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永,馬瑞芝
(1.山東水利技師學院,山東 淄博 255130;2.平度市審計局,山東 平度 266700)
近幾年來,山東水利技師學院認真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方針,牢固樹立“特色立校、技能立校、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不斷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采取多項措施保障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結合自身實際和特色,在辦學實踐中,按照“質量意識一體化、管理標準化、操作規范化和改進制度化”的思路,建立健全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質量評價和教學質量監控的各項機制。
1)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院系兩級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了院系兩級管理崗位職責,細化了管理責任,賦予系部更多的管理自主權,有利調動了系級管理部門的工作積極性,使教學管理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2)按照持續改進化的要求,通過建立和完善質量監控體系,進一步明確了教學管理各個環節檢查、分析和改進標準及程序,實現了對教學工作的全程監控。
3)制定并規范教學管理文件,先后制訂出臺了73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涉及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大綱的制定、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和教學競賽、評教評學、教學檢查以及教研活動等各個方面,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運行管理與質量保障體系。
教學硬件設施和經費保障是實現教學質量的基礎,學院堅持每年從辦學經費中劃撥不少于30%的經費用于教學,并通過爭取專項經費和自籌資金以改善教學硬件設施特別是實訓設施,僅2007—2010年,用于購置實訓的設備設施投入即達3 000余萬元。
在偵查成本與偵查效益的運行關系中,如果偵查決策正確、恰當,那么偵查成本與偵查效益將會呈現出一種同向運行狀態;而如果偵查決策不恰當,那么偵查成本與偵查效益將會出現一種異向運行狀態。
在校內,按照“全面規劃、突出重點、體現特色、滿足需要”的原則,通過新建、分解、重組、充實等形式,裝備了與各專業教學相適應的實驗實訓室、實習車間60余個,多媒體教室、語音室等專用教室70余個,并利用土地優勢和技術優勢與工程技術和科研單位合作,在校內建立了20余處模擬或具有仿真職業氛圍的校內實訓場所;在校外,依托行業和生產企業建立了50多個校外實訓基地。逐步構建起了內外結合、功能互補的實訓基地網絡體系。
打造一支專業化的、富有職教特色的一流“雙師型”教師隊伍,不僅是培養“適銷對路”人才的重要條件,也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學院從5個方面入手培養“雙師型”隊伍。
1)為教師搭建發展平臺,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和考取技師、高級技師等職業資格證書,支持教師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和考取與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目前,179名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68人,高級技師、技師資格教師50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46人,在職攻讀博士或碩士學位教師27人,獲得國家注冊工程造價師、房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證書的教師9人。
2)抓崗位培訓,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學院堅持每年對所有新教師進行以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規范、普通話為主要內容的崗前培訓;普遍開展說課比賽、講課比賽等活動和組織教學經驗交流會、公開課、觀摩課、參觀學習等活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并通過組織教師參與校內外各種教學競賽、技能競賽等,教師教學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3)強化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學院有計劃地組織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參觀考察和下車間頂崗鍛煉,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生產工藝和設備狀況以及發展趨勢,豐富實踐經驗,及時將反映生產的新技術、新方法融入教學中。
4)抓名師帶動工程。學院積極推進名師工程建設,培養和選拔骨干教師,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學院制定了《關于專業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的選拔管理辦法》,出臺了“首席技師”制度,8位教師分別擔任國家或省部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2位教師被評為青年科技骨干和國內訪問學者。他們成為該學院教師隊伍中的核心力量。
5)實施“引智”工程,邀請職教專家或工程技術人員來院為教師傳授先進職教理念和前沿性技術,聘請企業行業中具有豐富職業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擔任學院兼職實習指導教師。目前,學院已先后聘請了110名客座教師。
學院把專業建設作為目標培養的基礎工作來抓,確立了“以重點名牌專業建設為龍頭,以示范性專業建設為重點,推動學院專業建設與改革”的專業發展思路,逐步形成了“水、木”為本,“機、電”見長,“工、管”互補的專業體系。學院立足于能力培養,制訂了《專業建設評估評價標準》,按知識、能力、素質3大模塊構建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課程體系,并在派出教師深入生產、管理一線進行人才規格調研和組織專業指導委員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全面修訂了各專業教學計劃。專業教學計劃較好地體現了“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繼續教育有基礎,后續發展有空間”的人才培養規格定位。為了保證專業教學計劃的質量及其順利實施,各系各專業均成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學環節計劃的制訂與實施以及校企合作辦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適應能力為主、個性化人才培養的需要,學院采取縱橫整合的方式,全方位改革課程教學內容,逐步構建起了以職業能力為根本的應用型課程體系。
1)通過“撤停、新增、整合”,根據崗位需求來改革課程教學內容。
2)通過調整課程時數、增加實踐內容、更新教學內容、設置單獨的實驗實訓課等手段來縱向改革教學內容。
3)通過增加素質教育和專業拓展選修內容,改進教學內容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4)注重校本教材建設,根據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需求,積極組織教師編寫各專業實訓指導教材和獨立的教學大綱,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能人才為基本任務的,“能力本位”是職業技術院校的基本定位。近幾年,學院積極尋求促進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模式與方法,他們改變過去過多地從學科或專業角度分析人才市場需求,而轉變為更多地重視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把行業企業的技術和崗位要求轉化為教學中的具體目標,避免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實現了兩個零對接:即專業設置與人才市場的零對接、培養目標與就業崗位的零對接。
1)大力推行模塊式和“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實踐能力教學環節,所有專業課教學全部放在實驗室、實訓室、專業教室和實習車間中進行,學生在課堂上能聽、能看、能操作,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實現了理論講授與技能訓練“一體化”。
2)大力推行“工學結合”、“訂單式”培養模式,學院結合專業教學特點和行業企業崗位要求,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建立各專業校外實訓基地,把教學課堂搬到工廠車間、建筑工地,使基地成為教師實踐鍛煉和學生實習實訓的平臺,既使學生在實習崗位上迅速地提高了實踐技能,又為他們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3)積極推行“雙證制”育人模式,把培養同時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辦學資源,融合職工大學學歷教育的優勢和技術院校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的強項,鼓勵在校學生參加成人大專學歷學習,積極推行“雙證制”育人模式,實現了“學歷+技能”雙證的有效互通,滿足了社會和學生多方面的要求,增強了學生參與社會競爭的資本和優勢。
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鑒定是檢驗教學質量的基本手段。學院嚴格執行國家關于技能人才職業技能鑒定的各項規定,積極實施職業技能訓練考核,確保了每個畢業生均能取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
1)明確規定課程教學必須圍繞職業能力考核項目進行,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的學生必須達100%;
2)要求實踐教學必須針對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對學生進行訓練,實踐能力鑒定合格率必須達到100%;
3)建立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在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前對學生進行集中培訓。
為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學院按照“以健全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為前提,以提高隊伍素質為基礎,以加強教學基本建設為核心,以保證教學運行規范為重點,以完善質量監控體系為保障”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加強了教學的規范化管理和教學質量的監控工作。
1)健全管理機構。學院設立了教學督導室和學術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實行了院系(部)兩級管理體制,明確了各級教學管理部門的職責。院級教學管理側重在宏觀決策、宏觀調控、宏觀管理(目標管理),系(部)教學管理側重在具體組織和實施方面即教學的過程管理。健全的管理機構和順暢的管理機制,為確保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
2)完善質量監控體系。為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該院于2004年成立了教學督導室,聘請具有豐富教學和管理經驗的專兼職人員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與管理工作。制定了一套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和各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規范)。如《教學督導工作實施辦法》、《教師教學質量測評實施辦法》、《教學質量監控辦法》、《教學管理工作規程》、《教學事故的認定與處理辦法》、《實踐教學安全管理規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學生管理規定》、《學生成績考核管理規定》、《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技術規程》、《關于開展課堂聽課的有關規定》等等。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文件的制定為規范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為開展教學質量監控提供了依據。
3)建立了“五級監控”系統。由“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教務科研處(教學督導室)→系部→教研室→教師和學生”構成五級教學質量監控系統。
4)實施了7種監控方式。采用質量檢查、教學測評、信息反饋、會議會診、管理糾偏、獎懲處理、質量跟蹤等7種方式(辦法)進行全面的教學質量監控。
5)重點監控9項內容。重點監控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實踐教學質量、教師職業道德、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學計劃)的質量、教師工作規范的執行情況、教學管理工作規程的執行情況、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畢業生質量(包括就業率)及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授課計劃的編制與實施情況等。
上述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學生在全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中屢屢獲獎,成為全國職業教育領域和行業教育系統的佼佼者。在2010年“比亞迪杯”全國高職院校汽車營銷技能大賽和“南粵杯”第四屆全國水利高職院校技能競賽中,所有參賽項目全部獲獎,其中有1個特等獎和3個一等獎,獲獎數量和等級均列各參賽代表隊前茅。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當年就業率為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