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春
胎膜早破(PROM)是指在臨產前胎膜自然破裂,妊娠滿37周后胎膜早破率達10%,可以對孕產婦、胎兒和新生兒造成嚴重不良后果,使圍生兒死亡率增加,宮內感染率及產褥感染率皆升高。本研究檢測胎膜早破孕婦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維生素E的含量,旨在探討胎膜早破的發生與血清MDA、SOD及維生素E水平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間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婦30例為觀察組,所有孕婦胎膜早破的診斷均符合第7版《婦產科學》中診斷標準[1],年齡21~39歲;孕30~41周;其中,初產婦22例,經產婦3例;對照組為我院同期入院的30例正常孕婦,年齡23~35歲,平均(28.2±2.6)歲;孕31~43周;初產婦25例,經產婦5例。所有孕婦排除妊娠并發癥和合并癥。兩組孕婦在年齡、孕周、產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氧化應激指標檢測試劑盒,按照說明書操作檢測。SOD、MDA檢測用Fe3+還原法測定血漿總抗氧化能力,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SOD,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測定MDA含量。維生素E采用比色法測定,儀器用722分光光度計,并按照所給公式計算出實驗結果。兩組均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放入抗凝管內,高速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清,放在 4℃冰箱內待測[2]。
1.3 方法和儀器 對兩組孕婦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維生素E水平進行測定。MDA濃度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SOD活力測定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比色法測定;維生素E采用比色法測定,儀器用722分光光度計,所用試劑由南京建成生物制品公司提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兩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血清MD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血清SOD及維生素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治療方法在臨床療效上比較(±s)

表1 兩種治療方法在臨床療效上比較(±s)
注:*兩組相比較,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例數 MDA(μmol/L) SOD(NU/ml) 維生素E(μg/ml)觀察組 30 12.72±1.71* 87.84±12.70* 11.53±2.35*30 7.65±1.52 125.36±13.74 19.85±3.63對照組
丙二醛是細胞膜磷脂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受到活性氧攻擊后發生脂質過氧化反應,氧化終產物為丙二醛(MDA)。過量的活性氧可對機體造成損傷,我們推測胎膜破裂可能由于過量活性氧對胎膜細胞膜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使膜流動性改變而易于破裂[3];也可能是由于胎膜細胞間質的膠原蛋白受到過量活性氧的過氧化損傷,而使胎膜易于破裂。MDA升高提示機體內活性氧堆積,使機體處于氧化應激狀態中;SOD是一種源于生命體的活性物質,能消除生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酶。維生素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能促進性激素分泌,使女子雌性激素濃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預防流產[4]。本組結果顯示胎膜早破孕婦體內的SOD、維生素E水平較正常孕產婦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機體內抗氧化能力下降。這可能由于胎膜早破孕婦體內活性氧堆積,使機體處于氧化應激狀態,消耗大量SOD、維生素E有關??傊w內MDA含量升高而SOD、維生素E水平降低是機體氧化應激的標志,提示胎膜早破孕婦體內活性氧堆積,而抗氧化因子不足,致使活性氧對機體的損傷增加。
[1]樂杰.婦產科學.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7.
[2]藍晶.血清MDA、SOD及維生素E水平測定在胎膜早破孕婦中的意義.中國醫藥導報,2010,7(23):34-36.
[3]張博文,周貴菊,姜曉梅.貴陽地區正常人血清丙二醛(MDA)正常值探討.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6,23(2):69.
[4]肖文霞,馬秀菊.胎膜早破孕婦血清MDA、SOD、VE的測定及意義.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5,16(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