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采寫:本刊記者 計慧 高瑞霞 白琦瑛
近年來,農民采購農資產品的成本逐年上升,再加上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加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收入。通過集中采購降低生產成本成為最便捷、最有效的解決之道。集中采購的書面涵義是指企業在核心管理層建立專門的采購機構,統一組織企業所需物品的采購進貨業務。我們所討論的則是合作社作為一個集體經濟組織所進行的集中采購農業生產資料的行為。在進行集中采購前,合作社會把社員所需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需求量進行統計,看需求量是否已達到廠商所要求的最小批量要求,或者是將小批量整合成較大批量,以求在購買時能夠爭取到更為優惠的價格。
集中采購相對于分散采購來說有很多的優勢。除了可以獲得更為優惠的價格外,也有利于農民維權。以往,分散的農戶在購買農資等生產資料時一旦碰上假冒偽劣農資,維權十分困難。由合作社集中采購后,不僅農資的質量有了保障,即使遭遇假冒偽劣農資,也可以由合作社這個經濟組織來進行舉報、投訴,農民的權益得到了有力保障。另外,合作社的集中采購讓合作社與商家的關系更為密切。對于商家而言,雖然在銷售時降低了價格,商品價格利潤比較低,但是集中采購增加了銷售量,整體經濟效益并不會降低。
集中采購是合作社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經營手段,也是一種大勢所趨,那么合作社如何在集中采購中發揮其優勢和作用,本期我們將進行詳細介紹。

很多合作社都有使用集中采購農資的生產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