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飛 ,孫 婧 ,方 圓 ,伍參榮 ,周 青 ,廖興華
(1.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3.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DNA甲基化是復制后的修飾,在細胞增殖、分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肝癌相關抑癌基因,例如P16基因等啟動子區域的CpG島甲基化,在肝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已有部分研究證實中藥成分槲皮素[2]、CDP成分[3]及復方左金丸[4]等具有降低抑癌基因甲基化水平的作用,提示探索中藥DNA去甲基化作用對中醫藥抗腫瘤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前期研究中我們發現水蛭提取物具有體外抑制肝癌HepG2細胞增殖及誘導凋亡的作用[5],為此本實驗通過觀察水蛭提取物對肝癌細胞甲基轉移酶(DNMTs)表達的影響,研究中藥有效成分的DNA去甲基化作用,進一步探討水蛭提取物的抗肝癌作用機制。現將實驗方法及結果報道如下。
1.1.1 藥物 水蛭購于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并由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超微工程中心制備成水蛭超微粉。提取物參照研究組前期建立的液氮快速凍融法制備[5]:取水蛭超微粉1.5 g置15 mL離心管內,加10 mL滅菌雙蒸水制成混懸液,再將離心管置液氮內5 min取出,立即放入37℃水浴中迅速融解,重復3次,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0.22μm微孔濾膜濾過,冷凍干燥18 h即得水蛭提取物凍干粉,-20℃保存備用。
1.1.2 試劑 Trizol RNA提取試劑為美國Gibco公司產品,RT-PCR相關試劑及引物為大連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產品或合成;胎牛血清、低糖DMEM培養基干粉為Gibco公司產品;5-脫氧雜氮胞苷 (5-Aza-cdR)為Sigma公司產品。兔抗人DNMT1、DNMT3a、DNMT3b多克隆抗體購自美國Abcam公司;二抗為生物素標記的羊抗兔IgG,DAB顯色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1.3 細胞株 人肝癌細胞株HepG2購自中南大學湘雅細胞中心并保存。
1.1.4 儀器 倒置熒光顯微鏡 (日本OLYMPUS公司);自動酶標儀(奧地利TECAN公司);CO2培養箱(美國Hitachi公司),基因擴增儀(中國杭州大和熱磁力電子公司);凝膠電泳儀(中國杭州博日科技公司);凝膠圖像分析系統(中國上海天能科技公司)。
1.2.1 細胞培養 HepG2培養于含10%小牛血清,100 U/mL鏈霉素和青霉素的DMEM培養液中,37℃,飽和濕度和5%CO2條件下培養,2~4 d更換培養基1次,常規傳代培養,取對數生長期細胞進行實驗。
1.2.2 藥物干預濃度及分組 HepG2細胞接種24 h后分別用水蛭提取物、5-Aza-cdR處理。水蛭提取物臨用前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細胞培養液溶解稀釋成工作濃度。根據預實驗結果確定工作濃度為 3.0、6.0、9.0、12.0、15.0 mg/mL;5-Aza-cdR臨用前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細胞培養液稀釋成工作濃度,根據文獻[6]及預實驗結果確定工作濃度為 0.3、0.6、0.9、1.2、1.5 μM;DNMTs 表達檢測以MTT檢測1/2 IC50含藥量作為工作濃度;均采用未加藥物處理的細胞作為對照組。
1.2.3 MTT法檢測細胞增殖抑制率 取對數生長期HepG2細胞接種96孔板,每孔接種2×104個細胞,分別培養48 h后每孔加入5 g/L MTT 10μL,37℃條件下繼續培養4 h,棄上清液,每孔加入100μL DMSO,酶標儀波長490 nm處檢測吸光度A值,實驗重復3次。按下列公式計算細胞抑制率:細胞生長抑制率(%)=(對照孔A值-試驗孔A值)/對照孔A值×100%。根據不同藥物濃度條件下細胞生長抑制率數值進行相關回歸分析,并根據回歸方程計算半數抑制濃度(IC50)。
1.2.4 RT-PCR 法 檢 測 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達 取對數生長期1×106個HepG2細胞接種于培養瓶,培養6 h待貼壁后,換含水蛭提取物、5-Aza-cdR(IC50含藥量)的培養基處理,對照組以不含藥物的培養基處理。繼續培養48 h后收集細胞,總RNA提取按Trizol試劑盒說明進行,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總RNA濃度與純度,-70℃保存備用。逆轉錄取2μL總RNA,10mM Oligo dT 1μL,用DEPC水補至總體積12μL,70℃ 5 min,冰上驟冷后加入5×buffer 4μL,20 mU/L RNA酶抑制劑 1 μL,10 mM dNTP 2 μL, 200 mU/L MMLV 1 μL,37 ℃ 反應 60 min,94 ℃滅活 5 min。PCR序列根據 Genebank中人 DNMT1、DNMT3a、DNMT3b、GAPDH cDNA序列進行設計。PCR反應體系為總體積 25μL,其中 10×PCR buffer 2.5 μL,dNTP 0.2mM, 上下游引物各 0.5 mM,MgCL21 mM,Taq酶 0.25 μL,cDNA 模板 2 μL,余下用無菌ddH2O補足,引物序列及PCR反應條件見表1。取PCR產物5μL在1.5%瓊脂糖凝膠上電泳 (含0.5 mg/L溴化乙錠),PCR條帶應用Eagle EyeⅡ圖像分析處理系統分析結果,基因的相對表達水平等于該基因RT-PCR產物電泳條帶的灰度值/GAPDH RT-PCR產物電泳條帶的灰度值。

表1 PCR引物序列、反應條件及擴增的目的片段大小
1.2.5 免疫組化法檢測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達 對培養貼壁細胞洗脫涂片于已消毒的載玻片上,37℃過夜;PBS液輕洗,用冷丙酮固定5 min,自然干燥,SABC法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操作流程按說明書進行)。顯微鏡下觀察DNMT1、DNMT3a、DNMT3b蛋白染色和在細胞中的分布情況。并對每組標本計數300個細胞,計算染色陽性比率。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值變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均數比較采用q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IC50采用直線相關回歸分析,根據回歸方程計算求出。
MTT實驗結果顯示,水蛭提取物、5-Aza-cdR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抑制HepG2細胞增殖,增殖抑制率隨水蛭提取物、5-Aza-cdR的濃度增高而增加。水蛭提取物、5-Aza-cdR各劑量組吸光度OD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求出直線回歸方程水蛭提取物為y(增殖抑制率)=7.587x(藥物濃度)+7.488,計算可得作用HepG2細胞48 h時的水蛭提取物半數有效抑制濃度IC50=6.0 mg/mL,因此確定3 mg/mL為水蛭提取物進行下一步試驗的工作濃度;直線回歸方程5-Aza-cdR為 y(增殖抑制率)=55.357x(藥物濃度)-3.029,計算可得作用HepG2細胞48 h時的5-Aza-cdR半數有效抑制濃度IC50=0.96μM,因此確定0.48μM為5-Aza-cdR進行下一步試驗的工作濃度。見表2。

表2 水蛭提取物、5-Aza-cdR處理48 h后對肝癌HepG2細胞增殖抑制作用
水蛭提取物對肝癌HepG2細胞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達有抑制作用,IC50藥物濃度下處理 48 h 后,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達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兩者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陽性對照 5-Aza-cdR 組比較,對 DNMT1 mRNA 表達降低要弱于對照組(P<0.05),但水蛭提取物抑制DNMT3a、DNMT3b mRNA表達的作用要強于5-Aza-cdR,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圖 1~3。

圖1 RT-PCR擴增肝癌細胞HepG2 DNMT1 mRNA表達電泳圖

圖2 RT-PCR擴增肝癌細胞HepG2 DNMT3a mRNA表達電泳圖

圖3 RT-PCR擴增肝癌細胞HepG2 DNMT3b mRNA表達電泳圖
對照組 HepG2 細胞 DNMT1、DNMT3a、DNMT3b表達依次為DNMT1高度表達,而DNMT3a、DNMT3b分別中、低度表達。經水蛭提取物處理后,DNMT1、DNMT3a、DNMT3b 表 達 明 顯 降低 , 尤 其DNMT3b表達降低最為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P<0.01),與陽性對照5-Aza-cdR組比較,DNMT1表達要高,但降低DNMT3a、DNMT3b效果明顯優于5-Aza-cdR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 數據見表 4。

表3 水蛭提取物對肝癌HepG2細胞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灰度值,目的基因/GAPDH)
表4 水蛭提取物對肝癌HepG2細胞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 (光密度值,)

表4 水蛭提取物對肝癌HepG2細胞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 (光密度值,)
組 別水蛭提取物組5-Aza-cdR組對照組DNMT1 562±183**△△323±241**1127±355 DNMT3a 496±164**△624±201*873±352 DNMT3b 182±84**△△341±127*483±212
雖然肝癌細胞發生甲基化異常的模式目前仍不清楚, 但 DNMTs, 包括 DNMT1,DNMT3a,DNMT3b已被證實在肝癌細胞內存在表達異常[6-7]。其中DNMT1在正常細胞S期復制過程中具有維持甲基化的功能,多數表現為散在的C被甲基化,而CpG島未被甲基化[8]。DNMT1高表達是CpG島甲基化紊亂的重要因素之一,DNMT1高表達總是伴有總基因組DNA低甲基化和癌基因低甲基化或抑癌基因高甲基化。通過siRNA靶向抑制DNMT1表達后腫瘤相關基因啟動子如RASSF1A、p16等可發生去甲基化而重新表達[9-10]。
有報道及我們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表明水蛭可通過直接殺傷、誘導分化及凋亡等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5,11],能否通過DNA去甲基化作用發揮抗腫瘤作用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本研究發現,水蛭提取物對肝癌HepG2細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劑量依賴性。HepG2細胞中DNMT1基因表達明顯增高,DNMT3a、DNMT3b基因呈中、低度表達。而經IC50濃度的水蛭提取物處理后 DNMT1、DNMT3a、DNMT3b基因表達顯著降低,尤其可完全抑制DNMT3b基因的表達,其蛋白表達也呈弱陽性。雖然水蛭降低DNMT1表達作用遠低于對照藥物甲基化轉移酶抑制劑5-Aza-cdR,但降低DNMT3a、DNMT3b的作用要優于5-Aza-cdR。結果表明DNA去甲基化作用可能是水蛭提取物抗腫瘤的機制之一,也提示從抗腫瘤中藥中篩選DNA去甲基化中藥有效成分具有可行性。
[1]Costa E,Dong E,Grayson DR,Guidotti A,et al.eviewing the role of DNA (cytosine-5)methyltransferase overexpression in the cortical GABAergic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psychosis ulnerability[J].Epigenetics,2007,2(1):29-36.
[2]馬 莉,王志平,賈雪琴,等.槲皮素對膀胱癌細胞生長抑制相關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7,24(1):115.
[3]欒 菊,覃 揚,徐 丹,等.中藥成分CDP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及其去甲基化作用的研究 [J].四川大學學報 (醫學版),2005,36(6):834-838.
[4]文 彬,熊旻利,戴偉怡,等.左金丸及反左金丸對實驗性大腸癌不同時期甲基轉移酶表達的影響 [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17(20):2 074-2 078.
[5]郭永良,田雪飛,肖 竺.水蛭提取物對人肝癌HepG2細胞體外抑制作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9,16(8):30-31.
[6]Clouaire T,Stancheva I.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s:specialized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s or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chromatin[J].Cell Mol Life Sci,2008,65(10):1 509-1 522.
[7]Herath NI,Leggett BA,MacDonald GA.Review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in hepatocarcinogenesi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21(1 Pt 1):15-21.
[8]Oh BK,Kim H,Park HJ,et al.DNA methyltransferase expression and DNA methylation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ir 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Int J Mol Med,2007,20(1):65-73.
[9]Bakker J,Lin X,Nelson WG.Methyl-CpG binding domain protein 2 represses transcription from hypermethylated pi-clas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ene promote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J].J Biol Chem,2002,277(25):2 257-2 280.
[10]Sowińska A,Jagodzinski PP.RNA interference-mediated knockdown of DNMT1 and DNMT3B induces CXCL12 expression in MCF-7 breast cancer and AsPC1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 lines[J].Cancer Lett,2007,255(1):153-159.
[11]鐘志宏,陳文貴,柳永和,等.水蛭提取物抑制HepG2細胞生長及誘導其凋亡的實驗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2(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