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蓉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2008年12月~2010年10月,我們選取需止痛治療患者進行治療前心理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需止痛治療患者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齡29~67歲。所患疾病為肩周炎、慢性腰腿痛、頸椎病、帶狀皰疹,患者均為意識清楚,能表達自我感受及自我認識,無合并心、肺、腎器質性疾病和精神疾病。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2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治療,不進行心理干預。干預組采用心理干預,措施如下:①心理疏導和支持:針對患者治療前最擔心的問題,如治療的危險性、主治醫師的技術及經驗、治療后的效果、治療費用等問題耐心聽患者訴說,并科學地作出解釋。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問題給予不同的安慰性回答,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不安、緊張情緒;對治療的安全和效果作一定保證,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去接受治療。②認知和行為干預:了解患者對治療的認知,糾正患者的錯誤認識。結合其他藥物以及治療手段,使患者能擺脫疼痛的困擾以及對止痛藥物的依賴。幫助患者去除不合理認知,樹立積極治療態度。教給患者放松方法,如聊天、聽音樂、聽笑話等,使患者以放松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去接受治療。治療后2 d隨訪,觀察止痛效果,并將結果及時記錄。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1 h的焦慮值、心率、收縮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干預組患者的焦慮值、心率、收縮壓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均<0.05)。見表1。干預組止痛有效率為99.56%(41/42),對照組為92.37%(38/42),預組止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焦慮評分、心率、收縮壓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焦慮評分、心率、收縮壓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焦慮評分(分) 心率(次/min) 收縮壓(kPa)干預組42治療前 55.65 ±6.63 75.32 ±4.56 15.12 ±3.89治療后 42.75 ±5.34* 77.75 ±6.12* 15.75 ±6.56*對照組 42治療前 54.76 ±5.38 77.42 ±5.67 14.98 ±4.78治療后53.40 ±3.73 98.64 ±5.54 19.84 ±7.64
討論:心理疏導與支持是心理干預的重要階段。治療前用平等親切的語言告訴患者本次治療全程由護士陪同,并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介紹治療方法、技術、過程、安全性及必要性,講解情緒狀態、遵醫行為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對患者不懂、患者想要了解的問題耐心解答,使患者感覺到被重視和被尊重。這樣能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干預組患者均由進行心理疏導的同一名護士迎接,進治療室前先與患者進行簡單地交談,詢問患者的一般情況,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并合理安慰患者,使患者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去迎接治療。進入治療室后,先向患者介紹負責治療的醫師,告訴患者治療醫師是一個負責、技術過硬的專科醫師,而且經驗豐富。可以列舉治療成功的多個同種病例,增強患者對治療醫師的信任度及對治療成功的信心。同時讓患者熟悉治療室環境,使患者減輕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及神秘感。協助患者上治療床,動作要輕柔,說明正確體位對提高治療效果的重要性。治療時可以握住患者的手,用暗示療法分散其注意力,利用聊天等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恐懼感,盡可能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狀態和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