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王維利,蘇 茜,張 偉,魏曾曾
大腸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世界范圍內,其發病率處于惡性腫瘤的第3位[1],而在我國,其發病率更是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增速達到世界平均水平(2%)的兩倍[2],病死率居惡性腫瘤的第5位[3]。癌癥本身及其治療從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給病人的生命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生命質量已成為醫療領域的研究重點[4]。而針對大腸癌病人生命質量的研究多集中于手術后的治療與康復期,忽視了術前這一關鍵時期。手術前,大腸癌病人不僅要面對各項繁雜的術前準備和不適癥狀的困擾,還要經歷診斷的突然打擊以及伴隨產生的負性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在此過程中個體應對方式作為心理應激的重要中介變量,直接關系到應激事件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程度[5]。現通過對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與個體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以初步明確病人術前生命質量水平及相關心理影響因素,為進一步探索提高癌癥病人術前生命質量水平的干預方法提供科學依據。
1.1 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法,于2009年2月—11月在合肥市3所三級甲等醫院普外科收集大腸惡性腫瘤病人151例。入選條件:①臨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大腸癌,并擬接受手術治療者;②年齡≥18歲;③病人意識清楚,能進行語言溝通;④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⑤無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疾病。
1.2 方法
1.2.1 測量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自編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城鄉、職業、經濟情況、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等情況。②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活質量問卷(EORTC QLQ-C30 3.0)中文版,由30個問題組成,可以反映病人的總體健康狀況、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疲乏、惡心與嘔吐、疼痛、呼吸困難、失眠、食欲減退、便秘、腹瀉癥狀和經濟困難情況。依照EORTC生活質量評分手冊計算出總體生命質量和各項功能維度的原始分和標準分[6]。以標準分計,總體生命質量分值和功能性評分越高意味著功能狀態越好。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及反應度[7]。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系數α)為0.834。③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由姜乾金等編制而成,是國內第一個自編的特質應對方式問卷,用于反映個體存在的認知、應對策略等,包括積極應對(PC)和消極應對(NC)兩個維度20個條目,為5級評分,分數越高代表程度越高。有研究顯示,NC和PC的克朗巴赫α系數分別為0.69和0.70,所有項目在各自因素上的負荷均>0.45,重測相關系數分別為0.75和0.65[8]。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系數α)積極應對為0.787、消極應對為0.810。
1.2.2 調查方法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后,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臨床護士和護理研究生于病人住院當天收集。問卷由研究者交病人本人自行填寫。若病人因視力、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寫,則由研究者詢問后代為填寫。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并查對,發現漏項及時補充。共發出問卷151份,收回有效問卷136份,有效回收率90.1%。
1.2.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Epidate3.1軟件二次錄入,導入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Pearson相關性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大腸癌病人一般資料情況 本組136例,男85例,女51例,年齡19歲~82歲(54.69歲±12.39歲)。直腸癌 82例,結腸癌54例。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者19例,高中或中專文化水平者37例,小學及以下者80例。城鎮89例,農村47例。工人23例,農民38例,無業者27例,其他職業者48例。家庭人均月收入小于1 000元者50例 ,1 000元~3 000者64例 ,大于3 000者22例。自費36例,公費或醫保52例,農村合作醫療48例。
2.2 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狀況及其與一般腫瘤病人生命質量狀況[7]的比較(見表1、表2)

表1 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各領域與一般腫瘤病人狀況比較(x±s) 分

表2 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單一條目與一般腫瘤病人狀況的比較(x ±s) 分
2.3 大腸癌病人特質應對方式 大腸癌病人的積極應對得分33.40分±8.31分,消極應對得分31.36分±8.72分。
2.4 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見表3)

表3 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r值)
3.1 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水平高于一般腫瘤病人 WHO將QOL定義為:不同的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與他們生活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事情的有關生活狀態體驗,包括個體生理、心理、社會功能及物質狀態4個方面,尤其強調個體的主觀評價[9]。隨著發達國家對社會醫學健康模式的普遍認同及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斷攀升,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對機體功能領域及生命質量的研究與實踐的熱潮[10],但是針對腫瘤病人生命質量領域的研究多集中于術后及康復期,忽視了對腫瘤病人術前生活質量的關注。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水平除軀體功能領域外其余各功能領域顯著高于一般腫瘤病人,這與研究原假設相悖。原假設認為,大腸癌術前病人由于面對癌癥診斷的突然打擊及經受腹痛、便秘、腹瀉甚至便血癥狀的折磨,對手術的恐懼以及隨之而來的復雜術前準備,使得他們容易產生迷茫、混亂及不確定感等,與已解除腫瘤威脅的術后病人相比,其生命質量應該較為低下。分析后認為:一是本組病人來源于本地區三級甲等醫院普外科準備手術的病人,他們大多對手術的成功有著良好的期待;二是病人對癌癥的手術創傷及后續治療的特殊性,如術后病人存在可能的排便形態改變(如腹瀉、便秘或二者交替)、自我形象紊亂(如人工肛門的建立)、輔助治療的痛苦(如放、化療等)、沉重的經濟負擔以及擔心疾病復發等將嚴重影響自身身心健康[11,12]的情形可能并不完全知曉。因此,提示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尊重國人傳統的習俗,做到“保護性回避”,并根據病人的需求,有選擇性地、適時地進行專業信息溝通;另外,可根據病人的個體差異,僅對甄選出生命質量較差的病人及時予以干預,使病人以最佳的狀態接受手術,這也是實施整體護理的具體體現。
3.2 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與個體特質應對方式有關 應對是個體對現實環境變化有意識、有目的和靈活的調節行為,可以改變對應激事件的評估,調節與事件有關的軀體或情感反應[13]。應對方式是影響應激反應結果的重要中間變量,包括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本研究表明,大腸癌病人術前生命質量除社會功能領域,其余功能領域均與病人的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疲乏、失眠、食欲減退、腹瀉與病人的積極應對方式呈負相關,這與王梅芳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樂觀、勇敢面對、尋求專業人員幫助、傾訴、自我分散注意力等積極應對方式有助于病人對應激事件的解決,緩解精神緊張,促進生理功能的恢復,維持身心健康。但研究結果與以往的研究也有所不同,王梅芳等[14]認為生命質量與病人的消極應對呈負相關,向明芳等[15]卻認為二者并無相關性,本研究則顯示大腸癌病人僅總體健康狀況、情緒功能得分與病人的消極應對呈負相關,提示傾向消極應對的病人生命質量偏低,但自我依賴、保守、逃避、聽天由命等消極應對也可能是病人面對難以承受的應激性事件時的一種反應策略,采取消極應對的病人可能會忽視自身身體功能與癥狀的變化,致使對應激事件不敏感,或許在特定時刻可以成為一種保護性因素。
大腸癌病人生命質量水平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社會的支持、疾病的嚴重程度、伴發癥狀以及病人對大腸癌的態度和對自身健康的自評標準等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病人術前生命質量。本研究結果提示,醫護人員要適時引導和教授病人以積極應對方式面對手術,并對病人的消極應對特質加以關注,進一步提高大腸癌病人的術前生命質量,為后續的治療和康復奠定良好的基礎。
[1] Peto J.Cancer epidem iology in the lastcen tu ry and the next decade[J].Natu re,2001,411:390-395.
[2] Zheng S,Cai SR.Colorectal cancer epidem iology and prevention study in China[J].The Chinese-Germ an J Clinical Oncology,2003,2:72-7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提要[EB/OL].[2009-05-20].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 ohbgt/s8274/200905/40765.htm.
[4] 鄒建軍.癌癥患者生活質量評價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癌癥進展雜志,2004,2(5):352-355.
[5] Folkman S,Lazarus RS,Dunkel-Schetter C,et al.Dynam ics of a stressful encounter:Cognitive appraisal,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J].JPers Soc Psychol,1986,50(5):992-1003.
[6] Fayers P,Aaronson NK,Bjordal K,et al.On behalf of the EORTC Quality of Life Study G roup.EORTC QLQ-C 30 scoringmanualed.ISBN 2-930064-22-6[R].Brussels:EORTC,2001:1-86.
[7] 萬崇華,陳明清,張燦珍,等.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評介[J].實用腫瘤雜志,2005,20(4):353-355.
[8] 姜乾金,祝一虹.特質應對問卷的進一步探討[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9,8(3):167-169.
[9] 萬崇華,羅家洪.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7.
[10] Ben Edw ards,Valerie C larke.The psy chological impact of a can cer diagnosis on fam ilies:The influence of fam ily fun ctioning and patients'illness characteristics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J].Psycho-oncology,2004,13:562-572.
[11] Schneider EC,M alin JL,Kahn KL,et al.Surviving colorectal cancer:Patient-reported symptom s 4 years after diagnosis[J].Cancer,2007,110(9):2075-2082.
[12] Denlinger CS,Barsevick AM.The challenges of colorectal cancer su rvivorship[J].JNatlCom pr Canc Netw,2009,7(8):883-893.
[13] 李霞.婦科惡性腫瘤病人生存質量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0,8(8A):2043-2044.
[14] 王梅芳,李小妹.乳腺癌化療患者癌性疲乏、應對方式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1(11):776-779.
[15] 向明芳,陳海蒂,黃敏,等.腫瘤患者的應對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7,2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