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彥彥,郭金鳳
電子氣管鏡代替內科胸腔鏡術是項有創性操作技術,能在直視下觀察胸腔的變化并可進行胸膜活檢,對不明原因的胸腔積液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我院在2006年12月開始應用1T160型電子氣管鏡代替內科胸腔鏡,對不明原因胸腔積液病人施行內科胸腔鏡術,現將護理介紹如下。
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6月住院的不明原因大量胸腔積液病人63例,其中男46例,女17例;年齡26歲~82歲;胸腔積液右側31例,左側28例,雙側4例;引流淡黃色胸水47例,血性胸水16例;62例行胸膜活檢(56例明確診斷),1例未成功。
病人取健側臥位,以患側腋前或中線4肋~6肋間為切口,常規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切開皮膚1 cm,鈍性分離至胸膜,垂直插入套管針至胸膜腔,拔出針芯,引流胸腔積液,經套管插入電子氣管鏡,觀察胸腔,在病灶處進行活檢,對粘連帶進行松解,術畢行胸腔閉式引流。
3.1 術前護理 準備滅菌1T160型電子氣管鏡1套、配套光源電視系統、切開包、引流裝置、急救藥品、器械等。了解病人的術前檢查化驗結果及術前準備情況,針對病人的認知程度,作相應的心理護理[1,2],指導病人術中正確的臥位、呼吸等,鼓勵其積極配合。術前30 min遵醫囑給嗎啡5 mg肌肉注射,建立靜脈通路。
3.2 術中護理
3.2.1 操作配合 病人鼻導管吸氧,心電監護;健側臥位,胸壁下墊軟枕;遵醫囑靜脈注射咪達唑侖;協助醫生套管針穿刺,引流胸水;密切配合醫生在鏡下觀察,利用活檢鉗對無明顯血管的粘連帶進行分離松解,發現病變,在壁層避開大血管進行活檢,嚴格無菌操作;采集電子圖像,留取標本,記錄引流量;利用套管連接胸腔閉式引流裝置;術中心理支持。
3.2.2 觀察重點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應用鎮靜止痛藥后有無呼吸抑制,指脈氧及心律變化情況;觀察胸水性狀、引流速度;觀察病人疼痛耐受情況,嚴防并發癥發生。
3.2.3 術中并發癥護理
3.2.3.1 心律失常、肺水腫 術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控制引流速度,可避免發生。1例胸水引流后病人劇烈咳嗽,呼吸、心率快,指脈氧飽和度下降,肺迅速復張,立即停止操作,予地塞米松靜脈注射,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等應對措施后癥狀緩解。
3.2.3.2 疼痛 與頻繁操作、時間長有關。操作輕、快、準,可減少疼痛、出血發生。本組疼痛4例,追加麻藥及心理安慰后癥狀減輕。
3.2.3.3 出血 與跟活檢有關,本組3例出血明顯,局部滴腎上腺素鹽水、電凝后止血。
3.2.3.4 皮下氣腫 6例出現少量皮下氣腫,自行吸收,如大量時請外科醫生切開處理。
3.3 術后護理 按胸腔閉式引流術護理常規進行。
電子氣管鏡代內科胸腔鏡檢查作為一種微創手術,病人無需全身麻醉、禁飲食,術后活動不受限制,其具有操作簡便,損傷小,費用低,對心肺功能影響小等優點[3]。通過對63例電子氣管鏡代內科胸腔鏡檢查術的觀察,護士熟悉檢查全過程,了解醫生的意圖,以熟練的操作技術,及時完成每一步操作,節省了手術時間,保證了檢查的順利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充分的術前準備,嚴密的病情觀察,密切配合,避免術中并發癥,減少術后發熱、置管時間延長等發生。適時的心理安慰及護理體現了檢查的人性化。總之,對不明原因胸腔積液病人,電子氣管鏡代內科胸腔鏡檢查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診斷方法。護士的縝密護理,是本項檢查成功的關鍵之一。
[1]周銳,陳平.電子氣管鏡代替內科胸腔鏡檢查對不明原因胸腔積液的診斷價值[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2):145-147.
[2]黃萍英,李月蓮.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7,5(12C):67.
[3]姜寶艷.行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病人的護理[J].家庭護士,2007,5(7C):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