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學紅 劉貴銘
今年以來,婁底市農機部門以“購置補貼資金監管年”實施為契機,突出抓好農機管理隊伍、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安全生產“三監管”,全市農機化工作呈現又好又快發展勢頭。至9月底,全市已完成機耕面積12萬hm2、機械植保面積3.2萬hm2、機收面積4萬hm2、機插面積1.13萬hm2;農機經營作業服務收入達8.3億元,占全年任務的80%。農機機電產業實現產值近11億元,同比增長26%。購機補貼程序進一步規范有序,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機安全生產實現農田作業“零”事故。雙峰縣爭取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工作已順利通過省級聯合驗收。新化縣農機化工作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縣政府按購機補貼項目資金5%的比例配套工作經費,并解決機插秧推廣經費30萬。
一支作風扎實、能打硬仗的干部職工隊伍是干出成績的基礎,也是農機化事業不斷發展的原動力。婁底市農機部門緊密結合實際,用制度建設強化農機管理干部監管,調整優化隊伍結構,倡導勤于學習、敬業拚搏、崇尚實干的良好風氣,打牢干部職工為農服務、為職盡責的思想基礎。
一是選賢任能,優化隊伍結構。全系統因時因勢,大膽改革,以提升機關整體實效為核心,主動調整優化自身結構,把合適的人放在適合的崗位上,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優秀干部選拔上來。雙峰縣采取公開考試、競爭上崗的方式,對各股室和推廣站、監理大隊、農機推廣培訓中心負責人進行公開選拔;新化把優秀的青年干部選送參加學習,培養各個領域的后備技能骨干;漣源本著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原則,大幅度調整機關股室和二級機構負責人。目前全市農機監理大隊(所)長平均年齡不到35歲,全部是農機專業畢業、年富力強,為農機安全監理工作開辟了新局面。事實證明,合理優化后,機關的整體行政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以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市農機局及各縣(市、區)農機局全面補充修繕各項規章制度,狠抓績效考評和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細化量化各項目標考核指標,把任務分解到分管領導、科(股)室負責人及二級機構。從考勤、休假、學習、下鄉、衛生等,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工作制度,規范日常管理;全系統成立了目標管理考核組,建立審查、備案機制,強化監督、嚴格獎懲,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市農機局機關從抓上下班考勤開始,每天安排一名局領導值班抓紀律督查,并堅持每月在干部職工大會上進行通報講評,較好地解決了作風拖沓懶散的狀況。
堅持把農機購置補貼等恵農項目資金監管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好,保障項目資金全額用于農民身上,樹立農機人良好的公仆形象。婁底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從2003年的30萬元到今年的3650萬,農機人的擔子和責任更為凸顯,全市農機部門充分認識必須規范操作程序,堅持把項目資金監管擺在首位。
今年全市已多次進行自下而上的自查自糾;并在與財政部門共同聯審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項目資金監管的有效方法。新化專門成立以縣監察局長任組長,監察局、政府辦、財政局等主要領導參加的監管領導小組,增強監管組織力量,提升監管層次。漣源創新監管手段,探索“四層”監管模式,對經銷商、購機農戶、購補機具原物、購機票據等環節進行監管,并分批次、分階段、按比例現場抽查,形成了環環相扣、互相牽制的監管模式。冷水江采取購機經費管理與銷售分離,發放明白卡,農機系統不參與農機銷售,只盡全力搞好經費使用的監管和服務。這些形式多樣的監管方式有效杜絕了違規操作。
安全出效益、安全促和諧。農機安全生產是農機化健康發展的保障,市農機局把農機安全生產監管作為重要工作,認真制訂了目標管理考核項目、指標和評分標準,與各縣市區農機局簽訂安全目標管理責任狀,實行安全生產保證金制度??h市區也層層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狀,將農機安全生產納入鄉鎮及村委目標考核范圍,實現了安全責任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強化源頭管理,市農機局帶領市縣兩級監理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等現場巡查安全隱患與“糾違”。采取巡回交叉督查的方法,進村入戶,全面核查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實行牌證管理機具的原始檔案,嚴厲處理農機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各縣市區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堅持日常檢查與專項整治相結合、服務與管理相結合,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監督。僅上半年,全市檢查各類農機3452臺次,糾正各種違法行為810多次,其中查處無牌行駛的拖拉機56臺,無證駕駛110人,違法載人123次,有效維護了農機安全生產秩序,提高了農機作業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