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鳳,王 濤
(濰坊市水利建筑設計研究院,山東 濰坊 261031)
昌邑市位于山東半島西北端,總面積1 812 km2。其沿海地區屬濰北濱海平原,位于沂沭斷裂帶北端中部,斷裂結構發育,系新生界第三系砂巖、黏土巖、玄武巖及濰河沖積的第四系和沿海地區的海積亞沙土及粉沙,海岸線平直,多沙洲,泥質灘涂廣泛發育,灘涂寬度 5~10 km,濱海地面高程在-0.3~1.3 m,灘涂高程在1.3~3.5 m之間。海底坡度小,且有6條大中型河流入海。沿海水下平坦,以強堆積為特征,構成平坦的水平淺灘和海底平原。
昌邑市沿海區域自然條件比較優越,經濟實力較強,改革開放以來,該區域已成為濰坊市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多年來,昌邑市沿海由于屢受風暴潮災,沿海地區遭受了較大經濟損失。建國后黨和政府對防潮工作十分重視,但因受財力物力所限,防潮工程不完善,標準低等,昌邑沿海地區遭受風暴潮侵害的現象仍時有發生。為此,必須修建昌邑防潮堤工程。該工程位于入濰河口樁號12+950處,設計加固長度1 300 m。
風暴潮是昌邑市北部沿海成災最大的自然災害,特大風暴潮每3年左右發生一次,有記載的特大風暴潮有近百次。風暴潮災害使沿海地區漁業、鹽化等生產遭受嚴重經濟損失。由于防潮堤始建標準低,歷經多次風暴潮襲擊,現狀堤身損毀嚴重,且現有的防護堤達到50年一遇標準的不足20%,遠遠不能滿足抵御風暴潮災害的要求,制約了北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為了防御沿海風暴潮災害,需修建具備防潮、防浪及防沙的功能,兼具汛期行洪排澇、控制海域污染、生態環境恢復等功能的沿海防護堤工程,該防護堤是保證整個濰坊市“三北”地區開發和濱海新城建設的重要屏障,為促進昌邑市北部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依據 《海堤工程設計規范》(SL435—2008)、《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防洪標準》(SL525—2000)和《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1998),本工程設計防潮標準為50年一遇,工程等別為Ⅲ等,防潮堤級別為3級。設計地震烈度為Ⅶ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 g。
根據水文計算成果,本次工程50年一遇設計潮水位為4.36 m。
由《海堤工程設計規范》(SL435-2008)表8.3.1確定本次設計堤頂安全加高A取0.8 m。
經計算得50年一遇,斜坡砌石護面平整時波浪爬高為1.6 m.根據安全加高和波浪爬高求得堤頂超高值為2.4 m。
根據《海堤工程設計規范》(SL435—2008)計算得堤頂高程為6.76 m,本次設計取6.80 m。根據《海堤設計規范》(SL435—2008)當堤頂臨海側設有穩定堅固的防浪墻時,堤頂高程可算至防浪墻頂面,本次工程設計采用防浪墻頂面作為堤頂高程,高程為6.80 m,大壩頂面高程為6.2 m。大堤頂面高程與設計高潮位的差值為1.84 m,大于1.15 m,滿足規范要求。
堤頂寬度指除去防浪墻后的堤頂寬度,應根據防汛、管理、施工、構造及其他要求確定。根據《海堤工程設計規范》(SL435—2008)規定,3級堤防不宜小于3 m。因己建大堤寬度統一定為6 m,本次規劃仍按6 m設計(不計防浪墻部分)。
由于濰河入??跂|斷防潮堤所處位置為鹽堿地,缺土量很大,原有防潮堤始建標準低,現狀擋土墻基礎高于迎海面灘地,裸露在外,需拆除重建。結合已建防潮堤的管理運用情況和項目區實際情況,本次設計防潮堤斷面采用直立式小擋土墻混合式斷面:
臨海側修建面坡坡度1∶0.4直立式小擋土墻保護土堤,擋土墻頂高程為年高潮位均值加0.5 m(夏營站年最高潮位均值為2.47 m、辛安莊站年高潮位均值為2.52 m,兩者加權平均值為2.497 m),本次設計擋墻頂高程取3.0 m;擋土墻以上是坡度為1∶2.5斜坡堤,采用M15昌樂漿砌塊石護砌,護砌型式由下往上依次為:400 g/m2土工布一層,碎石墊層150 mm厚。
背海側土堤坡度1∶2.5,堤身采用工程位置背海側取土區的土料填筑,主要采用黏性土料填筑,堤身填筑壓實后,干密度不小于1.59 g/cm3。
堤頂迎海側設M15漿砌石防浪墻,基礎埋深1.1 m,防浪墻頂面高程6.50 m;直立式小擋墻和防浪墻壓頂采用C30現澆鋼筋混凝土壓頂。
漿砌石擋土墻、護坡及防浪墻每隔15 m設一道沉降縫,縫寬20 mm,接縫內填橡塑板,外圈填PT膠泥。砌石擋墻施工時如基坑排水困難則做拋石處理,拋石厚度0.5 m。
本次設計迎海側擋土墻高度3.0 m,頂寬0.5 m,迎水坡1∶0.4,背水坡采用1∶0邊坡,同時在墻腳前端做拋石護底,護底長度為5m。
因防潮堤軸線處地面高程不一,選擇有代表性的斷面和有代表性地面高程處。
穩定計算包括抗滑穩定計算,抗傾穩定計算及基底應力驗算。采用理正巖土計算軟件計算。
通過計算結果分析,設計擋土墻抗滑及抗傾覆均滿足穩定要求。
1)斷面選擇:采用標準斷面并做適當簡化。
2)穩定計算:穩定計算包括滲流計算,堤身和地基土體的滲透穩定計算及背海側滲透出逸段的滲透穩定。采用理正巖土計算軟件計算。
通過計算滲透出逸段的滲透比降為0.441,小于允許比降0.5??梢耘袛啻朔莱钡桃巹澰O計斷面滿足堤身滲透穩定要求。
1)根據《海堤工程設計規范(SL435—2008)》,本次海堤整體抗滑穩定計算采用瑞典圓弧滑動法。
2)根據本次規劃防潮堤段的實際情況,主要針對正常運用時設計高潮位情況進行海堤整體抗滑穩定計算,并考慮地震作用的影響。根據選定的典型設計斷面,運用瑞典圓弧滑動法的相關程序,其計算如下:
最不利滑動面:滑動圓心為(12.04,15.52);滑動半徑為13.643 m;滑動安全系數為1.26。
根據《海堤工程設計規范(SL435—2008)》10.2.3,本堤段典型設計斷面的整體抗滑穩定安全系數為1.26>1.25,所以可以判斷此防潮堤規劃設計斷面是滿足整體抗滑穩定要求的。
防潮工程的效益牽涉社會各個行業及沿海各地區、各部門,工程效益面廣而復雜。昌邑市濰河入??跂|防潮堤總體工程加固建成后,預計每年將產生6 438萬元的國民經濟效益,按照本年度所實施部分的長度比例分推計算,年效益為260萬元。隨著昌邑市的經濟發展需要而不斷完善防潮工程。其工程效益將是可觀的,并能使昌邑市沿海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