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常文
隨著全球經濟、貿易以及信息業的發展,城市與城市以及區域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有關城鎮體系規劃的研究方興未艾,就目前條件下城鎮體系規劃的特點進行概述,并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研究城市與區域以及城鎮體系,推動城鎮之間的有機協調與共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城鎮體系規劃是區域經濟社會及城鎮化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客觀要求,具體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合理組織城鎮體系內各城鎮之間、城鎮與其體系之間以及體系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各種經濟、社會方面的相互聯系。
城鎮體系規劃不僅要解決城鎮體系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及相互關系,而且要協調區域城鎮體系與外部環境的關系,達到社會、經濟、環境效益最佳的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
孝義市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晉中盆地西南隅,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地理位置介于東經 111°21′~111°56′,北緯 36°56′~37°18′之間。海拔 731m~1 777m。北與汾陽為鄰,西北與中陽縣相依,西與交口縣接壤,南與靈石縣相連,東南與介休市隔汾河相望。全市境域東西直線最長46 km,南北直線最寬為26.55 km,總面積945.8 km2。
2.2.1 孝義市區域統籌發展分析
孝義市的區域統籌發展主要從綜合交通統籌、城鎮體系統籌以及生態環境統籌三個方面進行論證。
1)綜合交通統籌:為了更好的發揮區位優勢,建設快速道路,加強與汾陽、介休兩市的交通聯系。孝義市可以綜合充分的利用汾平高速公路的建設,以此完善互通交叉口與聯系通道的建設,不斷加強孝義城區和主要城鎮與高速公路的通達性;
2)城鎮體系統籌:對現有體制和行政區劃進行調整以及整合工業用地分類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城市東部平川區域,形成“揚東抑西”空間發展形態,規劃城(集)鎮布局將沿著 340省道和孝午公路兩大發展軸帶展開;
3)生態環境統籌:要保護好主要生態環境資源,為城市的健康發展提供生態保障,就必須要順應中心城市的空間拓展,統籌規劃欲將孝義市域分為四個生態環境分區:a.西北部土石山水源涵養林生態綜合治理區;b.中西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區;c.中南部經濟林生態區;d.東部平川生態保護區。
2.2.2 城鄉統籌發展
城鄉統籌發展重點體現在統籌城鄉產業、空間布局與人口轉化。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和減少農業勞動力來大力推進非農產業的發展,并促進人口在城市的集聚激活內需,以此來培育市場,帶動非農產業的發展,最終提高全體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2.2.3 城鎮空間發展戰略
針對孝義市現在的空間分布格局,擬在發展中心城市促進戰略,即:促進中心城市的發展,培育孝義的區域城市職能。首先要發展以產業園區和主要公路為依托,培育集聚性空間結構的集聚戰略;其次與太原城市圈、晉中南主要城市及汾陽、介休對接的外部區域對接戰略。總體來講,孝義市城鎮總體空間結構可以概括為:“一個核心、一帶、四個分區、兩軸”。其中:“一個核心”即區域發展核心區(新城—中陽樓—經濟開發區(原梧桐工業區)高度一體化組合城市);“一帶”即以孝義市為中心,通過新舊汾介公路、汾孝大道、汾平高速孝義連接線、孝介路等開發軸線,連通介休市、汾陽市的區域發展“脊梁”和城鎮、產業發展密集帶;“四個分區”指在孝義市的東部區、中南部區、中西部區、西部區;“兩軸”即橫貫東西向的 340省道、孝午公路通道型軸線。
2.2.4 交通建設規劃
孝義市交通建設規劃主要以鐵路以及公路兩項指標來體現,其中鐵路規劃主要表現為規劃擴建介西—孝柳鐵路線,將改造成為電氣化鐵路,并提高相應車站等級。孝西站在原址改造的基礎上提升為二級編組站,兌鎮站提升為客貨三等站。
未來公路規劃的主要內容如下:1)積極配合周邊高速公路(汾陽—平遙高速、大同—運城高速、太原—汾陽—柳林高速)的建設,配套建設互通立交及一級公路進出口通道設施;2)由 340省道線和省道、新汾介公路、孝午公路、汾平高速公路連接線、介孝大道等組成公路主骨架,是直通市外,聯系周邊主要經濟中心的大動脈,技術等級提升為一級。
2.2.5 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1)生態環境分區。根據孝義市現有的生態實際問題,體系規劃擬將全市劃分為四塊區域:西北部土石山水源涵養林生態綜合治理區、中西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區、中南部經濟林生態區、東部平川生態保護區。
2)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重點城鎮:中心城區、兌鎮、高陽、陽泉曲 4個城鎮。重點行業:能源、焦化是孝義主要的工業污染源。重點區域:重點水域(張家莊水庫、孝河及其支流兌鎮河、下堡河、柱濮河)生態園林示范區、移民搬遷生態區、四條流域線(下堡河流域、兌鎮河流域、柱濮河流域、西許河流域)。
2.2.6 市域建設分區引導與空間管制規劃
1)禁止建設區。孝義市目前禁止建設的區域主要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水源地保護區等。基本農田保護區主要分布于市域東部平川地區除優先發展區以外的地域,是以種植業為主的低密度開發區域,基本農田保護區具體范圍由《孝義市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確定,基本農田保護區要依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進行嚴格管制;水源地保護區主要包括城區西南的地下水保護區、白壁關臨水水源地和其他城鎮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區等,管制要嚴格按照《水法》和各城鎮規劃水源保護規劃進行。2)限制建設區。礦產資源保護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以及耕地、園地、林地、未利用土地等被設為孝義市城鎮規劃的限制建設區。其中,孝義礦產資源主要集中于市域中西部,包括下堡鎮、陽泉曲鎮、西辛莊鎮、兌鎮、柱濮鎮、高陽鎮部分地區,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實施細則進行管制;孝義市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三處即:樓東、樓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南門、橋南街歷史文化街區;西門、西關街歷史文化街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處:中陽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58處,如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應嚴格依據《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進行管制;一般耕地、園地、林地及未利用土地應按照孝義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區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進行管制。3)適宜建設區。適宜建設區范圍包括城鎮建設區、獨立工礦建設區、新農村建設區。城鎮建設區包括中心城區建設區和各鎮建設區,具體按照各城鎮總體規劃劃定的區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各城鎮總體規劃進行管制。
獨立工礦建設區主要包括孝義經濟技術開發區、高陽農業科技園區、東許鑄造工業區。具體按照孝義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區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進行管制。
新農村建設區具體按照孝義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區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孝義市土地利用規劃》進行管制,建設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建制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和相應的村鎮規劃。應貫徹新農村建設標準,提高村級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配套,改善農村生活條件,重點加強村莊整治。
我國的城鎮體系規劃研究已經步入正軌,并得以健康穩定的發展,對推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價值。山西省孝義市在提出的“三年打基礎,五年新騰飛”的目標指引下,沿著合理的城鎮體系規劃目標發展,將會成為山西省重要的發展小城市。
[1] 許文江,馮 磊,梁 穎,等.城鎮體系規劃要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J].民營科技,2008(11):15-16.
[2] 樊 欣.淺談城鎮體系規劃的可持續發展[J].市政建設,2005(5):31-32.
[3] 劉玉亭,何深靜,魏立華.論城鎮體系規劃理論框架的新走向[J].規劃研究,2007(8):27-28.
[4] 文清云.現代經濟社會城鎮體系規劃漫談[J].經濟生活, 2008(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