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本刊記者 賀 藝
“湖廣熟,天下足”。多年以來作為全國水稻產量第一大省的湖南,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卻也存在著 “谷多米弱”的遺憾。“谷多”意指我省水稻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稻谷總產,均居全國第一。“米弱”卻因稻米品質欠佳,湘米品牌市場占有率不高。
如何解決“湘”米不“香”難題?湖南省農業廳廳長田家貴認為:只有引進新的種質資源,培育抗性強、產量高、米質優的新品種,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湘”米不“香”的局面。
為了培育優質稻新品種,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長、湖南農豐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我省著名優質稻育種專家趙正洪研究員與他所在的科研團隊,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稻米品質育種工作,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育成了湖南第一個通過省審定的高檔優質香稻品種“湘晚秈5號”,目前年推廣面積最大的高檔優質稻品種“湘晚秈13號”以及湖南第一個通過審定的國標一等優質稻品種“湘晚秈17號”等18個優質稻新品種,20余次通過審(認)定。特別是近年來育成了我省首批米質達到國標一等的優質稻新品種“玉針香”、“農香18”、“農香19”和“農香21”,米質完全達到或超過“泰國香米”水平。湖南金霞糧食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利用這些一等優質稻品種原糧分別加工出了“沁香一號”、“天然香米”等高檔品牌大米,從而打造了我省“湘米”的高端品牌,進一步提升了“湘米”品牌形象。在2009年湖南省農辦主持的高檔優質生態香米信息發布會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稱贊:無論從產量和米質來看,“沁香一號”都實現了“超泰米”指標,填補了“湘米”無高端品牌的空白。雖然該品牌大米在市場上售價高達每公斤56元,依然供不應求,消費者反響很好。由優質香稻“湘晚秈13號”為原糧加工的系列品種優質香米,遠銷港、澳地區和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中國率先打入國際市場的高檔優質香型秈米品牌之一,樹立了中國大米在國際市場的良好品牌形象,“湘”米正在“香”遍神州。
十年前,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湘科種苗集團和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聯合出資組建的湖南農豐種業有限公司,以“推廣優質稻,提高水稻生產效益和提升稻米品質,加速優質稻產業化進程”為己任,以“創建國內一流的優質稻生產、經營、推廣和相關技術服務的種業科技企業”為目標,緊密聯系市場,致力于優質稻“品種+技術”的“打包”服務。歷經磨練,農豐種業已成長為一家集水稻種子生產、經營、常規稻品種提純復壯及水稻生產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種子生產經營企業,更成為了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推廣優質稻新品種原種聚散地,有效地推動了中國南方稻區優質稻產業化發展。
據初步統計:十年來,農豐種業推廣優質稻品種近40 個,向各地提供優質稻原種80萬公斤,累計銷售優質稻良種2500余萬公斤,推動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優質稻發展達5億余畝。其中湘晚秈13號在湖南每年的年推廣面積達400萬畝左右,為我省農民增收4億余元。另外還有“湘晚秈12號”、“湘晚秈17號”、“農香18”等品種在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均大面積應用,創造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隨著湖南省“做優做強湘米工程”的啟動以及我國《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的出臺,湖南農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加堅定了以推廣優質稻新品種為主導的信心。農豐種業依托科研實力雄厚、成果豐碩的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以“公司+企業+專業合作社或種糧大戶”為紐帶,通過“品種+技術+上門指導”、“打包”服務模式,正加速我省優質稻品種的推廣,讓“湘米”真正“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