展空間,在轉變中實現跨越,在跨越中促進轉變,率先建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所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1]它是經濟與人口資源相協調的發展方式,是一種高水平、可持續的發展方式,既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又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經濟實力大幅提升。近20年來,福建在以鋼鐵、石油化工、汽車造船、裝備制造等為代表的重工業領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日益重型化,隨之產生了資源、能源緊缺及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
福建省不僅沒有石油、天然氣資源,而且土地、礦產等主要資源也相對缺乏。福建人均耕地0104公頃,低于聯合國規定的最低警戒線01053公頃,土地資源的嚴重不足制約了福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進程。2009年,全省工業能源消費為6331109噸標準煤,其中60%要靠外省調入;而石油、天然氣全部需要從外部調入或從國外進口;鐵、銅、鋁、石灰巖等礦產資源較為短缺[2]。
另外,大氣污染、水污染、森林的濫伐、礦產資源的濫采、“三廢”的濫排、化肥及農藥的濫用、水資源分布不平衡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如何走出一條從粗放型增長到集約型發展的經濟道路,如何實現產業從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到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轉變,是福建省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創新性;二是高附加值;三是高融合性;四是低消耗。文化創意產業商品的核心是個人的創新,是文化的內容。這些都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與能源,不需要產生大量的廢物、廢氣、廢水;同時又能產生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產生的新機會,具有軟驅動取代硬驅動、價值鏈取代生產鏈以及消費導向取代產品導向的內在特征,能夠加速第一、二產業的“三產化”和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合理化。因此,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助于調整結構和產業升級,有利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是破解福建未來發展難題的根本所在。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已經引起了高度重視。據有關資料統計,全世界文化創意產業每天可以創造220億美元的價值,并以5%的速度遞增[3]。發達國家特別是一些文化歷史悠久、文化資源深厚的發達國家,無不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戰略,采取各種政策,整理文化資源,支持文化原創,提升文化產業的技術含量,打造具有“高技術”和“高文化”雙重特征的支柱產業群,并以此作為服務業的主體,推動傳統工業體系的改造與升級,引領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使國民經濟在整體上“服務化”、“信息化”和“文化化”。近些年來,國內一些發達省市紛紛把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列入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將其視為支柱產業加以大力支持。據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文化創意產業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經濟發展的速度,成為繼資本、技術之后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驅動因素。
2006年以來,福建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經濟的融合。其主要表現在:一是福建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截止到2009年12月,福建省已確立了報刊服務業、出版發行業、廣播影視業、文化旅游業、動漫游戲業、文化會展業、廣告業等十大行業為先導的產業主體框架。二是積極組織實施文化創意產業重點項目。從2009年開始,福建省組織實施文化產業精品工程、國產動漫產業工程、茶文化產業工程、影視基地建設工程、廣告創意基地建設工程等五大工程,推出了閩版精品出版物、閩臺出版交流合作、舞臺和廣播影視劇創作生產、數字電影院線、演藝院線、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等一批重點項目,確立了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等一批重點文化企業。三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效益增長較為顯著。統計顯示,2006年至2008年,福建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10105億元、276151億元、352136億元,年均遞增2615%,增幅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水平。2009年上半年,全省軟件及系統集成銷售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30;全省動漫游戲產業企業達80多家,年收入23億元。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大背景下,福建文化產業依然逆勢而上,2009年實現增加值446億元,約占全省 G DP比重317%,比上年提高0144個百分點[4]。到2012年,福建省力爭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增加值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初步建立結構比較合理、特色鮮明、政策體系比較健全、效益逐步顯現的文化創意產業運行框架,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及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文化企業。
福建與發達國家與地區相比,由于創意產業發展起步較晚,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如對創意產業的作用還不是很明確;創意人才較為缺乏;條塊分割的政府管理體制尚需改革等?!笆濉逼陂g,福建省要實現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目標,就必須大力扶持和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在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可謂一個新生事物,把它作為獨立的產業體系的時間還比較短。尤其在實際的決策部門,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等特性認識得不夠深刻,對于其在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認識不夠充分,對于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福建省各級決策部門要深入學習研究,進一步加深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地位、作用及迫切性等方面的認識,切實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未來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柱產業。
同時,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國家與福建省關于發展創意產業的文件精神,積極貫徹落實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決策,摒棄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觀念,樹立科學發展理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2006年福建省提出要推動全省“文化發展主要指標進入全國前十位,成為文化事業整體水平和文化產業總體實力居全國前列的文化強省”。隨著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推進,2009年福建省委、省政府首次確立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發展重點,這為發展創意產業描繪了清晰的藍圖。2010年福建省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我省創意產業發展實施意見》,計劃省級財政將每年統籌安排1億元,設立省級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人。要激發人的創造力,就必須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首先,福建省各級部門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各級部門應轉變觀念,做一個服務型政府,服務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其次,福建省各級部門應當加強軟硬件建設。硬環境建設,主要指政府的政策支持、經費投入、管理改革、融資渠道的拓寬等方面。在這些方面,我省要學習、借鑒美國、英國、日本、韓國、臺灣等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利用國家賦予福建省的“先行先試”之有利條件,針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產業規劃、政策,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關于發展文化產業的經營體制,要增加財政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鼓勵社會資本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投資經營,支持符合文化產業發展的經營形式和組織形式,借助文化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科技研發基金等形式,在稅收、進出口等方面對文化創意給予優惠,為福建文化創意產業營造一個多元、高效、低成本的融資環境。軟環境建設,是指福建要營造出一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氛圍。
創意是指在原先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創造出新的東西的一種思維。因此,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融匯個人創造、技巧和才能的行業,是一個集文化、知識和技能于一體的行業。在這一行業中,人才與各個環節緊密相關,是居于產業核心的生產要素。擁有眾多的創意人才是文化創意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福建省與我國其他省市一樣面臨創意人才缺乏的問題,要構建創意福建,必須盡快培養和集聚大批優秀的文化創意人才。
福建省要著眼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在全省高校設立相關的專業,突出以培養文化創意人才為重點,改革創意人才教育的機制,提高師資質量和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可以與臺灣合作,來辦更多的工業設計大學、工業設計學院,來為我們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設計人才。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福建省各級部門都要遵循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主線,對創意人才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自我實現需要,以及表現為具體形式的提高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社會實踐、熟練操作技能等需要,都應盡力創造條件,予以滿足,以寬松包容為原則,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環境。
另外,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福建省一方面應利用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嚴格管理,要求檢察、司法等相關部門介入和加大執行力度;另一方面應積極制定《福建省自主創新條例》,以地方法規的形式保障文化創意人員的知識產權,明確知識產權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入股,激勵自主創新的開展,確保他們的利益和創新不受到侵犯。
福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境內有梨園戲、莆仙戲、高甲戲、閩劇、薌劇、南音等。民間工藝也種類繁多,如泉州提線木偶戲、泉州花燈、惠安石雕、德化瓷珍,漳州的木板畫、漳浦民間剪紙,福州脫胎漆器、壽山石雕,等等。還有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的武夷山,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和太姥山世界地質公園等等,這些都有利于福建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廣和發展。
福建省應以福州、廈門、泉州等沿海中心城市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充分利用閩南文化、媽祖文化,客家文化等這些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具有福建風格并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的文化創意品牌,這樣既能為福建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能把福建地域文化推廣出去,讓其他省市乃至全世界人民都了解豐富多樣的閩文化,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文化影響力。同時,福建還與臺灣有著“五緣”關系,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與臺灣地區的交往,推動文化流動與人員互動,重點扶持一批能夠突出閩臺交流的特色精品。
由政府牽頭,依托高校和重點創意企業,構建文化創意產業網絡及若干個公共服務平臺或大師工作室,不斷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服務能力,大力培育和支持創意設計企業孵化基地的建立與發展。
建立和扶持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引導分散的資源和項目盡可能向園區集中。引導各集聚區形成清晰的產業定位,精心論證、科學規劃園區內項目的布局,實現錯位發展。根據不同企業在產業鏈上的位置,規劃集聚區的產業結構,激勵集聚區內不同企業互補合作,搭配產業鏈,形成規模經濟。加大扶持力度,對進入園區的文化創意企業,在土地使用、人才引進、稅費減免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吸引國內甚至國外文化創意企業落戶園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1]中共中央.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N].人民日報,2009-10-25(1).
[2]鄭明坤.“十一五”期間我省節能減排情況分析[EB/OL].(2010-11-02).http://www.stats-fj.gov.cn/xxgk/tjfx/0201011120033.htm.
[3]崔燦.聚焦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EB/OL].(2011-01-17).http://game.people.com.cn/G B/48604/48624/13743482.html.
[4]何光銳.文化產業正在成為福建省經濟發展新亮點[N].福建日報,2010-11-22(1).
[5]馮叔君.關于上海創意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浦東發展,2010(8):41-43.
The Roles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Fujian Province
LI Xiao-wen
(Fujian Research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Fuzhou 350003,China)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is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e,economy and technology,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s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Fujian province,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industrial structure
F207
A
1008-178X(2011)03-0092-04
2011-03-16
福建省軟科學研究科技計劃項目 (2010R0001)。
李小穩 (1970-),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科技發展與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