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華
論財經類節目主持人的素質
□劉玲華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作為人們獲取財經信息主要渠道的廣播電視,出現了專業化的趨勢,如從中央到地方都出現了專業性的財經欄目或頻道。其中,尤以電視臺的變革最大,影響范圍最廣。本文將通過對財經類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細化分析,探尋做好一名財經類節目主持人應關注的幾個焦點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財經類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素質以及提升自身業務能力的方法。
財經類節目從節目形式和內容上劃分,總體上有四類:一類是財經資訊類節目,如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經濟信息聯播》和上海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的《財經早班車》;第二類是財經新聞節目,如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環球財經連線》節目;第三類是財經訪談類節目,如《談股論金》和《經濟觀察》;最后一類則是專門的證券、外匯和期貨節目,像第一財經的《今日股市》和央視的《證券時間》。這四種類型的財經節目對于主持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前兩類節目要求較低,只需要播音員式的主持人準確播報已經編輯成文的新聞稿件即可。第三類的訪談類節目,不僅要求主持人普通話標準,還要求與嘉賓和觀眾進行互動,在訪談過程中要能夠營造活躍的氣氛,同時又不能讓嚴肅的財經節目過于娛樂化。第四類節目對主持人的經濟專業知識要求最高,要求主持人能提供專業化、深入化的財經資訊分析,在目前觀眾逐漸分化形成“小眾化”收視群體的背景下,這一類節目具有極大的潛力和價值。
當前財經類節目主持人存在著以下不足和問題。
引語失當,專業素質欠缺。在財經資訊類節目中,主持人往往通過引用與新聞相關的專家學者的一些不同觀點,對財經信息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研究。這一做法本是好事,一是可以增加節目的可信度,為觀眾提供更專業準確的分析,同時還能讓枯燥和較為深奧的財經節目更為活躍。但當前財經類節目中頻繁出現的 “相關人士認為”“有關權威人士指出”,并不具有真正的權威性,甚至有時只是主持人的一家之言。
出現這種問題,一方面是因為主持人經濟方面的專業素養欠缺,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錯誤地選擇了引用材料,或者對于經濟數據和行業術語不了解,僅憑自己的感覺對各種經濟現象進行詮釋,這樣就免不了會造成新聞失實和觀眾理解上的偏差。另一方面由于個別工作人員缺少應有的職業道德,為了達到某些目的,故意曲解篡改和濫用引語,或者模糊時間概念。在一些與法律、政治相關的財經類節目中,主持人尤其要注意用詞的嚴謹準確。
財經節目的單一化和娛樂化。財經節目的不足之處還體現在從形式到內容的單調。以新聞資訊類財經節目為例,往往只是簡單地播報經濟新聞,過于強調專業化的用語使觀眾在短時間內難以獲取關鍵信息。一些經濟新聞只是單純地傳達某一經濟指標或者某些數據,缺少必要的解釋。例如國家調整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這則新聞,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主播和編輯人員如果能再增加一兩句對專業術語的解釋,就能起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另一方面,在許多訪談類的財經節目中,存在一定的娛樂化傾向。由于娛樂性節目的收視率較高,訪談類財經節目便紛紛效仿,開始了向脫口秀節目的轉型。如央視二套的 《贏在中國》采用選秀方式,向社會公開招募選手,分海選、晉級賽、總決賽等環節,由此該節目獲得了《新周刊》年度最佳創意類節目大獎,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大規模的對這個節目的簡單模仿和復制。許多財經節目的主持人以主持娛樂節目的方式來主持財經節目,插科打諢、嬉笑怒罵充斥其中,使財經節目流于低俗甚至成為某些人進行自我炒作的平臺。過度的娛樂化使財經節目喪失了原有的客觀公正和專業性,在人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且越來越關注金融經濟形勢的時代背景下,這種做法損失了相當一部分有高層次高專業需求的受眾。
熒屏形象與個人魅力。由于財經節目專業性強,財經主持人背后必然有著一個分析團隊,主持人個人的觀點想法應服從集體智慧。所以,熒屏上財經主持人的形象應該是謹慎、負責、穩重、老成的。財經主持人的個人魅力應體現在語言流利嚴謹,舉止端莊成熟,分析冷靜客觀這些方面。例如,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環球財經連線》《經濟信息聯播》等欄目的主播芮成鋼的主持體現了冷靜持重,但又充滿睿智和風趣的個人魅力。
專業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經濟活動復雜多變且與世界政治形勢緊密相關,作為財經節目的主持人,不僅需要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經濟學知識和外語能力,以便更好地解讀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并在此基礎上依靠敏銳的洞察力進行深度分析,尤其是在一些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的現場采訪報道中,主持人同時還要扮演記者的角色,這就要求主持人具備復合型人才的素質才能勝任財經節目的主持播報。
以央視財經頻道 《經濟信息聯播》節目對達沃斯論壇的現場報道為例,前方記者芮成鋼不只是簡單地介紹了會議的內容和議程,還通過自身的觀察,根據奧巴馬出臺限制大銀行的一些政策以及歐洲央行的類似政策,歸納出歐美在限制大銀行和加強銀行監管力度方面有望達成共識這一推論。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適當地引用了一些經濟學家和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語,并對新出現的一些經濟理論進行了解釋。主持人芮成鋼的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使他能夠全面細致地進行觀察分析,所以,財經節目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因為專業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良好的心態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觀點立場,但財經節目需要的是客觀真實和公正,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應該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能因為自己的觀點情緒而影響節目,這是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職業道德。在面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商界人士時,要以冷靜、平和的心態進行交流,通過富有邏輯性的討論為觀眾解疑釋惑。在有關某些產業的財經類節目中,主持人應該避免受到輿論和企業主等群體的影響,不能摻雜個人的情感因素,更不能代表某一部分人的利益。
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在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下,財經節目主持人要做到與時俱進,在學習掌握基本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外,更要保持對時局和經濟學界的關注。所謂財經節目的記者型主播,就是要做到“一專多能”。一專,就是對新聞播音主持方面的業務操作熟練;多能,就是要能夠透過復雜的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發現這些現象與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的聯系,并將此展現在觀眾面前,分析給觀眾看。所以作為財經主播,不僅要努力學習各種知識,提升水平,更要注意觀察社會和生活,把自己培養成為復合型人才。
打造個性化具有特色的主持風格。主持人的風格是在不斷的新聞實踐和工作中逐漸形成的。財經節目應該鼓勵主持人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現自己的特色,每個主持人個性中好的一面都可以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展現出來,或老成持重或幽默風趣,只要能夠為觀眾所喜愛,就應該予以發揚。而千人一面、照搬模仿等沒有特色和風格的主持人必然使節目暗淡無光。
站在觀眾的角度思考。財經節目在樹立專業性和權威性的同時,應站在觀眾即消費者的角度思考:觀眾需要怎樣的信息?怎樣才能把最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觀眾?財經節目主持人要以平民視角看經濟,關注觀眾的反饋,以平等交流的方式提升主持人、節目甚至電視臺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主持人不僅是傳播者,同時也應代表廣大觀眾向專家和受訪者發問、質疑,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為觀眾服務的效果。
①王蘭柱:《2009中國電視收視年鑒》,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
②沈潔:《專業的話題、貼切深入的訪談、親切的風格——淺談財經節目的發展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現代語文》,2005(5)。
③楊曉峰:《論新聞娛樂化的必然和適度》,《麗水學院學報》,2008(8)。
④魏 潁:《警惕新聞娛樂化現象》,《中國記者》,2000(2)。
⑤岳健能,房尚文:《新聞“娛樂化”的成因與對策研究》,《新聞知識》,2008(12)。
⑥張繼婭:《論財經節目記者型主持人的專業素養》,《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16)。
⑦李瑞芬:《淺談財經新聞的引語失當現象》,《新聞界》,2009(4)。
江西電視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