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強忠 田維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濫用,造成細菌耐藥已成為抗感染領域內的一個嚴重問題。多年業本地區治療小兒腸道細菌感染一直以磺胺類、慶大霉素、痢特靈、氯芐青霉素等藥物為主,已造成不同程度的耐藥現象。為了尋找一種療效確切、療程短的新一代抗生素,我們用頭孢曲松鈉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取得良好療效,且療程短、見效快。
1.1 一般資料 選擇急性普通型菌痢患兒85例,年齡2個月~1歲23例,其中1~9歲62例,占80.00%;男56例,女29例;病程4 h~23 d,≤3 d 66例,占77.65%。
1.2 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大便常規化驗及大便細菌培養,按“傳染病防治法”中的診斷標準。
1.3 治療方法 頭孢典松鈉按50~80 mg/(kg·d)計算總量,1次/d加入0.9%氯化鈉40 ml中靜點,療程3~5 d,輔以對癥治療。
1.4 觀察項目 用藥期間觀察發熱,大便性狀、次數、量,大便常規、大便培養及藥物不良反應。
1.5 細菌培養 全部病例住院要求1次/d大便培養,連續3 d,若培養陽性要重復至陰性為止,培養陽性者,要求做藥物敏感試驗。
2.1 療效判定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大便常規正常和(或)大便培養陰性;好轉:臨床癥狀無好轉,大便仍異常或培養陰性;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大便仍異常或培養仍陽性。
2.2 治療結果 85例中83例治愈,1例好轉,1例無效,總有效率99%,平均體溫降至正常時間12 h。
2.3 不良反應 全部病例無皮疹、無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副作用,亦無菌群失調發生,85例中僅有5例用藥后出現常水樣便,次數較多,但停藥后癥狀消失,大便培養陰性;大便常規未見異常。
2.4 藥敏結果 85例中有74例大便培養陽性,均為福氏志賀痢疾桿菌,其體外藥敏試驗強結果見表1。

表1 74株福氏志賀痢疾桿菌體外藥敏試驗結果
細菌性痢疾是小兒常見而多發的腸道傳染病,長期以來磺胺類、氟哌酸、吡哌酸、慶大霉素、痢特靈、氨芐青霉素一直作為治療小兒菌痢的常用藥物。隨著細菌耐藥菌株的不斷產生,上述藥物所致的感染亦有加重趨勢,因而選擇強有力的抗生素顯得尤為得要,由于小兒菌痢的藥物有限,又不易口服,筆者對85例菌痢患兒(其中58例對常用藥物無效或療效次佳而臨床癥狀又較重)采用頭孢曲松鈉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5例中84例治愈,1例治療5 d后癥狀明顯好轉,因不能配合治療,改用口服藥治療,總有效率99%,而無任何不良反應發生。
頭孢曲松鈉屬第三代頭孢菌素,又名頭孢三嗪、菌必治,是治療淋病的常用藥,為超廣譜抗生素,經靜脈或肌內注射給藥后血藥濃度很高,半衰期長,一日給藥1次即可達到良好的抗菌效果。由于該藥主要經膽道和尿道排泄,40%自膽道排出,60%自腎排出,故對急性功能不全的患兒提供了安全的用藥。通過臨床觀察,使用頭孢曲松鈉治療感染重而其他藥物或不能應用或療效不佳的菌痢患兒能獲得迅速治愈的效果,從而可避免嚴重感染所致的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從74例福氏志賀痢疾桿菌的藥敏結果可以看出,致病菌對頭孢曲松鈉99%敏感(72株敏感,1株中度敏感,1株耐藥)與臨床用藥結果相一致。對慶大霉素部分耐藥,但大部分仍敏感,與汪氏報道相同[1],與劉氏報道亦相同[2],口服慶大霉素難以控制重度感染,而小兒期(尤其嬰幼兒)不宜靜點慶大霉素[3],以免造成腎衰。對氟哌酸亦大部分敏感,但因其影響兒童骨、關節的生長。故兒童的應用受到了限制,尤其嬰幼兒童骨、關節的生長,故兒童的應用受到了限制,尤其嬰幼兒忌用。福氏志賀痢疾桿菌對痢特靈、丁胺卡那霉素及環丙沙星均大部分耐藥,故臨床上不應作為常規藥物治療菌痢。對頭孢唑啉鈉亦有較高敏感性,提示該藥可用于菌痢治療。
綜上所述,頭孢曲松鈉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具有很好的療效,尤其對中、重度患兒在藥物品種很有限的條件下宜作為首選藥以及時控制感染,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同時應做好糞便標本的送檢、培養工作,提高培養陽性率,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4]。
[1]汪復.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展.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1995,1(1):32.
[2]劉作義,陳中義.利福平治療小兒急性菌療效評價.實用兒科臨床雜志,1990,3(2):174-175.
[3]吳菊方,張嬰元.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在小兒感染中的合理應用.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1995,1(1):28.
[4]左維澤,吳萬貴.頭孢哌酮治療小兒細菌性疾療效觀察.張家口醫學院學報,1999,6(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