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斐
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進口產品特別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作為最早由前法國總統希拉克提出的概念,碳關稅的最初用意是希望歐盟針對為遵守《京都協定書》的國家課征商品進口稅,以避免在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運行后,歐盟國家所生產的商品遭受不公平的競爭。
碳關稅為國內公眾所熟知是由于2009年6月2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2009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該法案除了設定美國國內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之外,還涉及一項名為“邊界調節稅”的“碳關稅”條款,提出未來將對中國、印度、巴西等尚未承擔減排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征收懲罰性的碳關稅,由此引發了國內對碳關稅可能使中國出口商品所面臨的負面沖擊嚴重關切。對此,美國能源部朱棣文稱,調節貿易關稅是保護美國制造業的一項武器。中國一位氣候問題高級談判代表警告稱,如果發達國家對碳密集產品征收進口關稅,可能會引發一場貿易戰。因此,進行碳關稅各方面的研究,對于我國在世界貿易戰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一)理論研究方面
1、碳關稅的合法性研究。對于碳關稅合法與否的問題,學術界的認識尚未達成一致。大多數國外學者認為,碳關稅是否合法取決于實際的政策設計和實施碳關稅的國家數量。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學者研究的是歐盟針對美國實施的碳關稅,另一些學者分析的是美國未來將向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家征收的碳關稅。盡管各方的看法及其可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但是由于各方都是WTO的成員國,都受《關貿總協定》的監督,故碳關稅的合法性問題對于各方而言又是完全相同的。
國內學者中,謝來輝從邊境調節稅的概念及其相關的性質出發,分析了歐盟征收邊境調節稅的動機與政策應用前景、對中歐貿易可能造成的影響及這種做法與當前國際貿易制度和國際氣候制度的兼容性,最終認為實施碳關稅的做法缺乏合法性和合理性。李曉玲等從法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碳關稅既違反了《關貿總協定》的相關條款,也不能援引“一般例外”作為抗辯理由,因而其與WTO規則并不相符。
中國政府部門的官員也對碳關稅的合法性問題發表了看法。中國常駐WTO代表張向晨利用WTO規則來檢驗碳關稅,指出碳關稅不符合WTO規則。因為WTO的基本原則要求其成員對進口產品和國內產品給予同樣的待遇,如果征收碳關稅,就需要為國內產品和進口產品制定同一個排放的標準和計算排放的成本,且進口產品的排放標準或排放的成本不能高于本國產品,但在實踐中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國家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認為,部分發達國家提出對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的做法,不僅違反了WTO的基本規則,也違背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嚴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是以環境保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并且,碳關稅只會擾亂國際貿易秩序,引發貿易戰。德國政府代表也認為征收碳關稅是一種新型“生態帝國主義”,并對該提議進行了批評。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現有的國外學者對于碳關稅合法與否并未給出明確的回答,而是要看實際的政策設計和實施的國家數量,而國內學者則普遍認為碳關稅并不符合WTO規則,即碳關稅的實施缺乏合理而又合法的依據。
2、對實行碳關稅主要國家的研究。低碳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于2003年由英國率先提出,此后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并達成共識。雖然是由英國率先提出的,但是由于美國是中國的最大貿易輸出國,而且其于2009年6月22日提出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該法案規定了美國有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實施碳減排限額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從2020年起開始實施。因此,國內的學者大多數是研究美國碳關稅政策的,其研究內容一般包括美國提出碳關稅的動機、前景以及我國應對美國碳關稅條款的幾點建議。
美國提出碳關稅條款的動機一般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奧巴馬政府試圖以綠色產業帶動經濟復蘇,進而著眼在危機過后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碳關稅”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之一;其次,美國擔心率先減排會導致本國產業的競爭力受損,而高碳產業的重新分布會使發展中國家得益;第三,這也是美國國內政治博弈的結果;最后,美國決策者試圖通盤考慮國內與國際兩個“戰場”:在國內反擊傳統產業勢力,為新能源與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提供有力環境;在國際氣候談判中使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讓步。
美國實行碳關稅條款的前景一般有:參議院的氣候法案目前正在審議之中,“碳關稅”條款目前得到不少參議院的支持。比如,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馬克斯·鮑卡斯說,美國的參議院版氣候法案也必須包含強有力的“邊境調節”措施。但調研發現,參議院內部反對的聲音也很多,而且占據了多數。分析認為,參議院通過“碳關稅”條款的可能性較小,主要原因有:首先,美國國內的擔憂。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國等發達國家作為消費國享受了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所生產的廉價產品,而征收碳關稅后,對美國等發達國家可能形成“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導致受益的只是美國本土鋼鐵企業等個別利益集團。并且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對美國也不一定是好事;其次,國際社會存在反對,因為將碳稅推廣到國際貿易中跨境征收有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而且將對新興市場國家造成較大影響,進而影響這些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至關重要的合作態度;最后,碳關稅的實施本身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因為碳關稅的征收要么針對原材料,要么針對制成品,但這兩種征收方法都存在重大的缺陷。
為了應對美國實行的碳關稅條款,大多數學者的意見一般包括以下四點:第一,采取反制措施;第二,發展低碳經濟,搶占未來新能源革命的制高點;第三,加快“走出去”和外包戰略的制定和調整;第四,根據全球低碳經濟的趨勢和布局,調整我國外貿的產品和地區結構。
(二)實證研究方面。碳關稅涉及能源經濟學以及國際貿易領域,國外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識別何種形式的貿易協定能夠更好地減少全球碳排放。Lockwood與Whalley對比分析了碳關稅與20世紀六十年代歐盟增值稅的研究,Cai等人考察了國際貿易如何影響不同類型國家參與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的意愿,并通過多國經濟模型測算了全球環境變化將如何影響參與國家的決策。Chatterji等人則通過一個動態認知模型研究如何能夠更好地實現全球低碳。
國外現有的關于碳關稅影響的研究多從定性角度出發,如Dong與Whalley定性地分析了貿易政策是否會影響全球環境變化,指出貿易政策對碳減排的作用是有限的,并進一步考察了多種單邊或區域碳減排的貿易政策對全球環境變化的作用;Gros通過構建一個小的基本經濟模型分析了碳關稅對全球福利的影響,發現對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能夠增進全球的福利;Weber與Peters考察了碳關稅政策對維持美國國際競爭力的作用,指出這一政策作用有限,而全球的部門協作與技術共享在短期中作用更加顯著。在定量研究方面,Dong與Whalley通過一個多區域的動態一般均衡模型,模擬了2006~2036年碳激勵區域協定對全球碳減排的影響,測算結果表明,其影響有限。2009年Dong與Whalley構建了一個包含美國、歐盟、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四區域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并引入低碳密度與高碳密度兩類產品,對美國與歐盟針對中國出口商品征收碳關稅政策的影響進行了模擬,結果表明,碳關稅對環境改善的總體作用有限。國內對于碳關稅影響的研究剛剛起步,較多集中于對碳關稅性質的分析探討。大多數人一般都是采用一般均衡模型來定量地分析碳關稅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或者分析丹麥、挪威、瑞典等主要碳稅國的碳稅政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還有些學者運用GTAP模型來分析碳關稅對我國經濟可能會受到的沖擊與影響進行實證模擬。
從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國內外對碳關稅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就碳關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也進行了不少分析,其中不乏較為詳細的量化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針對碳關稅的本質及其合法與否主要運用定性分析方法。大多數研究指出,碳關稅屬于一種新型貿易壁壘,且不符合WTO的基本規則,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針對進出口貿易中的碳排放量及碳關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程度的測算,大多數學者都運用定量分析方法,且研究的方法也較為一致。其中,對國際貿易中碳排放量的測算主要運用投入產出法進行分析,而對碳關稅影響國際貿易的實證檢驗主要運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加以分析。
但是,進一步的考察又不難發現,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在研究框架上,國內外對碳關稅影響國際貿易的作用機制的分析和把碳稅放在國際稅收的框架內進行針對性的研究都極為少見。而要就如何應對碳關稅提出有指導意義的對策建議,又必須搞清楚其影響機制,因而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強;其二,在研究方法上,現有研究采用的方法還較為單一,能否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創新,進而更好地分析碳關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是國內外學者都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其三,在研究的對象上,國內的文獻大多都是在國家層面上來研究的,缺少從省級層面進行的分析。
今后一段時間內,就碳關稅影響國際貿易的相關研究,尤其是國內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首先,強化碳關稅影響國際貿易的理論機制分析;其次,創新碳關稅影響國際貿易的相關分析方法;最后,拓寬分析范圍,即分析碳關稅對具體產品、具體行業、具體地區對外貿易的影響,以期為指導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宋海英,岑穎.碳關稅影響國際貿易的研究述評 [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4.
[2]韓利琳.碳關稅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人文雜志,2010.5.
[3]刑麗.碳稅國際協調的理論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0.4.
[4]蔣桓.美國碳關稅的現狀、前景及對策[J].國際經濟合作,2011.3.
[5]夏先良.碳關稅、低碳經濟和中美貿易再平衡[J].國際貿易,2009.11.
[6]鮑勤,湯鈴.美國征收碳關稅對中國的影響:基于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低碳經濟與中國發展,2010.6.
[7]喬晗,李自然.碳稅政策國際比較與效率分析 [J].低碳經濟與中國發展,2010.6.
[8]沈可挺,李鋼.碳關稅對中國工業品出口的影響基于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評估[J].財貿經濟,2010.1.
[9]呂海霞.碳關稅:全球金融危機下的新型綠色壁壘[J].中國物價,2009.10.
[10]黃凌云,李星.美國擬征收碳關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J].國際貿易問題,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