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鑫,劉同輝,李 朋
(廣饒縣水利局,山東 廣饒 257300)
廣饒縣防洪排澇工程體系以小清河、淄河、支脈河和沿海防潮堤為骨干框架,共有大小河流12條,分屬小清河、支脈河兩大水系。小清河以北的排水匯經支脈河入海,小清河以南的排水匯經小清河入海。
干流發源于濟南玉符河睦里閘,流經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5地市,河道全長237 km。自博興縣北營村北側進入廣饒縣,境內河長31.4 km,流域面積585 km2,設有分洪道,為二河三堤,現有堤防103 km,承擔廣饒縣小清河以南地區的防洪排澇任務,同時承接上游5市18個縣(市、區)的來水。境內建有集防洪、排澇、防潮、灌溉功能于一體的王道攔河閘工程,該閘自2000年建成以來,已實現泄洪排澇27.49億m3,調節蓄水9.84億m3,灌溉農田10.6萬hm2,發揮了較為顯著的防洪抗旱效益。
發源于高青縣前池村吉池溝,穿越博興縣,自花官鄉司田村西北進入廣饒縣,流經花官、陳官、丁莊、廣北農場和清河辦事處入海。河道全長135 km,其中廣饒縣境內57.4 km,行洪能力649 m3/s,是黃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唯一的行洪排澇河道,不僅承擔廣饒縣小清河以北地區的除澇任務,而且承接上游高青、博興2縣的洪水下泄。廣饒縣自2005年開始,投資1 100余萬元在支脈河上配套建設了73處支流入口閘工程,使沿岸建筑物工程逐步配套完善。
發源于淄博市博山區下莊鄉上瓦泉村東南的三府山,河道全長155.1 km,流域面積1 511 km2。流經淄博、濰坊2市,自李鵲鎮東水村南進入廣饒縣,流經李鵲、大王、廣饒、稻莊、石村、丁莊、大碼頭、西劉橋8個鄉鎮,在大碼頭鄉北堤村西入小清河。境內河長37.76 km,流域面積228 km2,是小清河上的主要行洪支流。淄河上游在上世紀70年代建成太河水庫,攔截了上游來水。但因該河屬山洪河道,河道比降大,泄洪歷時短、流量大,若遇上游太河水庫泄洪,極易造成洪澇災害。
位于支脈河至小清河之間,始建于1980年,全長10 km,堤頂高程3.5 m,堤頂寬4.0 m。沿海防潮堤的建成,對防御海潮襲擊、保護沿海工農業生產發揮了巨大作用,推動了廣饒縣鹽業、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截止目前,沿海灘涂面積已達263.8 km2,其中鹽田35.5 km2,年產鹽36萬t,是東營市的主要產鹽區;水產養殖面積達28.3 km2,但受1992年特大風暴潮影響,毀損嚴重。為提高沿海防潮減災能力,廣饒縣于2009—2010年期間,投資3 900萬元,實施了海堤一期、二期工程,標準海堤長3.9 km,設計標準為:堤頂高程5.1 m,防浪墻頂高程6.0 m,臨海邊坡1∶3,背海邊坡1∶2,堤頂路面寬7.0 m,反壓平臺頂寬15.0 m,臺頂高程4.5 m,設計標準為50年一遇,建筑物等級為2級,堤防等級為3級。新海堤建成后,為濱海工業園及濱海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隨著全縣防洪排澇工程建設的逐步推進,廣饒縣抗御洪澇災害能力逐年提高,但受防洪排澇工程治理、管理相對滯后因素影響,目前仍存在一定問題。
目前,全縣防洪工程整體防洪減災能力還不夠強,小清河、支脈河、淄河等主要行洪排澇河道防洪標準偏低,淤積、設障嚴重,遇有大雨、海潮和上游洪水下泄,極易發生洪澇災害。淄河下游行洪斷面狹窄,行洪能力不足,且近2 km河道無堤壩,若遇上游泄洪,極易造成河水漫灘,威脅兩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小清河廣饒段目前仍有12處彎道險工未得到徹底治理,淄河入口處無控制性建筑物,致使兩岸村莊及農田有洪水倒灌的可能。
一是小清河分洪道自建成以來,一直未實際分洪,干部群眾對分洪的認識有所淡化,分洪道內隨意種植林木、筑壩蓄水、建渠,丁莊鎮境內部分村莊護村圍壩被廢棄,更有甚者在分洪道內建廠設企。二是盡管支脈河沿岸防汛工程得到逐步配套完善,有效防止了上游洪水外溢,但同時也加大了工程管理難度,特別是汛期上游泄洪時,廣饒縣常會伴有強降雨,導致兩岸農田積水無法下泄,極易形成內澇。三是淄河上游自縣界至大王鎮紀家段河道內種植林木、作物以及打壩圍堰等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了行洪安全。
據氣象部門預測和降水規律,未來幾年汛期發生較大洪水可能性增大,但廣饒縣近年多以偏旱為主,少數群眾對防大汛、抗大災的認識不足,存在僥幸心理,對防洪工程的作用認識還不夠到位,水法觀念、水患意識淡薄,人為破壞、占用防洪工程設施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一是實施淄河上下游綜合治理。在淄河一期工程治理的基礎上,向上、下游延伸治理,沿紀家閘向上游延伸10.46 km,規模擴展到縣界,增加攔蓄能力150萬m3,下游對孫武湖稻三閘以下至小清河段20 km進行疏挖、拓寬治理,恢復兩岸堤防,配套建設入小清河口節制閘工程,提高淄河防洪標準。二是按照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抓好骨干河道除險加固工程治理,加快防汛建筑物配套建設。
小清河在達到標準洪水時,全部開啟王道攔河閘,視水情確定爆破河道內阻水障礙,及時關閉兩岸涵閘,防止客水倒灌。發生超標準洪水時,組織分洪道內村莊、企業、單位轉移,全面做好啟用分洪道分洪的準備工作;支脈河保證泄洪流量達到465 m3/s,標準洪水時利用預留排溝口排泄內澇,出現超標準洪水時,迅速關閉各支流節制閘,及時組織人力、機械對田間積水進行強排;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淄河河道內違章建筑物、阻水障礙進行清除,確保流量200 m3/s的洪水下泄,超過200 m3/s流量時,組織沿河有關單位安全轉移,并做好沿河村莊的安全防護。
進一步明確管護責任和管護人員,加強對骨干河道閘、壩等水利設施的維護檢修。根據防洪形勢搞好孫武湖庫容調節,對石村鎮大店村附近阻水障礙、西劉橋鄉境內無堤及低壩地段進行重點整治,確保淄河上游的洪水安全下泄。堅持依法管理,進一步加大對非法取土、賣土、破壞堤壩、占用河道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對河道內非法種植的林木、高桿作物以及圍壩等進行集中清理,確保防洪工程正常運行。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防汛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進一步完善組織領導機制。抓好防汛隊伍建設、防汛物資儲備管理工作,加強雨情、水情、災情信息的上傳下達,確保防洪救災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新聞媒體和網絡、短信等新興媒體,加強防洪形勢的宣傳,向廣大干部群眾宣傳防汛抗洪的有關知識,提高干部群眾對防大汛、搶大險的認識,為全縣防汛工作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
為兩水系建立一整套自動防洪預報調度系統,及時收集各區域的氣象、降雨及水位信息,進行洪水預報,為防洪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增強防洪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