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闖
(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
淺談橋梁縱斷面設計
徐 闖
(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
摘 要:介紹橋梁縱斷面設計。包括總跨徑確定、橋梁的分孔、橋面標高、橋上和橋頭引道的縱坡以及基礎的埋置深度的確定。
關鍵詞:橋梁;縱斷面;設計
橋涵孔徑的設計必須保證設計洪水以內的各級洪水及泥石流、漂流物等安全通過,并應考慮壅水、沖刷對上下游的影響,確保橋涵附近路堤的穩定。橋梁的總跨徑一般根據水文計算確定。由于橋梁墩臺和橋頭路堤壓縮了河床,使橋下過水斷面減少,流速加大,引起河床沖刷,因此橋梁總跨徑必須保證橋下有足夠的排洪面積,使河床不致產生過大的沖刷。但為了不致因總跨徑過大而增加橋梁的總長度,同時又要允許有一定的沖刷,因此橋梁的總跨徑不能機械地根據計算和規定的沖刷系數來確定,而必須按具體情況分別對待。如當橋梁墩臺基礎埋置較淺時,橋梁的總跨徑應大一些,可接近于洪水泛濫寬度,以避免河床過多的沖刷而引起橋梁破壞;對于深基礎,允許較大沖刷,可適當壓縮河床。
橋梁的分孔關系到橋梁的造價。跨徑和孔數不同時,上部結構和墩臺的總造價是不同的。跨徑愈大,孔數愈少,上部結構的造價就愈大,而墩臺的造價就愈小。最經濟的跨徑就是要使上部結構和墩臺的總造價最低,因此當橋墩較高或地質不良,基礎工程較復雜而造價較高時,橋梁跨徑就選得大一些;反之,當橋墩較矮或地基較好時,跨徑就可選得小一些。
在通航的河流上,首先應以橋下通航的要求來確定孔徑,當通航跨徑大于經濟跨徑時,通航孔按照通航要求確定孔徑,其余的橋孔應根據上下部結構總造價最低的經濟原則來決定跨徑。當通航的跨徑小于經濟跨徑時,按經濟跨徑布置橋孔。
在布置橋孔時,遇到不良的地質地段,如巖石破碎帶、裂隙、溶洞等,應將橋基位置移開,或適當加大跨徑。在山區河谷或水深流急的江河上,宜減少中間橋墩,應加大跨徑或采用特大跨徑單孔跨越。
在有些體系中,為了結構受力合理和用材經濟,分跨布置時要考慮合理的跨徑比例。
跨徑選擇還與施工能力有關,有時選用較大的跨徑雖然在技術上和經濟上是合理的,但由于缺乏足夠的施工技術能力和機械設備,也不得不放棄而改用較小跨徑。
橋面的標高根據路線的縱斷面設計和計算水位(設計洪水位計人壅水、浪高等)或最高流冰水位、橋下通航需要的凈空來確定。
對于非通航河流,橋下凈空最小值見表1。
對于無鉸拱橋,拱腳允許被設計洪水位淹沒,但一般不超過拱圈矢高的2/3,且拱頂底面至計算水位的凈高不得小于1.0 m。
在不通航和無流筏的水庫區域內,梁底面或拱頂底面離開水面的高度不應小于計算浪高的0.75倍加上0.25 m。

表1 非通航河流橋下最小凈空
無壓力式涵洞內頂點至洞內設計洪水頻率標準水位的凈高見表2。

表2 無壓力式涵洞內頂點至最高流水面的凈高
在通航和流放木筏的河流上,橋下凈空應符合通航標準及流放木筏的要求。必須設置一孔或幾孔能保證橋下有足夠通航凈空的通航孔。通航孔的最小凈空應根據不同航道等級所規定的橋下凈空尺寸確定,且應滿足《通航海輪橋梁通航標準》(JTJ 311-1997)和《內河通航標準》(GB 50139-2004)。在設計跨越路線(鐵路或公路)的立體交叉橋時,應保證橋下通行車輛的凈空高度,并應滿足視距和前方信息識別的要求。梁橋橋下凈空如圖1所示。

圖1 梁橋橋下凈空圖(單位:m)
大、中橋梁,為了利于橋面排水,常把橋面做成從橋中央向橋頭兩端縱坡為1%~2%的雙面縱坡。當橋面由于通航要求而建得比較高時,為了縮短引橋和降低橋頭引道路堤的高度,通常也設置人字形縱向坡度。大、中橋橋上的縱坡不宜大于4%,橋頭引道的縱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鎮混合交通繁忙處,橋上縱坡和橋頭引道縱坡均不得大于3%。
橋梁基礎埋置深度關系到橋梁的質量與安全,選擇基礎埋置深度應從實際出發,主要由橋位地質條件、荷載作用情況、上部結構的形式、水流的沖刷、地層的凍結深度、最小埋置深度和施工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
中圖分類號:U442
C
1008-3383(2011)06-0181-01
收稿日期:201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