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霞云
應收賬款是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正確運用賒銷,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非常重要。企業銷售產品時一般采取現銷和賒銷兩種基本方式,雖然賒銷在強化企業市場競爭能力、擴大銷售、增加利潤和節約存貨資金占用方面有著其他結算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相對現銷而言,賒銷必然導致企業持有大量的應收賬款,由于應計現金流入量和實際現金流入量在時間上不一致,就可以發生相應的機會成本、壞賬成本以及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成本,從而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正常經營。因此,如何對企業應收賬款進行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論題。
“三角債”被許多經濟學家稱為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和現象,在20世紀九十年代,企業“三角債”問題曾在中國業界肆虐一時,拖垮了一批企業。當時,企業“賴賬”成風,誰賴賬越多誰就獲利越多,因此形成一股不正之風。國家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大力整治過,國務院就曾在1996年提出了5個部門4類商品(電力、冶金、煤炭、石油等)領域開辦票據承兌貼現業務,目的是為了解決這些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問題,而“三角債”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但應收賬款的管理現狀又是如何呢?
(一)應收賬款凈額居高不下,企業缺乏管理力度。國內一些企業日常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只注重數量方面,而對其賬齡、應收賬款成本、客戶信用等級等資料不予計算分析,使得賬齡超過3、4年的應收賬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國家看來早可作為壞賬處理的應收賬款,而我國的一些企業卻一直是放在“應收賬款”項目下而不是“壞賬”項目下,因為這樣一來就不會影響企業領導的業績,也就造成一種“企業經營不錯啊,壞賬也不太多”的錯覺,下任領導也不會去追討,也怕損害自己的業績,于是壞賬越來越多,賬齡也越來越長,最終導致企業破產。以上所列均是“三角債”仍然作祟的直接反映,同時也說明中國市場的不成熟而且有關機制有待完善。
(二)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差距較大。就我國與美國比較而言,我國企業平均壞賬率是5%~10%,賬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后者,平均壞賬率是0.25%~0.5%,賬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與此同時,美國企業的賒銷比例高達90%以上,而我國只有20%,如此大的差距,我們國家該如何適應國際潮流,在國際上立足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時代已經過去,若不學會賒銷,就會被淘汰,因此我國企業必須學會賒銷、利用好賒銷,爭取在贏得客戶的同時又能將應收賬款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的合理范圍內,以迎接國際國內市場的挑戰。
面對如此險峻的形勢,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應從應收賬款防范機制的建立和逾期債權的處理兩方面入手。企業應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并與銷售、財務部門對應收賬款進行發生監控、跟蹤服務和反饋分析,并由內部審計部門進行監督管理。對于逾期應收賬款,企業應成立專門機構進行催討,并積極尋找債務重組、出售債權的可能,爭取及時收回債權。因此,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制定應收賬款前期管理制度
1、建立客戶檔案。進行應收賬款管理的重要條件就是了解客戶的信用等級狀況。企業的生產、銷售、財務部門,要通過采訪、詢問、考察一系列方式來獲取債務人的經營地址、通訊電話、聯系人和信用程度等信息,并進行登記;然后,在確定客戶信用等級和對客戶進行信用評價的基礎上,為每個客戶建立信用檔案,記錄其有關的詳細資料。企業通常應事先確定檔案的有關項目,以保證資料搜集的完整性??蛻魴n案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客戶與企業有關的往來情況以及付款記錄;客戶的基本情況,如所有銀行往來賬戶、所有不動產資料以及不動產抵押狀況、所有動產資料及其他投資、轉投資等資料;客戶的資信情況,如反映客戶償債能力、獲利能力及營運能力的主要財務數據和指標,反映客戶即期及延期付款情況,實際經營情況及發展趨勢信息等。
2、簽訂委托加工合同。對所有委托加工的產品都要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注明產品的加工期限、加工周期、加工數量、加工價格、產品質量標準、收回賬款的期限以及違約責任等。主要是對貨款收回和委托加工合同起輔助作用。對生產企業來說,還應制定統一的加工工藝單,并有連續編號(即訂單號)。生產部門按照所簽訂的委托加工合同的要求,正確填制工藝單,保證加工產品的質量和周期。
3、專人管理應收賬款。企業應設專人負責應收賬款的對賬清理和檔案管理工作(一般企業里都會有應收會計等職位),企業也可以專門設立信用管理部門。所有應收賬款每年至少核對一次,對賬結束時應制作應收賬款余額調節表,一式兩份,由雙方經辦人員簽字,并加蓋企業財務專用章加以確定,雙方各留存一份。對有調整的相關業務,必要時應提供給對方復印件,作為調賬的依據。對賬人員對完賬后,應及時將對賬情況、欠款企業的經營狀況等及時反饋給企業主管領導和銷售部門,為評估、調整賒銷客戶的信用等級提供可靠的依據。對超過期限的客戶,在發出對賬單的同時,應發出催繳欠款通知書及時催收欠款。
4、在年度計劃中確定應收賬款年末余額。根據行業特點和公司應收賬款的實際情況,企業應設定一個比較合理的平均收賬期,允許每年的平均收賬期在這個指標值的上下幾天浮動,并可以在年度計劃中明確當年的平均收賬期??梢愿鶕髽I銷售貨物的市場需求等對每種產品分別制定合理的收賬期。如,對于市場需求量大、價格低、易損耗的產品,可以采用收款發貨或收賬期短的收賬政策;對于市場需求量小、價格高、市場競爭激烈的產品,在客戶信用較高的情況下,收賬政策可放寬一些。
(二)加強應收賬款日常職能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須做到合理分工,職責明確,將各職責分攤到各部門甚至是職員身上;其次,要經常檢查用戶信用額度,注意其所欠債務是否超過限額;第三,落實責任制;最后,一定要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為了有效地降低不必要的應收賬款占用,避免壞賬損失的發生,并有效地防止業務處理過程中的舞弊和差錯,避免或及時發現不法分子截留、貪污企業貨款的行為,減少應收賬款風險,企業只有建立分工明確、配合協調的應收賬款內部管理機制。企業的應收賬款涉及到營銷、財務、勞資等部門,所以企業必須將與應收賬款相關的職責落實到各個部門和人員。營銷部門主要負責產品銷售和應收賬款催收回籠的工作;財務部門每月根據應收賬款發生額進行清理、分類,月末提供應收賬款回籠明細表,按順序對接受委托加工的營銷員進行歸集并反饋到營銷部門和勞資部門;勞資部門根據營銷部門的業績以及財務部門提供的應收賬款尚未收回的信息,每月對營銷部門進行考核,制定合理的報酬獎懲制度。一方面營銷部和財務部相互配合,正確開具銷售發票,做好發票交接手續,特別要強調由營銷員交給委托方聯系人在發票上和交接單上簽字確認,經簽字的交接單反饋給財務部門;另一方面勞資部門應及時對應收賬款回籠狀況進行獎懲考核,計算有關責任人的經濟獎懲數據,在每月的勞動報酬中體現出來。
2、檢查用戶信用額度。對用戶提供的每一筆賒銷業務,都要檢查是否有超過信用期限的記錄,并注意檢驗用戶所欠債務總額是否突破了信用額度。應掌握用戶已過信用期限的債務,密切監控用戶已到期債務的增減動態,以便及時聯系用戶提醒其盡快付款。企業還要分析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平均收賬期,看流動資金是否處于正常水平,通過該項指標與去年同期、本年計劃及同行業進行比較,借以評價應收賬款管理中的成績與不足,并修正信用條件。
3、落實責任制。對銷售部門考核要根據資金時間價值、賠償能力等實行誰經手、誰負責、誰回籠、誰得益制度,將回收責任、期限落實到人,輔以考核掛鉤、獎懲兌現的手段,充分調動營銷人員收款的積極性;同時,加強營銷隊伍建設,明確發貨審批權限,責任到人,防止盲目發貨或發人情貨??偟膩碚f,就是要明晰責、權、利關系,財務人員、財務主管、業務人員、業務主管都承擔相應的應收賬款管理責任。
(三)加強催收管理
1、實行全面監督。通過賬齡分析、平均收賬期分析、收現率分析等,判斷客戶是否存在賬款拖欠問題,從而估計潛在的風險損失,正確估量應收賬款價格,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提前采取措施。
2、制定合理的催賬程序。企業針對各種不同過期賬款企業采取不同的催收方式。如對尚未到期卻即將到期的顧客,可以通過寫信措辭婉轉地催討;對過期較短的顧客,不過多地打擾,以電話或信函通知即可,以免將來失去這一客戶;對過期較長的顧客,頻繁地發信件并電話催款;對過期很長的顧客,可在催款時措辭嚴厲,必要時提請有關部門仲裁或提請訴訟等等。
3、提高營銷人員追款技巧。成功追收賬款的過程中營銷人員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營銷人員在這方面的培訓。培訓中所要求掌握的幾點是:一是運用常識;二是追討函件;三是豐富、完善客戶資料檔案;四是讓對方寫下支付欠款的承諾函件并加蓋公章;五是與負責人直接接觸;六是錄音;七是向警方求助;八是謹慎從事;九是豐富自己財務方面的知識,如支票、電匯、匯票等。
(四)應收賬款事后控制。應收賬款的事后控制,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檢查被拖欠款項的銷售文件是否齊備;要求客戶提供拖欠款項原因,并收集資料以證明其正確性;建立賬款催收制度。此外,債務重組是處置企業應收賬款的一種有效方法,主要包括貼現方式收回債權、債轉股和以非現金資產償債三種方式。利用債務重組方式收回應收賬款,企業要根據自身與債務人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隨著外資金額機構不斷涌入我國,應收賬款出售將成為我國企業處理逾期應收賬款的主要手段之一。總之,只要企業采取有效措施,應收賬款的信用風險是可以防范的;進行了科學的防范,才可以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既擴大銷售、增加盈利,又使應收賬款風險盡可能地降到最低。
[1]李曉龍.企業管理事前控制f-I題探討.財務與會計,2005.3.
[2]郝愛文.應收賬款管理探討.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9.
[3]趙秀梅.關于應收賬款全程管理策略的探討.現代農業,2007.10.
[4]朱勤豐.應收賬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07.1.
[5]王東菊.應收賬款對企業的影響與管理.集團經濟研究,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