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劑科,河南 鄭州 450052)
近年來,隨著公眾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量及對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包括用藥差錯在內的醫患糾紛呈上升趨勢。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報告顯示,用藥差錯是最常見的醫療差錯,每年約有150萬人受到傷害,平均每一位患者每天都會遭遇一次用藥錯誤。每年用于處理醫院用藥失誤所花的額外費用高達35億美元。據估計,這些傷害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可以避免的[1]。另外一項研究表明,每年可預防的門診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為53萬,每年用于治療65歲及以上患者因為用藥失誤而造成的不良反應事件的人均費用為887美元[2]。因此,如何提高合理用藥水平,減少用藥差錯,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已成為全球日益關注的問題。
對于如何提高臨床醫務人員對用藥安全的認識,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本文就我院近年來用藥差錯案例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總結出發生用藥差錯的具體原因,并提出預防用藥差錯、加強合理用藥的措施及建議。
1.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間藥房藥師在實際工作中收集到的90例糾正用藥差錯的案例。
1.1.2 內容與方法
通過分析這90例用藥差錯案例,同時結合醫院管理、醫務人員和患者實際用藥情況,統計用藥差錯的類型、發生比例,分析可能導致這些用藥差錯的具體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和建議。
對90例用藥差錯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1.2.1 差錯對象

表1 差錯對象構成比
1.2.2 差錯類型

表2 差錯類型構成比
1.3.1 根據表1的統計結果,我院發生的用藥差錯中,由醫生引起的用藥差錯占總數的60%,較藥師、護士和患者引起的用藥差錯比例更高,因此醫生的診療水平與用藥差錯的發生關系更為密切。結合表2的統計結果,發生頻率較高的差錯類型主要包括選藥不合理(27.78%)、劑量不合理(10%)、聯合用藥不合理(7.78%)、給藥途徑不合理(6.67%),說明在開具處方或醫囑過程中存在較多不合理的用藥情況。導致這些用藥差錯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①醫生對患者的病情診斷不夠準確或者沒有綜合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影響藥物作用的各種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肝腎功能、慢性疾病等),導致選擇的藥物不對癥;②藥物的各種信息是在不斷發展、更新的,如果醫生不能及時獲取最新的藥物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禁忌證等信息,也會造成用藥差錯;③醫生缺乏合理用藥意識,在缺乏實驗室檢查結果(如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或者不考慮患者用藥的風險/利益比的情況下盲目用藥。
1.3.2 表1的統計結果中,由護士造成的用藥差錯占總數的22.2%。結合表2的統計結果,發生頻率較高的差錯類型主要包括給藥時間不合理(11.1%)和給藥速度不合理(7.78%)。導致這些用藥差錯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護理管理制度的執行不規范;②護士醫藥學專業知識不扎實,不能正確理解醫囑;③護士工作時注意力不夠集中或在交接班時交待不夠仔細和清楚。
根據表2的結果,護士抄寫差錯率為0,這與我院使用醫囑錄入系統(CPOE系統)密不可分。通過醫生在線填寫醫囑(包括藥品名稱、用量、用藥頻次、給藥途徑、用藥時間等)具有結構化性質,且字跡清楚易于識別,因此可避免護士二次錄入處方錯誤,顯著降低醫生處方書寫、護士處方抄寫等導致的用藥錯誤。
1.3.3 根據表1和表2的統計結果,藥師引起的用藥差錯占總數的8.89%,差錯類型包括藥物配制差錯(5.56%)和藥物監測差錯(3.33%)。導致這些用藥差錯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藥師缺乏責任心,在配藥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四查十對”的要求核對處方或醫囑;②藥品管理制度的執行不夠規范,如藥房藥品擺放混亂、沒有及時清理破損、過期藥品,藥師可能將已過期或臨近保質期的藥品發給患者;③藥學專業知識能力不足,對使用時應該進行臨床監測的藥物沒有對患者的臨床反應進行監測。
1.3.4 雖然調查結果顯示由于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用藥差錯比例不高,僅為8.89%,但可能因為不清楚門診患者回家用藥是否發生用藥差錯,而造成統計數據偏小。患者用藥差錯中,未按時吃藥、用法錯誤和劑量錯誤最為常見,導致這些用藥差錯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患者缺乏合理用藥的意識,特別是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及精神心理的變化,可能不能準確按醫囑用藥,需要醫務人員和親屬的指導和幫助[3-4]。②患者大多缺乏醫藥學專業知識,用藥時可能遇到很多問題,但大多數患者(特別是門診患者)不能得到專業的用藥指導信息服務,可能導致各種用藥差錯。如果醫務人員能夠向患者提供簡潔、實用并且患者容易理解的用藥指導信息,將有效減少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用藥差錯,并提高患者合理用藥的意識。
醫生、藥師、護士和患者都有可能引起用藥差錯,因此預防用藥差錯應該從診療過程各個環節入手。醫生應提高自身診療水平;藥師工作時應嚴格按照“四查十對”的要求審核處方、配藥、發藥并了解最新的藥物信息;護士應規范執行護理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個人的專業知識;醫務人員應加強患者用藥指導信息服務,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藥意識。此外,還對其他預防用藥差錯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首先,醫院應加強對臨床合理化用藥的規范性指導和動態監督,規范醫生用藥行為,杜絕經濟利益誘導臨床醫生的不合理用藥;加大推進國家藥品分類管理辦法、處方集、基本藥物目錄、治療指南、診療規范、診療流程的發行和實施力度,強化醫生處方管理,促進臨床合理用藥[5]。
其次,醫院應建立健全系統化、標準化和持續改進的合理化用藥評價制度、處方和病歷分析制度,嚴格貫徹執行《處方管理條例》和《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定期對不合理處方進行點評,并對不合理用藥處方進行公示。為提高處方質量,可通過典型不合理處方點評,對醫師、藥師進行合理用藥專題培訓,規范醫師處方行為,落實藥師處方審核、發藥、核對與用藥交待等相關規定,防范用藥差錯及醫療事故發生,切實提高醫院用藥水平。
2.2.1 進一步完善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 我院醫囑抄寫錯誤率為0,證明使用CPOE系統減少用藥差錯是很有成效的。進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將各種醫療數據(包括患者信息、醫生處方、實驗室檢測結果、影像檢查結果等)完全信息化,方便醫務人員隨時動態地觀察各種醫療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系統的綜合分析評價,以便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由醫生和護士引起的用藥差錯占所有用藥差錯的82.2%,如果能借助各種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如處方審查系統、藥物信息支持系統、藥物相互作用檢測系統、藥品編碼和自動分發系統、自動輸液系統等),從醫生開處方到藥師調配藥品,從病區藥房擺藥到護理人員執行醫囑等過程,可實現全方位用藥質量監控,有效減少由于醫生對藥品適應證、禁忌證、用法用量、相互作用等信息不熟悉以及護理人員在配制藥品時出現的用藥差錯。因此,進一步加強對醫院基礎設施的硬件投入,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是全面預防用藥差錯發生的重要手段。
2.2.2 提高醫務人員利用藥物信息的水平 在各種信息不斷涌現的今天,藥物信息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在加強對醫院基礎設施硬件投入的同時,更應提高醫務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讓醫務人員能夠熟練掌握醫院各種藥物信息服務系統的使用方法,正確獲取和合理利用各種最新的藥物信息,使醫生能夠做出更合理的藥物治療決策,使護理人員能夠避免給藥過程的失誤,使藥師全面掌握醫藥信息,提供更實用的藥學服務。這也是預防用藥差錯的關鍵。
醫務人員除了要掌握扎實的業務知識,還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耐心地對待每一位患者,主動邀請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尤其是在進行手術、有創性操作和藥物治療時。同時,引導患者提供真實病情和信息,并告知其對診療服務質量與安全的重要性,旨在為患者提供正確、全面的用藥指導,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正確地完成藥物治療。
積極預防是減少用藥差錯的關鍵,而積極的防范措施來源于大量全面數據的科學分析。只有通過對積累的用藥差錯數據的分析,才能找出差錯原因,積極采取干預措施,有效地預防差錯的重復。鼓勵醫務人員及時上報用藥差錯事件,是預防用藥差錯的有效措施[6]。
如果能對用藥差錯當事人實行非懲罰性處理,鼓勵其分析差錯原因,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或對主動報告差錯的醫務人員給予獎勵,對差錯和問題隱瞞不報的醫務人員實行嚴肅處理,不僅能體現醫院管理的科學化和人性化,更能強調用藥差錯事件的嚴重性,幫助醫院人員提高業務水平。
如果能借鑒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用藥差錯報告系統的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各醫院內部及全國性的用藥差錯報告系統,通過收集各種用藥差錯信息、分析嚴重用藥差錯出現的原因,向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提供預防用藥差錯的建議和措施,將有效提高我國的合理用藥水平,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但建立一個有效、可信的用藥差錯報告系統任重而道遠,需要醫務人員建立以患者安全和利益為中心的合理用藥意識以及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理解和支持[7]。
通過以上對我院用藥差錯案例的分析,表明用藥差錯事件是影響醫院治療效果和安全用藥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用藥差錯是客觀存在的,其發生原因有操作者的個人因素,也包括管理制度的疏漏,需要醫務人員、醫院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協同工作,才能全面預防用藥差錯。
3.1 醫務人員通過提高合理利用藥物信息的水平和自身綜合素質,建立科學的合理用藥意識,加強用藥指導信息服務,并鼓勵患者積極參與藥物治療。
3.2 醫院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規范和加強合理用藥、完善藥物信息化服務系統的硬件設施建設并鼓勵醫務人員及時上報用藥差錯。
3.3 醫務人員、醫院和衛生行政部門共同努力,建立醫院內部和全國性的用藥差錯信息報告系統。
[1]Institute of Medicine.Preventing Medication Errors:Quality Chasm Series[M].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7.
[2]Field TS,Gilman BH,Subramanian S,et al.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drug events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ambulatory setting[J].Med Care,2005,43(12):1171-1176.
[3]Andrew DM,Sarah AS,Barbara L,et al.Medication Errors in Acute Cardiovascular and Stroke Patients[J].Circulation,2010,(121):1664-1682.
[4]羅鴻雁,肖菲娜,楊惠民.影響高危藥物安全使用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4):142-14.
[5]羅文華,彭紹君,張坤.加強合理用藥防止用藥差錯[J].西南軍醫,2008,10(6):85-86.
[6]徐英.用藥差錯報告體系推進試點[J].中國醫院院長,2009,(14):8.
[7]張曉樂.用藥安全和用藥差錯報告系統[J].中國處方藥,2009,92(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