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珺
(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430079)
“亮劍精神”與新生適應性教育
馬珺
(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430079)
“亮劍精神”讓人折服的,同時對于我們現實工作又具有借鑒指導意義。在新生適應教育教育中,面對多元化的社會思潮,新特點的學生群體,新生輔導員需要有“面對挑戰,敢于亮劍”的精神、“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氣魄,著眼學生實際,放眼學生長遠發展地來開展好新生適應性教育,引導幫助學生盡快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的目標,邁好大學生活的第一步。
“亮劍精神”;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
經典電視劇《亮劍》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僅是片中男主人公李云龍這樣的個性人物,更為重要的是劇中傳達出的豐富的精神蘊意。李云龍及其所率領的部隊之所以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用他自己的話說靠的就是“逢敵必亮劍,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亮劍精神”。我們在被這種戰斗精神所折服的同時,也應該認真思考這種精神對我們現實工作的指導意義。大學一年級對學生成長和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而言都是打基礎的時候,是至關重要的階段。新生輔導員開展好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責任重大。戰場上,面對瞬息萬變的戰爭形勢,力量強大的戰爭對手,軍人需要“亮劍精神”。在新生適應教育教育中,面對多元化的社會思潮,新特點的學生群體,新生輔導員同樣需要“面對挑戰,敢于亮劍”的精神。
李云龍所率領的八路軍獨立團能夠全殲日本關東軍的兩個裝備精良的中隊,首先靠的就是強大的執行力。這種執行力的動力之源就在于獨立團通過認真考察、分析,制定出的正確而堅定的目標。新生入校后面臨新的環境,理所當然地會出現各種的不適應。這時,輔導員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全面了解學生信息,掌握學生特點,解決學生所需。查閱學生基本信息,定期開展不同層面、不同群體的約談活動,經常性地深入寢室、課堂實地考查,都是盡快了解學生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寫作大學生生涯規劃,開展學生自我展示等活動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只有當我們真正地、較全面地了解了學生的情況,知道了哪些是問題是共性的或個別的,哪些是重點的或一般的,哪些是需要集體教育的或者可以個別引導,哪些是能夠自己解決的或者需要師生配合解決的,才能最大化地確保我們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眾所周知,李云龍治軍非常嚴明,這也成為了獨立團具有強大執行力的重要保障。無規矩不成方圓。大一新生相對老生來講有其不足,也有其長處。雖然他們“三自”能力相對較差,但同時相比他們又具有較強的服從性和可塑性。所以,新生入校后,輔導員首先就應該督促學生認真學習了解學校相關規章制度,組織學生制定寢室公約、班級年級規章制度。同時輔導員還可以根據自己所帶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專門性的制度,比如學生干部培養制度,新生黨員再教育制度等。通過制度的制定和學習促使學生養成遵規守紀的良好習慣,通過良好機制的形成來確保工作的長效性。任何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必要的規章制度,沒有制定出賞罰嚴明的激勵措施,就難以保證執行力。
在日軍圍剿期間,李云龍把獨立團以連、排為單位劃分成若干個小分隊,充分授權給手下。在一次次的反圍剿中,獨立團的人員急速擴充,裝備也大為改善。輔導員的工作本來就很繁雜而瑣碎,但是有些輔導員卻還老把自己扮演成一攬子全包的“保姆”或者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萬能“上帝”。作為輔導員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不教,尤其對于新生教育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新生一入校,輔導員就應該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活動和場合來發現能力較強的學生,同時對這些學生委以重任,加強培養。要重視新生入校后第一次學生干部的選拔。初期可以通過臨時學生干部的形式來鍛煉、推出你所中意的學生,一段時間后,再通過民主推選來確定最終人選。這樣既檢驗了輔導員識人的水平,又體現了民主,照顧到了大多數同學的情感,更為重要的是一旦你所中意的學生能夠留任,就說明他已經得到了其他同學的信任和肯定。學生骨干的培養將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李云龍有一句口頭禪:“只要是獨立團的弟兄,一個都不能丟下”。在大戰之前他總會親臨第一線,鼓舞士氣,與戰士們同生共死。正是因為他似部下為手足,他的部下才會對他忠誠不二,同仇敵愾。輔導員不但要做學生的引路人,更要成為備受學生信賴的知心朋友。作為老師一定要近距離地接觸學生,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剛入大學的新生,大都是人生中第一次遠離父母、遠離家鄉。在異鄉異地、與從未結識的人同住屋檐下,內心孤獨、不安的他們最需要有人能在第一時間關心、愛護他們。如果輔導員能夠在這段時間經常性地深入學生寢室,盡可能多地參加學生班團活動;如果輔導員能夠做到新生電話必接、學生信息必回、生病或困難學生及時過問,那么學生就也一定會盡快地從內心認可你這個輔導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于孩子來講,最好的教師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自己的學生視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種教師。這樣的教師連他學生內心最隱秘的角落也都很了解,因而他口中的話語便成為能在年輕的、正在形成中的個性上起作用的有力武器。”
輔導員面對繁瑣而龐雜的工作,若想偷點懶,也可以減少大量的瑣事,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該做多少,我們心中應有一個依據。尤其在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中,我們必須要從整個大學四年學生的發展來考慮謀劃具體工作的開展。新生對于未來一無所知,但是輔導員不能跟著犯糊涂。對于固定開展的日常工作,輔導員可以提前做好充足準備,同時盡早告知學生。對于需要長期開展的工作,則應該事先做好規劃,充分考慮到工作的延續性和讓學生養成行為慣性,適時引導學生做。對于一些學生容易誤入的“雷區”,比如:被騙、被盜、天氣變化、早退曠課、考試作弊、使用違規電器情況,輔導員則應該把提醒告知工作盡量做在前面,防范于未然,把損失降到最低。
李云龍是個不按常規出牌、不遵循戰場法則而追求現實目標的作戰指揮員,不出手則已,出手則異常迅速、犀利,致對手于死地。這就是說做事要具有創造性思維。在新生適應性教育工作中理應如此。在教育管理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老生力量,在新生中開展傳、幫、代活動;我們可以把學生進行分類、把工作內容進行分類,不斷嘗試一些新的方法,通過開展一些形式新穎又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教育和引導學生;我們要注重班風建設和團隊意識的培養,讓每個學生知道進校是為了學習,而不只是“看熱鬧”;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不只是某一類學生或者某幾個我們特別熟悉喜歡的學生,而是要嘗試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爭取覆蓋到每一個學生。在工作中只要我們站得越高,看得越寬越廣,我們的創造之源就會源源不斷,工作成效就會日益凸顯。
總而言之,每一位新生輔導員必須要認識到抓住“黃金時期”,開展好新生適應性教育的重要意義;每一位新生輔導員必須要有分秒必爭的精神,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情況和現實表現;每一位新生輔導員必須要有“面對挑戰,敢于亮劍”氣魄,著眼學生實際,放眼學生長遠發展地來開展好新生適應性教育,引導幫助學生盡快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的目標,邁好大學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