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育才中學 226300)
隨著陽光體育運動在中小學校的蓬勃開展,特別是體育藝術2+1項目的推進,體育社團作為一種活動載體,如雨后春筍應時應景而生。然而,據筆者所見的一些體育社團,要么淪為學生玩耍的空架子,要么就是純粹的學校運動隊,真正能放手由學生組織,正常開展活動的社團實在少得可憐。筆者認為,中小學體育社團的良性發展,關鍵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鑒于當下我們學生的現有能力和教育體制,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扶持。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已明確指出,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一份子的社團活動也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不能讓教師的個人意志主導社團的活動方向。教師應當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放手讓學生來組織活動、召開會議、制定計劃、商議對策……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社團是他們自己的,這種 “家”的歸屬感是社團建設的重要保證。體育教師在體育社團中只是適度參與,相機誘導,適時點撥。他應該是一個社團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蹲下身子,以平等而又積極的姿態與學生共同學習,積極主動地互動;教師應該是一個社團活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在學生遇到挫折時,幫助學生作全面、客觀、合理的分析,有針對性地尋找合適的對策,協助他們突破難關,戰勝挫折;教師應該是一個社團活動的觀察者,可以就學生的參與程度、交往行為、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等方面展開觀察,逐漸掌握社團中每個學生的特點,然后采取不同的指導方式,使學生從不同的起點上都得到發展;最成功的,教師還應該是 “教學相長”的受益者,從學生那里學到年輕、時尚,學到時下年青學子喜聞樂見,但自己卻欠缺的技能本領。
在社團,學生不光有技能的學習,更多的是運用,是各方面能力在社團活動過程中的釋放。放權之下,學生自然會想到將社團建設好,只有建設好屬于自己的家園,學生自身的活動價值才能充分體現,學生自身的活動理想才能得以實現。譬如講,社團組建之初,教師就可以引領包括申請人在內的一幫學生共同思考,組建該社團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社團的活動內容及活動形式可以有哪些?社團名稱的確定、社團章程的制定、社團廣告的制作、新社員的招募、面試等工作均交由學生全程完成,每個層面、每個細節都需要學生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來策劃、組織,發揮熱情和創造力。當然,學校的體育社團假如只在本?;顒?,可能就有點自娛自樂,就像魚兒從漁缸放到大海里才有生命力一樣,社團應該走出學校,走向校際、走向社區,融入社區生活。在交流與互動中,互通有無,相互學習,獲得更多的關心與幫助,提高境界,從而推進當地健康體育風尚的形成和和諧社區的建設。當然,所有的這些辛苦,只有體育社團的學生自己了解,回歸到原點,這也是督促他們做好社團的核心工作———技能學習,切實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服務。
學生如果帶著情緒去參加社團活動,那肯定是心不在焉,毫無效率的,這我們可以從高中模塊選項的事例中得出結論。由于學校的場地器材、教師配備等問題,造成學生從一開始的完全根據自己興趣自主申報發展到最后由學校統一調配,由理想到殘酷的現實,大大降低了部分學生的參與熱情,致使部分學生的專長得不到很好的發展。所以,我們在設計社團申報表時應設有兩到三項的候選項目,以盡量維護學生的選擇意愿。盡量從學生自己的特長、興趣和自我發展的需要出發,來確定參加何種社團,并由學生商討開展哪些活動,需要誰來參加,邀請誰來指導等等,以保證社團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學生在社團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僅僅有肢體的參與是不夠的,還應該有自己思維和情感的投入,身心主動其中。學生人格受到感染,情操獲得陶冶,個性得到張揚,從而形成自我活動、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心理機制,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
運動是要有些精神支撐的!受一些體育品牌LOGO理念的啟發,我們可以激發學生共同完成自己社團的LOGO、口號等,并通過開發自身社團的LOGO內涵,促進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加深彼此的溝通與合作,以此來強化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態度和程度。由內聯拓展到外聯,現在的一些小型企業、民營單位,往往在節假日、紀念日舉辦一些慶祝活動,需要體藝節目捧場,在雙贏思想的認識下,正好能給學校有實力的體育社團亮相的機會。一方面提高了學校體育社團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獲得企業的經費支持,解決了制約社團發展的一大 “瓶頸”。盡管這是令人興奮的表象結果,但我們真正的收獲——學生因運動由學校走向了社會,應該說這是從外聯過程中得來的。我們要求學校所有的體育社團活動水平都能如此,顯然是不科學的,也不切合實際的。我們可以把深受學生歡迎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活動水平較高的社團活動納入到學校校本課程;同時,把不宜在體育課堂上開設的校本課程在體育社團活動中實施,如街舞社、風箏社、空竹社等。
雖然社團成立之初,都建立了規章制度,但在實踐操作中一般都流于形式,要想社團有個良性發展,還需逐步引入并加大競爭激勵機制,這對學校也是一個雙贏的措施。要完善注冊管理登記制度和考核制度,學生進出社團雖相對自由,也要優留劣汰,讓學生既來之則安之,并有成果;實施社團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戰略,要培訓好社團的骨干,抓好傳幫帶工作,促使社團的精神、傳統有一個很好的繼承與發揚。作為激勵,這部分骨干在進入學生會、榮譽表彰方面要優先考慮。另外,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要開展社團評優活動,評選、建立一批重點社團或精品社團,學校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在學生中考時對重點社團或精品社團的成員學生給予加分政策,在高校保送生、推薦生名額中優先考慮這部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