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潔
(紅河學院監察審計處,云南 蒙自 661100)
談高校防治腐敗案件的特點及啟示
王曉潔
(紅河學院監察審計處,云南 蒙自 661100)
高等院校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然而,近年來人類最文明最圣潔的校園“凈土”頻傳腐敗丑聞,高等教育領域發生在基建工程、圖書教材和設備采購、招生錄取等方面的貪污賄賂、瀆職失職、濫用職權等違法犯罪呈多發高發態勢,令人觸目驚心.嚴峻的現實要求針對高校腐敗案件發生的特點及存在原因,研究和制定出科學的管理制度和預防治理對策,加強源頭治理,強化約束機制,樹高校清廉之風.
高校;腐敗案件;特點;防治對策
從古至今,腐敗與反腐敗的較量一直從未削減過,防治腐敗問題一直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和諧穩定以及民心所向的核心問題.從清王朝的第一大貪官和珅,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的判決;還有震驚全國的原重慶市司法局局長、原重慶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文強的落馬;再到我們身邊省內高校發生的“3.23”、“6.11”、“9.10”專案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我們不難看出當前高校懲治和預防腐敗問題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形式多樣化,辦學資金來源多元化,經費總量大幅增長,被視為“圣潔的殿堂”的高校也不可避免地受社會上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所影響.高校在基建工程、物資采購、經費使用和獎金分配等方面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自主權,校辦產業、后勤及其他經濟實體與社會的經濟交往日益頻繁,廉政風險越來越大,社會上一些消極腐朽的東西在不斷侵蝕高校領導干部,特別是受到社會上所謂“潛規則”的影響越來越大,使之經不起金錢、物質的誘惑,陷入了職務犯罪的泥潭.
因此,切實加強對高校的管理監督,加強高校領導干部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必須認真分析高校職務犯罪的特點,提出預防和治理對策.這對我們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高校經濟腐敗案件發生的領域較為集中于基建、采購、招生中.近年來,隨著高校紛紛擴建,使得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和物資采購量不斷加大.因此,在基建工程、物資采購(含教材圖書采購、設備采購)、后勤服務、招生、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等重點領域成為了高校職務犯罪的易發、多發區.不法商家把高校的這些部位作為追逐的重點,不惜采取各種非法手段拉攏腐蝕工作人員及領導干部.極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以權謀私、貪污受賄、腐化墮落,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安徽省蕪湖市檢察機關僅在去年一年間就查處了當地4所高校工程建設環節賄賂犯罪案件38件,查處副處級以上干部13人.他們中有的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高級管理員,但卻紛紛因校園工程的“上馬”而“下馬”,嚴重玷污了“象牙塔”下的神圣殿堂,也為校園工程安全留下隱患.另外,我省的“6.11”專案中發生的在學生公寓工程結算過程中嚴重違紀違法的案件、“9.11”專案涉及的在招生過程中嚴重失職瀆職違紀違法等案件的發生也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形勢依然嚴峻,必須嚴厲懲處腐敗行為.
據統計,2006年至2009年9月,云南省高校共受理信訪舉報434件,立案查處18件,給予黨政紀處分16人,挽回經濟損失127萬元;全省教育系統共查處各種亂收費1203.8萬元,清退違規資金1067.3萬元.由于經濟腐敗案件在這些部位易發多發,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把基建、采購、招生并稱為高校腐敗的“三大病灶”.
高校建設領域窩案串案較多,腐敗分子彼此勾結,結成利益攻守同盟,呈群發性特點.2006年的“5.21”教材圖書采購商業賄賂案件,涉及我省20所高校近百人,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另外,據統計,在查處的安徽師大系列案件中,新校區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助理、后勤集團老總、工程項目部、工程技術部、工程財務部等工程建設環節相關部門的12名干部紛紛涉案被查處,其中處級干部就有8人.集體腐敗已成為高校職務犯罪的新特點.
除貪污受賄等經濟腐敗行為不斷發生外,失職瀆職方面的職務犯罪行為有所增多.社會上花樣翻新的腐敗現象總是或遲或快、或多或少地在高等學校體現出來.如在招投標環節上做手腳,或化整為零、規避招標,或里應外合,陪標串標,從中撈好處;在儀器設備、圖書采購中將所有回扣全部截留納入部門“小金庫”而后私分等不法行為.有的人在實施違紀違法行為的同時,就預先設立了嚴密的防線和反調查措施.有的則利用計算機、互聯網等先進技術違法犯罪,體現出“智能化”、“高科技化”的特點,這使得他們的違紀違法行為極具隱蔽性,給查處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私設“小金庫”、賬外賬,成為貪污挪用公款的慣用伎倆.這不但嚴重擾亂了學校財務管理,而且成為國有資產流失的大“漏斗”.“小金庫”已經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大多情況下,這些截留資金都由單位領導和少數幾個人掌握,隨便開支,任意私分.另一方面科研經費流失嚴重,在高校科研經費本就不十分充裕的情況下,仍有些科研人員將獲得的科研經費不用于正常的科研項目,而是當作自己自由支配的資金,隨意用于私人消費、出國訪問、旅游觀光、吃喝招待,往來應酬等不正當的開支.
跑官、要官、買官、任人唯親等社會丑惡現象近年來也開始滲透到高校里來了.有些干部在領導干部調整之時,走后門、拉關系、跑官、要官的現象也已出現,用人失察,任人唯親,違反黨和國家選拔任用干部政策的,也并非絕無僅有.
這些腐敗案件雖然發生在高校某些部門和少數人身上,但卻玷污了高等學府的形象,損害了國家和集體利益,干擾了教育事業的正常發展.腐敗不除,“凈土”不凈,校園不寧.治理高校腐敗案件除了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外,更需要高校反思自身的工作缺陷,針對存在問題,采取堅決有效的應對之策,對癥下藥.
2.1 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高校管理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需要.從國際環境來看,高校面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新挑戰,反腐倡廉建設難免受到各種思潮和文化觀念的沖擊和滲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錯位;從國內形勢來看,市場經濟這柄“雙刃劍”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如: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看重物質追求而忽視理想追求,看重功利的“經濟人”而忽視全面發展的“文化人”.高校在新舊體制轉換和跨越式發展的大背景下,原有的管理體制、約束機制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求,加之制度上的薄弱和管理上的漏洞成為職務犯罪不斷攀升的環境因素.在市場經濟為高校帶來發展機遇和活力的同時,也使高校少數黨性觀念不強、意志薄弱者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甚至出現違法亂紀行為.
2.2 高校對于資金的管理和監控欠缺,保障機制和管理制度相對滯后.高校在迅猛發展的過程中,針對大量資金的多渠道籌集和政府的撥付投入,存在有效的監督和科學規范的管理,這些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導致少數利益熏心者暗中聯手,以權謀私.
2.3 懲處力度不大,造成腐敗成本過小,對腐敗分子的震懾力不夠.腐敗的成本由腐敗的法律成本、政治成本、道德成本和機會成本組成,成本的大小取決于被發現后的懲罰程度、道德評價、被發現的概率及機會.其中,懲罰程度和發現機會是最關鍵的因素.目前社會對高校腐敗懲處的力度相對“寬容”,導致腐敗成本過低,少數人敢于挑戰監督、鋌而走險,甚至以身試法.同時,腐敗行為還受被揭發的概率和機會影響,缺乏有效的舉報、發現機制,致使有的人心存僥幸.
2.4 高校中的個別黨員領導干部素質不高、自身要求不嚴.有的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扭曲,并受“學術至上”的觀念影響,出現了重經濟輕政治、重科研輕教學、重業務輕黨務、重發展輕廉政的傾向,這將對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設工作造成影響,導致部分領導干部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逐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1 著力建立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加強制度建設.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墨菲定理——“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未雨綢繆、事先預防,則要省力得多,也可靠得多.”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也正是如此,要增強對腐敗問題的預見能力,前移監督檢查關口,排查廉政風險點,構建嚴密的科學防控機制,防微杜漸,將腐敗現象消滅在萌芽狀態.因此,制度建設要注意前瞻性、導向性、約束性、嚴謹性以及與時俱進性.
3.2 加大懲處,嚴明法紀,發揮警示和威懾作用.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是懲治腐敗的重要手段,只有懲處有力,才能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制度的約束力和監督的執行力.在落實過程中,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減少使“制度變軟”的人為因素.通過查辦案件,以嚴厲的懲腐手段懲治腐敗分子,使廉者自覺律己,貪者自覺收斂,以達到有效遏制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滋生和蔓延,以鐵的紀律維護制度的權威性.
3.3 深化教育,增強黨員干部拒腐防變能力.加強教育是提高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的基本途徑,也是遏制腐敗行為產生的治本之策,必須要建立長效機制,常抓不懈.
3.3.1 豐富教育內容.針對反腐倡廉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準確把握黨員干部思想脈搏,圍繞黨員干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確定不同的教育內容,要以弘揚“主旋律”為著眼點,選準重點,找準難點,明確教育主題,增強教育的預見性,有針對性地開展系列黨風黨紀教育活動.同時,建立典型案件通報制,結合發生在身邊的違紀違法案件予以通報,以儆效尤.
3.3.2 創新教育形式.以擴大影響力、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為著力點,在堅持日常教育的同時,創新思路和載體,采用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教育.把思想教育、紀律教育與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結合起來,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營造立體廉政氛圍,使尊廉崇廉成為社會風尚,增強教育的長效性.
3.4 強化約束機制,形成監督的合力.除了學校紀檢、監察、審計等監督部門外,要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民主黨派、群眾、新聞媒體等各方面的監督力量,整合監督資源,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特別是針對基建工程、大宗物資采購、招生、后勤服務等要害部門進行重點監督,對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等進行全程監督.強化制度約束,做到執紀必嚴、違紀必究.
3.5 充分發揮高校優勢,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首先,要充分利用高校在硬件、軟件方面的有利條件,創新教育的方法和載體,開展多樣化教育.利用眾多的宣傳輿論陣地,諸如校報、校刊、校電臺、校電視臺以及校園網等,烘托氣氛,形成聲勢,增強教育的可感性、趣味性,寓教于樂.其次,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教育在大學生道德人格塑造過程中的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引導廣大學生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再次,發揮高校人才優勢,加強對廉政文化理論體系的研究探討,對廉政文化建設的內涵、任務、方法、途徑等進行研究,構建一個包括廉政理念、廉政規章、廉政文化活動等在內的廉政文化建設機制,引導廉政文化建設邁向更高的平臺.
3.6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紀檢監察隊伍.重視紀檢監察干部的培養、吸引和使用,加強對他們的專業培訓,實行輪訓制度,完善紀檢監察干部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運用政策、依紀依法辦案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對紀檢監察干部的上崗實行嚴格的考察,從人事制度上保證這支隊伍的作風優良,切實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紀檢監察隊伍.
一樁樁活生生的腐敗案例不斷為我們敲響警鐘,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只要我們能夠引以為戒,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權力觀,從源頭加強治理,做到警鐘長鳴,就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心懷警惕,防微杜漸,遠離腐敗.而查辦案件是懲治腐敗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嚴厲查辦發生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中違紀違法案件,領導干部中貪污賄賂、失職瀆職及背后的腐敗案件,建立健全查辦案件工作組織協調機制,嚴肅辦案紀律,高度重視信訪工作,懲治和預防高校職務犯罪腐敗案件的發生.
[1] 龐小燕.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思考[K B/OL].http://iw.nuaa.edu.cn/readnews.aspx?newsid=791,2009-12-15.
[2] 杭煒.高校經濟腐敗案件的形成特點及治理對策[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1).
[3] 王漣,宋新.淺談高校職務犯罪的特點及預防治理對策[J].黨風廉政建設,2011,(3).
[4] 安徽省教育紀工委課題組.加強和改進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監察,2011,(6).
Characteristics of Corruption Prevention in Universities
WANG Xiao-jie
(Department of Audit and Supervision,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 China )
Universities are regarded as ivory towers in the eyes of the public.However, there have been many scandals of corruption from the purest campus in recent years.The crimes of power abuse, corruption and bribery, which about ca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s,procurement for all materials and equipments and students enrolment etc., are showing ascend trend.In the light of the serious situation,the universities need to aim at the features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corruption cases, study and formulat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s countermeasures, strengthen the inner supervision, deepen restraint mechanisms and build up the clean and honest atmosphere urgently.
universities; corruption cases; characteristics; countermeasures
D92
A
1008-9128(2011)04-0087-03
2011-04-22
作者介紹:王曉潔(1980—),女,云南蒙自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紀檢監察.
[責任編輯 自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