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患兒由于表達能力有限,甚至完全不能接受問診,往往難以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信息[1]。因此,患兒在護理方面有其獨特之處。隨著醫療工作的深入及醫療改革的推進,人們自我維權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獨生子女患兒一旦生病,家長多表現為焦慮、煩躁和緊張,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內涵提出更高的要求;與之相對的,醫療糾紛不斷增加,兒科護理滿意度低。為此,本研究對我院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據此提出兒科護理的優化方案,旨在為今后的兒科護理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患兒200例,其中急性支氣管炎53例,支氣管肺炎48例,急性扁桃體炎25例,小兒腸炎24例,過敏性紫癜20例,上頜竇炎1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例。嬰兒33例,幼兒68例,學齡前兒童67例,學齡兒童32例,所有患兒均為單發病,無肝腎功能損害,未合并任何先天性疾病。
1.2 方法 收集患兒的臨床資料,發放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其護理滿意率,對其中不滿意的項目進行分析,找出護理缺陷,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1.3 護理滿意標準 根據護理質量服務標準,將臨床護理滿意標準分為診療環境、服務質量、技術水平三大部分20項,采用百分制計分法進行統計。20項中滿意率100%為非常滿意,90%以上為滿意,80%以上為基本滿意,小于80%為不滿意。
本組200例患兒,其護理滿意度經過家長與患兒溝通并反饋回護理人員獲得。其中非常滿意37例(18.5%),滿意94例(47%),基本滿意53例(26.5%),不滿意16例(8%)。在累計4 000個調查項目中,不滿意項目累計392個,服務質量223個(56.89%),其中心理護理(疏導)不到位 137個(61.43%),診療環境78個(19.90%),技術水平69個(17.60%),其他22個(5.61%)。
3.1 患兒家長的主要心理問題 ①對疾病的恐懼:出于對患兒的關心以及對病情嚴重程度無直觀體驗,加之各種用藥過程和檢查過程中孩子表現出的痛苦,患兒家長往往表現得較為焦慮、緊張、神經質,經常反復詢問病情及醫院、醫護人員的情況,或者表現為逃避心態,在患兒接受診療時避開甚至將護理工作完全交給護理人員,部分要求提前出院。②對診療的懷疑:患兒家長對疾病不了解,或受到道聽途說的不正確醫學思想影響,對醫護人員在工作中采取的方案和措施表現出懷疑和不信任,而擅自采取某些措施自行進行治療和護理,對住院環境、診療設施、工作人員等提出質疑,甚至出現舉止夸張、言語乖戾等類躁狂表現。
3.2 對患兒及其家長的疾病宣教和心理護理
3.2.1 疾病宣教 包括:①患兒所患疾病可能發生的各種預后情況。②診療所需要的各種檢查和用藥,其療效、安全性及可能出現的某些不良反應。③醫院在該病診療方面的實力及既往成績。④患兒在診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臨床癥狀及體征。
3.2.2 心理護理 包括:①對于預后良好的疾病,護理人員應用鼓勵性的、樂觀的語言對家長進行說明,打消其擔憂。②對于預后不良的疾病,護理人員應用委婉的語言對家長進行安慰,特別是對于慢性病,應指出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維持患兒生存質量是可能的。③診療過程中應表示將最大限度減少患兒痛苦,提高侵襲性檢查的成功率。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治療依從性,提高其信息反饋能力。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的護士,在儀表上必須和藹可親,著裝上必須整潔端莊,語言上必須親切溫和[3]。在各種診療過程中用淺顯的語言緩解患兒的緊張情緒,在必要的時候采取有效措施轉移患兒的注意力,避免其反抗。
本次調查分析研究中主要護理缺陷為服務質量方面,其中心理護理(疏導)不到位 137個(61.43%),由此可見,臨床護理工作中服務質量尤其心理護理、心理疏導、溝通對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至關重要。兒科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往往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和期望。兒科常見疾病病種多、病因雜、操作瑣碎、用藥復雜,其護理除需要對疾病本身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之外,還要面臨患兒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免疫功能尚不完善、語言表達不夠清晰的困難,加之現今獨生子女較多,家長對患兒的病情往往過度緊張,易對治療產生懷疑,對醫護人員產生不信任感。此外,部分患兒嬌生慣養,拒絕檢查及治療(如因對疼痛的恐懼拒絕注射和輸液、因對苦味的恐懼而拒絕服藥);部分患兒家長受社會上一些不正確思想的影響,對醫護人員的要求極為苛刻,對治療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往往反應過激,甚至放棄治療而采用道聽途說的方法自行為患兒治療,這種行為有時發生于送醫院救治之前,或者在住院過程中施行,有時甚至是不為醫護人員所知的,這也給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2]。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認為在患兒護理過程中不可忽略對患兒及其家長的疾病宣教及心理護理。
總之,兒科的常見病,其護理操作已經較為成熟,而心理護理方面的不足則成為兒科護理質量提高的瓶頸。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僅需要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及操作熟練度,更應培養對患兒及家長進行心理護理的能力,提升整體護理質量。
[1]劉曉紅.影響門診病人滿意度的因素及護理對策[J].醫學信息,2007,6(6):993-994.
[2]戴燕,張雪梅,陳娟.醫院門診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8,5(3):123-124.
[3]張風清.影響護生實習后期護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8,8(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