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友根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太行山區泥石流調查及計算方法探討
郭友根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摘 要:通過對太行山區泥石流調查方法的整理和計算方法的比較,更接近實際地反映泥石流流量的真實狀況,為泥石流的定性定量以及后續計算提出了一點建議。
關鍵詞:太行山區;泥石流調查;泥石流流量計算
泥石流是威脅山區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地質危害之一。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鐵路及其它構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建國以來,泥石流給我國鐵路造成了無法估計的巨大損失。
和順至邢臺鐵路位于山西省和順縣、左權縣及河北省邢臺地區,線路西接陽涉鐵路和順站,東接京廣鐵路邢臺站,從太行之巔的陽涉鐵路和順站至京廣鐵路邢臺站,兩接軌站高差達1 200 m,線路橫穿太行山脈,加強泥水石流的調查和計算對本次鐵路選線設計有重大指導意義。
(1)必須有豐富的松散固體物質
泥石流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水流,因為它含有大量的固體物質,巖層破碎、節理發達、出現斷層帶。
(2)水源
水是激發泥石流爆發的重要條件,是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和搬運介質。
(3)地形地貌
①形成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陡峻和高差大,我國泥石流就多發生在具有這種特征的高原邊緣的陡峻坡面上和深切的河谷中,由于山高溝深地勢陡峻,河溝縱坡大,流域形狀便于泥石流的匯集,是泥石流的集散地,固體物質積零為整,一待暴雨山洪激發,將溝中多年積存的固體物質,揭底拉槽順著陡峻的溝谷沖向下游形成泥石流。
②泥石流流域的地貌,一般可劃分為三個區段:形成區位于流域上游,多為高山環抱的山間盤地,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很發育水土流失嚴重,山坡極不穩定;流通區溝槽較順直、穩定、縱坡較大、多呈峽谷地形;堆積區呈扇形、錐形或帶形。大小石塊混雜堆積,地面起伏,坎坷不平。
以上三個區段非固定不變,在泥石流發育過程中三者互相轉化,除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外,有時會缺少某一區段。
(1)泥流
顆粒均勻,由粒徑小于0.005 mm的粘粒和小于0.05 mm的粉粒組成,偶夾砂和圓礫,大部分屬粘性泥流,也有稀性的。
(2)泥石流
顆粒差異大,由粘粒、粉粒、砂、圓礫、碎石塊等大小不同的粒徑組成,有粘性也有稀性危害程度大于泥流。
(3)水石流堆積物分選性強,有圓礫、碎塊石及沙組成,夾少量粘粒和粉粒,屬稀性泥石流。

調查類容 調查項目 主要調查方法河流名稱 地形圖,流域狀況調查現場訪問流域面積 地形圖圈匯最大洪水流量 洪痕調查,水力學公式推算河道長度 地形圖點繪河道平均坡降 實測地形圖進行計算地質狀況 通過地質專業描繪的地質圖或地質文獻堆積扇的調查堆積寬 地形圖點繪堆積長 地形圖點繪分散角 地形圖點繪堆積面積 地形圖點繪堆積坡度 地形圖點繪災害狀況調查災害形態 沙流泥流水石流發生的月份 現場訪問調查前兆現象記錄 現場訪問災害發生后沖刷深度和沖刷量 實測周圍建筑物的破壞情況 實拍,訪問

其中,Qc為泥石流流量,m3/s;QP為按一般河流計算,符合橋涵洪水頻率規定的設計流量,m3/s;Dc為泥石流堵塞系數;φc為泥石流修正系數。

其中,Wc為泥石流過流斷面積,m2;υc為泥石流流速,m/s。
稀性泥石流υc值按式(3)計算:

其中,n為一般河流的河槽糙率系數;R為水力半徑,m;Ic為泥石流水面(或溝底)坡度;其他符號同前。
粘性泥石流的υc公式分西北、西南地區,在勘測中曾研制如下經驗公式,可資參考。
西北公式

其中,hc為泥石流流深(或泥石流水力半徑Rc),m;kc為粘性泥石流流速系數。
以上兩種方法均是基于長期泥石流調查研究過程中逐漸積累得到的經驗性公式。雖然能在某種程度上解決問題,但存在著計算方法粗放、計算參數難以準確確定等問題。所得計算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很難反映實際情況。而將數值模擬計算方法引入泥石流流量計算過程,增加能夠更詳盡描述其特性的計算因子,并提出計算模型,有助于對泥石流規模及危害程度進行精細的量化控制,從而為線路選擇及橋涵專業進行設計工作提供盡可能準確的基礎資料。
根據泥石流粘性顆粒的含量,對于粘性泥石流,通用的指數流變方程可以表示為

其中,h為水深;y為距河床的距離;u為沿水流方向的點流速;γm為泥石流水沙混合體的容重;μ為動力粘滯系數;η為指數方程中的粘性剪切力指數(對賓漢流體,η=1);τi為內部剪切力;τy為屈服應力。如果將Si表示為屈服應力、粘性和有關水力要素的函數,可以得到

有關參數一般表示為體積含沙量的函數。一般來講,粘性泥石流要求較小的流速和較大的水深來克服水沙混合體的屈服應力τy。此項技術一般適合于模擬河床比降小于(20°~30°)的泥石流。
太行山中某溝溝口以上流域面積F=30 km2,流域長度L=7 km,主溝槽平均坡度I=130‰,百年一遇設計流量Q1%=110 m3/s。流域內山坡陡峻,地表松散固體物質豐富,堆積形態各異,多為卵礫石堆狀,其中,粒徑在0.2~0.8 m之間的約占50%以上,1.0~2.5 m之間的約占30%。該溝為單一匯水溝型,無較大支流匯入,匯流時間屬短歷時,洪水陡漲陡落。按《鐵路工程地質手冊》雨洪修正法取Qp=135 m3/s,Dc按照現場勘察情況取輕微值1.4,c經估算為1.7~1.9之間,得出溝口處泥石流流量Qc=300 m3/s。
泥痕調查法計算得到的泥石流瞬時流量Qc為230 m3/s。
由模擬計算得到的溝口處泥石流瞬時流量Qc為280 m3/s。
由于模擬計算采用了更為細膩影響泥石流流量的參數,比如各種因素引起的摩阻坡降、動力粘滯系數等等。模擬計算接近實際情況,因此結果更為可靠。
在通過探討泥石流調查方法及流量計算的合理性,由于各種地質,地貌情況不一樣所采取調查方式側重點和計算方法參數取值不一,仔細的調查和分析泥石流發生,發展的過程、機理和規律對指導山區鐵路大線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對泥石流流量的計算中,應盡可能全面考慮其影響因子,并在建模過程中予以合理分配。在得出計算結果后,也應該結合其他資料進一步進行分析,以便給出最趨合理的計算結果。
:
[1]鐵道第一勘測設計院.鐵路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338-352.
[2]蘭恒星,周成虎,王小波.泥石流本構關系及動力學模擬研究現狀綜述[J].工程地質學報,2007,(3):22-23.
[3]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911.
[4]洪正修.泥石流流速公式探討[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1996,(1):26-33.
中圖分類號:U416
C
1008-3383(2011)06-0111-02
收稿日期: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