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東
(珙縣人民政府 四川 珙縣 644500)
2011年以來,珙縣繼續弘揚“爭搶拼”的興珙精神,圍繞宜賓市6666.7hm2循環經濟蠶桑產業帶建設,堅持以工業理念搶抓現代蠶業發展,全力推進蠶業生產多元化、經營集約化、質量標準化、產業現代化發展,蠶業發展再次取得歷史性的突破。截至目前,全縣春夏蠶兩季發種4批次67160張,同比增發8070張,增長13.7%,收購鮮繭2708.7t,增產 350.4t,增長 15.4%;平均單產40.33kg,增加2.5kg,蠶農售繭收入9486.99萬元,同比增收3741.5萬元,增長65.1%;實施桑園綜合開發1066.7hm2,產值4000萬元。蠶業助農增收1.34億元,蠶農戶均收入超過萬元。
近年來,珙縣加快現代蠶桑產業基地建設,產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個不知名的山區縣,創造了桑園每年遞增666.7hm2、產繭每年遞增500t、蠶農收入每年遞增1000萬元、蠶業綜合產值每年遞增2000萬元的“珙縣速度”。到2010年,已經連續7年實現發種、產繭、單產、產值和蠶農收入5提高,步入了蠶業特色支柱產業發展的“快車道”,蠶業科技增產增效水平、桑枝食用菌開發利用率、育苗栽桑面積躍居全省第一,蠶業綜合實力躍居全省第二,珙縣蠶桑基地建設項目被納入四川省21個現代農業基地項目建設規劃。2011年以來,珙縣狠抓宜賓市6666.7hm2循環經濟蠶桑產業帶建設契機,堅持把蠶業作為富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先導產業,高標準、高起點引領現代蠶業發展。牢固樹立“發展優勢產業就是培育龍頭企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始終堅持“在政策上給力,在產業上扶持,在技術上幫扶”,由各級黨政一把手掛帥成立蠶業產業化領導小組、全面推行蠶業風險保證金制度,堅持“錢往產業投,力往基層使”,堅定支持龍頭企業智溢繭絲綢公司走“公司+市場+基地+協會+農戶”的一體化發展路子,確保2011年新栽一步成園桑440hm2,發種12.5萬張,產繭0.5萬t,桑園綜合開發733.3hm2,全縣蠶業綜合產值6億元。同時,大力推進“1525工程”即:10個500t繭鄉鎮,其中2000t鎮1個,產繭1000t繭的鄉鎮2個,500t繭鄉鎮7個;啟動蠶業產業雙百萬元村50個,確保實現雙百萬元村15個;啟動50萬元蠶桑專業社200個,確保實現35個;栽桑養蠶專業大戶5000戶,戶營蠶業綜合收入3~5萬元以上,力爭實現2500戶。
不斷完善政府投入為導向、需求投入為依托、蠶農投入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機制,重點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對“蠶房”、“共育室”建設的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2011年以來,結合實際,科學創新投入機制,采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本級政府配套安排、龍頭企業利前投入、縣級農口部門項目傾斜、蠶農集資投土投勞、鄉鎮政府幫扶等六個方面籌措產業發展資金。截至目前,全縣以投入產業發展資金3262.1萬元,其中:龍頭企業投入1677.1萬元,縣政府投入375萬元,鄉鎮政府投入200余萬元,蠶農籌資投勞近1000萬元,爭取市委、市政府產業帶建設資金235萬元。完成新栽桑園440hm2,完成標準化養蠶大棚建設608間,新建和改建標準的工廠化小蠶共育室250間,完成蠶區公路建設18.6km,改造美化潔化蠶農居住環境2855戶,解決蠶區飲用水困難3500人,修建蠶農沼氣池1151口。
“科技前進一小步,產業發展一大步”,走“科技興蠶”戰略之路是珙縣蠶業產業化發展的成功經驗。珙縣始終堅持推進科技興蠶路徑不松勁,依托在全國率先組建的首家蠶業民營企業科研機構“智溢蠶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配備縣、鄉(鎮)、村、組四級蠶業科技人員1200余人,大力開展“大培訓、大示范、大推廣”三大行動,加大蠶業科技的創新、轉化與應用力度,全面推進蠶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經營化、集約化和工廠化發展,全縣小蠶共育到3齡達100%,重點村消毒防病達100%,省力化養蠶達100%,優質蠶繭工程覆蓋面達到90%以上,栽桑養蠶關鍵技術入戶率達90%以上。引進“蜀黃×川白”彩色繭、“特優二號”等蠶桑新品種,在全省率先推行8批次養蠶,平均單產由過去的25kg提高到48kg,最高達65kg,打造了“高單產、高質量、高效益”的“三高蠶業”。截至目前,底洞鎮楠橋村,養蠶403張,生產鮮繭19.6t,平均單產48.6kg,售繭收入72.5萬元;孝兒鎮波浪村養蠶491張,生產鮮繭19.4t,平均單產39.5kg,售繭收入69.82萬元。創新蠶業發展模式,培育新型產業體系,延伸產業鏈條,推行6:2:15規格立體套種栽植,構建“桑園+黑物類作物+畜禽放養”的綜合開發模式,全縣共計實現綜合開發利用1066.7hm2,其中,黑紅苕242.8hm2、黑花生301.5hm2、黑玉米240.4hm2、黑土豆248.7hm2、傳統方式飼養黑豬500頭,預計產值可達4000萬元。成功實現蠶業產業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產品優質率和勞動生產率“四提高”。
珙縣積極引導智溢繭絲綢公司實施品牌取勝戰略,把打造特色品牌作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全力支持智溢繭絲綢公司依托特色品牌實施繭絲綢深度開發。截至目前,已完成白廠生絲175t,加工干繭942t,生產絲棉被3.65萬床,蠶沙枕5000對,加工生石灰 1200t,工業總產值達到2.1626億元,實現稅利1714萬元,其中入庫稅收257萬元。“智溢”牌絲制品系列品種已達22種,新開發了純天然高級彩色蠶絲被,研制了蠶絲枕、蠶沙枕、桑椹酒等系列新產品,“智溢絲綿被”被評為省級名牌產品,全面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積極實施“在國內贏取市場,在國際拓展空間”的營銷戰略,目前已在全國10個省市建立了營銷網點43個,同時大打“綠色環保”牌進軍國際市場,“智溢”系列產品現已成功打入歐美、日本、印度、韓國等國際市場,2011年以來已出口創匯157萬美元,全面提升了企業發展的軟實力、影響力、帶動力。
振翅方覺天高遠,揚帆何懼海無邊。在蠶桑產業下一步發展過程中,珙縣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圍繞建設“西南繭都、西南蠶業發展中心、四川省蠶業發展高地”的發展定位,全面落實《珙縣2010~2015年蠶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加快實施“1525”工程(即全力打造十大基地、50個“雙百萬元村”、200個“50萬元社”、5000戶3萬元以上“專業大戶”),全力支持智溢繭絲綢公司進行戰略擴張,力爭到2015年全縣桑園面積達到8000hm2,發種規模達到20萬張,年產繭7500t,桑園綜合開發突破3333.3hm2,工業產值突破5億元、蠶業綜合產值突破10億元以上,“僰人”牌優質蠶繭和“智溢”牌系列絲制品成功創建為全國知名品牌,奮力實現珙縣現代蠶桑產業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