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縣蠶業生產管理辦公室,四川 高縣 645150;2.高縣立華蠶繭有限公司,四川 高縣 645100)
高縣地處四川南緣,是典型的農業縣。近年來,高縣實施“產業富民、龍頭帶動”戰略,緊緊圍繞打造“全省農業特色產業50強縣”目標,把蠶業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抓,多元化發展高縣蠶業,不斷優化提升產業水平,實現了從數量型到質量型的轉變,蠶業迅速崛起,已成為全縣“5+1”工業支柱和“5+1”農業產業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縣蠶業持續、高效、穩定發展。
2010年,全縣有桑樹資源12000hm2,全年發種16.6萬張,產繭5600t,實現蠶桑綜合產值3.3億元,其中蠶農繭款收入1.48億元,凈增長5462萬元,全縣農業人口人均蠶桑產值700余元;絲綢工業實現產絲500t,綢緞85萬m,企業產值超過3億元,行業產值7億元,實現稅利近3000萬元。通過長期堅持實施“產業富民、龍頭帶動”戰略,高縣蠶業正以嶄新的姿態舞動著高縣“工業強縣、農業夯基”的新篇章。主要工作是:
堅持基地鄉鎮、基地村和重點戶“三個層面、穩步推進”的蠶桑基地建設工作思路。2010年“三冬”期間,通過更新改造和新建良種桑園,實現了全縣桑園“面積不減、品質提升”,桑園面積保持在12000hm2,桑樹品種改良,桑葉產量和品質提高。同時,加快基地布局調整步伐,推動產業區域化、規?;?、標準化發展。
在已建成2000hm2現代蠶桑特色產業示范帶的基礎上,2010年年底,進一步將建設“高縣6666.7hm2現代蠶桑產業經濟帶”提上了高縣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在建設過程中,始終樹立“循環、低碳和環?!崩砟?,以“桑蠶種繭絲綢主產業良性循環發展、桑蠶繭附產物循環開發利用和蠶桑廢棄物生態循環”三大循環開發為主要內容,搞好蠶桑產業帶規劃;始終突出蠶業標準化技術體系建設,大力推廣農機和省力化養蠶技術,著力提高蠶桑產業的科技含量,推進產業的科技化、標準化和省力化;始終做好蠶桑綜合利用,推廣林下開發、桑植綜合利用等方式,促進產業增效、蠶農增收。
緊緊圍繞實現桑樹品質、蠶種質量、蠶繭質量、單產和養蠶效益以及絲綢產品質量效益的同步提高,大力推進科技進步,促進全縣蠶業健康、穩步、快速發展。在高縣繭絲工程技術中心的主導下,依托國家、省、市科研院所,狠抓蠶桑科技推廣,大力推廣小蠶共育,大蠶省力化養蠶、紙板方格蔟上蔟,目前全縣共育面達到70%,省力化普及率達到98%,紙板方格蔟普及率達到88%,種藥配套面達到100%,有效提高了蠶繭產量和質量。同時狠抓絲綢工業技改,通過免穿磁眼技術技改擴能的全面實施,產品工效提高10%以上。
高縣作為全省“50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培育縣”之一,把蠶桑產業作為“三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將蠶桑列為全縣農業產業的重要支柱產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蠶桑產業發展,在縣委、縣政府領導掛帥的蠶桑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發揮縣蠶業生產管理辦公室行使政府蠶業管理職能的作用;對各蠶繭生產基地鄉鎮和相關部門全面推行目標管理,在縣委、政府對鄉鎮百分制綜合考核中,僅蠶桑一項就占到10分,嚴格兌現獎懲,真正在全縣上下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實現了政府、企業和蠶農的良性互動,形成舉全縣之力合力協作興蠶的良好格局??h級相關部門、鄉鎮通力協作,進一步理順了蠶繭收購加工秩序,縣公安局為蠶業生產保駕護航,檢查、攔截違規裝運蠶繭的車輛。2010年,縣工商局查處48起涉嫌非法收購蠶繭行為,涉及蠶繭2.14萬kg,這些措施有力震懾、打擊了非法收購行為,為蠶業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高縣努力改變單純的栽桑、養蠶、繅絲、織綢單一模式,千方百計延伸蠶業產業鏈條,努力拓展蠶、絲、綢項目,提高產業發展效益。2010年,高縣啟動發展桑枝食用菌項目等蠶桑綜合利用項目,在羅場、慶符、來復等鄉鎮建成年產10萬袋菌袋的基地,已生產大球蓋菇、平菇等5個品種約8萬袋;林下間種黑花生、紫薯收效良好,雄蛾保健酒、桑椹保健酒制作成功并深獲好評;林下飼養烏雞正在沙河、慶嶺發展。通過發展一系列綜合開發項目,蠶桑“半年生產半年閑”的生產觀念正在轉變,通過持續建設,蠶桑綜合效益、蠶農收入得到較大提高,畝桑產值可望超過1萬元。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高縣打造“全省農業特色產業50強縣”、建設高縣6666.7hm2蠶桑經濟產業帶的關鍵之年。為加快打造高縣現代蠶桑特色產業,爭創全省農業特色產業強縣,實現由蠶業大縣向蠶業強縣的轉變,高縣以建設“全省農業特色產業50強縣”的目標,按照“特色、規模、品牌、效益”的指導思想,圍繞促進農民增收這個主題,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推動科技進步,推進規?;a、產業化經營和多元化發展,促進現代蠶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