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作為開展存托憑證業務最久的存托銀行,摩根大通更關注于投資的水平和服務的質量,為客戶提供最大化的增值服務。
1927年,英國零售商SelfridgesProvincial Stores Limited(現名為Selfridges plc)成為全球第一個發行美國存托憑證(ADR)的公司。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從英國將股票運到美國交到美國投資者的手中,著實很費時間。為了方便美國投資者投資和交易外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摩根大通銀行發明了美國存托憑證,更重要的是存托憑證至今仍然是跨境上市最方便的工具。
摩根大通全球證券服務部存托憑證業務亞太區主管、董事總經理謝國良對這段歷史頗為自豪,不過更讓他自豪的是摩根大通在存托憑證業務上的增值服務。
異中取勝
目前全球一共有四家存托銀行,摩根大通則是開展此項業務歷史最長的銀行。在謝國良看來,衡量存托銀行最重要的指標是機構投資水平,而非管理項目的數量。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供的數據統計,摩根大通銀行全球每個存托憑證項目平均機構投資額是909億美元,在亞太區每個項目平均機構投資額為303億美元,遙遙領先于其他三家銀行。
作為一家全球銀行,摩根大通的目標遠高于一家存托銀行的傳統職責。除了發行及取消交易、證券登記管理服務和向海外投資者進行派息分配等基本的運營服務以外,謝國良表示,摩根大通在發行人服務和投資者關系服務兩個領域與其他銀行有很大不同。與一些銀行在銷售時雇傭本土人員、在服務時用美國的團隊不同,摩根大通存托憑證的發行人服務政策是在客戶所在的時區為客戶提供服務,以避免客戶需要聯絡常駐不同時區的客戶經理的不便。謝國良介紹,摩根大通目前為中國企業客戶提供的服務人員都在中國的時區。
謝國良介紹,摩根大通的存托憑證團隊成員平均擁有超過10年的銀行經驗,背景涉及投行、證券服務、私人銀行、基金管理等各部門。目前摩根大通在亞太區的存托憑證團隊有24人,這也是業內規模最大的團隊之一。與其他銀行比較,摩根大通更注重服務的質量,目前團隊成員服務中國企業的比例是平均1:5。
摩根大通一直致力于投資者關系(IR)團隊建設。摩根大通設立了兩個團隊支持客戶和投資者關系。一是在紐約和倫敦設立了一個“存托憑證流動性方案小組”,以協助客戶開發并推廣其存托憑證項目;二是設立了“投資者關系顧問”團隊,幫助企業客戶開發IR戰略并搜索投資者。此外,從2011年開始摩根大通還將每年對中國企業和美國機構投資者進行IR調查,以更好的幫助中國企業。謝國良認為,摩根大通在IR方面為客戶提供的增值服務是摩根大通最大的優勢。
增值服務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海外投資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摩根大通存托憑證業務投資者關系咨詢服務全球主管MatLhew Kolby認為,掌握和投資者溝通的技巧很重要。
Matthew介紹,摩根大通的投資者關系咨詢服務團隊會給企業提供最佳的IR實踐建議以及實施相關方案,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獲取更多資本。“除了幫助客戶創建美國存托憑證計劃,我們還會在IPO之前就如何建立完善的IR架構向企業提出建議,包括建議企業開辟IR國際網站、提供IR培訓、選擇IRO等。”
摩根大通的IR團隊會和投行一起合作幫助確定具體的美國存托憑證投資者群體,并增加路演日程,這對企業而言非常有價值。謝國良表示,摩根大通存托憑證IR咨詢團隊是跟客戶“過日子”的,所提供的服務是長期的。在他看來,上市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后市的IR維護仍然需要其IR咨詢團隊的建議和幫助,包括在常規路演中進行IR定位分析,幫助企業確定目標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幫助企業復查現有IR網站及投資者介紹;為企業繼續提供一系列培訓和教育服務,幫助企業了解股市最新趨勢和動向以及監管政策的變化。
謝國良特別提醒,由于不斷有新的公司上市,如果公司不保持跟投資者的持續溝通,投資者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新上市公司上面。
雖然有些大型公司在美國設有IR辦公室,但是如果此時摩根大通的團隊同樣還可以給公司提供IR服務,那么對企業而言非常有利。這是因為摩根大通的IR團隊不僅可以幫助公司尋找新的投資者,還可以給公司提供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看法,告知公司在與投資者溝通時應防范哪些錯誤。而一旦發生危機時,摩根大通可以第一時間給公司提供處理建議。比如前不久的日本地震,摩根大通根據經驗判斷出投資者的想法,并及時給公司提供建議。
摩根大通IR團隊于2005年成立,有七名全職專家,其成員在IR領域均有超過15年的經驗。
看好中國
謝國良在摩根大通從事存托憑證業務已有10年,他介紹,在過去的10年里,亞太區存托憑證交易金額由2000年的30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60億美元。而在2010年亞太區比較活躍的四個市場——香港、臺灣、印度和中國,中國公司存托憑證融資額高達54億美元,占據亞太區融資額的70%,其中36家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A存托憑證融資額超過41億美元。
鑒于中國在過去一年里ADR的迅速發展,謝國良認為2011年A存托憑證市場將非常樂觀,他預計,今年可能不少于20家。
通過對過去10年赴美上市公司的分析,謝國良指出,中國存托憑證市場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以2003年為分水嶺,赴美上市的公司從傳統行業的國有企業變為以科技型私營企業為主;二是存托憑證種類開始多樣化。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證券交易所開始推出本地存托憑證。一個是渣打銀行以印度存托憑證(]DR)形式在印度上市。另外一宗是巴西淡水河谷利用HDR(香港存托憑證)在香港上市。此外在新加坡還有SDR(新加坡存托憑證)等多種地區性存托憑證。謝國良表示,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存托銀行,摩根大通也在積極探討存托憑證形式的多樣化。
選擇理由
“選擇存托憑證上市時,一定要選擇對公司所屬行業了解和熟悉的市場。”謝國良指出,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選擇到美國上市,除了看重美國資本市場的實力以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美國資本市場了解他們。近幾年到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大多是科技型公司,而在紐約聚集了全球最專業、最多的科技行業研究機構和人才,從而獲得較高價值。此外,在與客戶的接觸中謝國良了解到,赴美上市的公司在國內大多都是行業的創新者和領導者,他們的同業不在亞洲而在美國,美國的投資者更能理解公司的產品和業務。
除了“為利”之外,很多公司赴美上市則是“為名”。例如銷售市場在美國的企業借上市提高在美國本土的知名度,此外美國作為世界上監管最嚴格的市場,若能在美國成功上市將大大提高公司聲譽。
謝國良特別指出,很多公司選擇存托憑證在于解決跨國間法律制度上的障礙。此外,出于資本運作的需要也是很多公司選擇ADR的重要原因。近兩年,中國公司海外并購活動活躍,如果公司已經在美國上市,就可以將ADR作為并購的支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