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明順方興華張月義
(第一作者為中國計量學院副院長、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
“精益化、標準化、聯盟化、品牌化”
——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徑
文/宋明順方興華張月義

精益化、標準化、聯盟化、品牌化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四大法寶,其中精益化生產是核心(質量是核心)、標準化經營是手段、聯盟化是現代產業集群的組織方式、品牌化既是經營方法又是最終目標。區域塊狀產品最終能否成為國內外市場上的名牌和暢銷產品,是衡量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能否成功的重要標志
浙江傳統產業主要集中在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業,服裝、鞋、帽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尤其是以服裝紡織、家用小機電產品等日用產品為主。傳統產業作為塊狀經濟的主體分布于全省各地,在浙江經濟地理版圖上形成了色彩斑斕的“經濟馬賽克”。據統計,全省90個縣(市、區)中,有76個存在塊狀經濟(以工業總產值5億元為統計起點),占全部縣(市、區)的84.4%。全省區域塊狀經濟總共有500多個,其中工業總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有60多個,塊狀經濟實現工業總產值3萬多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全省工業經濟總量中,有一半多的份額以塊狀經濟的形態來存載,這在全國首屈一指,區域特色經濟優勢十分突出。塊狀經濟的從業人員有700多萬人,占全部工業從業人員總數的50%以上。這表明塊狀經濟為特色的浙江傳統產業撐起了浙江工業的半壁江山,在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浙江的傳統產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生活永遠需要家用和日用產品,浙江的傳統產業只要不斷轉型升級就永遠是朝陽產業,銷售額連續多年排在世界500強企業第一位的沃爾瑪公司,經營的就是家用和日用商品。但從總體上看,浙江省塊狀經濟仍處于產業集群的初級形態,沒有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程度高的產業聯盟,經營管理模式落后,產品質量較低,品牌化程度不高,缺乏較強的產業競爭力和綜合經濟實力,浙江的傳統產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浙江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應通過“精益化、標準化、聯盟化、品牌化”的“四化建設”,提高區域塊狀產品的質量,使塊狀區域的企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企業步入國際化、標準化經營的軌道,使眾多低、小、散而且無序低價競爭的企業走入聯合之路,結成產業聯盟,由大產業向強產業轉變,使眾多企業由無商標生產、貼牌產生,走入品牌化經營的道路。
——精益化:其核心要義是精益化經營,提高產品質量。質量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精益生產、追求卓越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石。提高傳統產品質量的重點應放在提高產品設計質量和制造過程質量。提高產品設計質量,是通過提升區域塊狀經濟區內的產品研發和創意能力來實現;提高制造過程的質量,則應通過提高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質量意識,開展精益生產運動和追求質量卓越來實現。
——標準化:標準化既是企業經營的手段,也是企業經營的模式,尤其是商業經營的模式。“一流企業賣標準”是制造業經營最新哲學,制訂區域聯盟標準既是提升浙江區域塊狀產品質量和控制市場的有效手段,又是區域塊狀經濟企業間結成聯盟的橋梁。服務業的規模化、連鎖化、國際化經營是以標準化為紐帶的,標準化經營是現代服務業的主要標志。
——聯盟化:許多塊狀經濟仍然是大量同一產業領域的企業在同一區域堆積,企業間相互聯合少,相互競爭多,是簡單的產業集聚。現代產業集群的特征是產業聯盟。意大利的服裝紡織業和瑞士的手表制造業是現代產業集群的范例,他們都是通過聯盟的方式走聯合之路,采取共同措施,保護產業良性發展。產業集聚在一起是“無機”的行為,產業聯盟則是企業“有機”的聯合。
——品牌化:傳統產業轉型成功的主要標志是產業中的主要產品成為國際品牌。浙江傳統產業能否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幾個知名品牌,是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功的最終標志。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是浙江品牌化的主要種類,企業一定要經營自己的商標,貼牌要貼區域品牌和產業聯盟中龍頭企業的品牌,即將為國外企業貼牌變為經營自有商標或為聯盟中龍頭企業貼牌。
推廣質量管理方法,提升全民質量意識。世界上三大經濟強國都是質量立國,德國產品以可靠性稱雄于世,而日本產品則以精益為特點稱雄于世。精益生產、全面質量管理是日本立國和強國之路的法寶。日本政府推廣的全面質量管理(TQC)等都是日本質量立國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美國則以法律形式(100-107號公眾法案)在全國推行“卓越質量模式”,“質量”已被美國政府及民眾看作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美國文化、價值觀和美國精神的象征。相比之下,我們對質量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打假治劣,保安全”的水平。為此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主導,以浙江省質量協會、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計量學院為基礎成立浙江省質量管理研究院,建立推動全省質量管理方法的平臺,政府直接參與全面質量管理推廣活動,尤其是QC小組推廣活動。同時政府要制定有利于企業采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提高全員質量素質的政策。
鼓勵企業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經營的商業企業,替代傳統市場。浙江是一個市場大省,但在經營管理方面仍處于低端水平,市場轉型升級的重點是市場組織形態的企業化和市場經營的國際化,而要國際化則必須標準化,這是商品交易市場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浙江生產的日用商品大多流向超市,再通過超市流向最終消費者手中。在省內外、國內外的各大超市中,無一個是浙江開辦。但浙江的商業組織不會標準化經營,而低端市場能否辦成現代物流,轉向生產、倉儲、配送、超市一體化的商業形態,沒有物流標準是不可能實現的,沒有標準化的經營意識也做不成現代商業,無論是國內的物美、聯華,還是國際的沃爾瑪、麥德龍,他們都是統一的標識、統一的形象設計、統一的服務標準、統一的質量標準的標準化經營模式,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遍布全球,全是標準化經營。能否嘗試把義烏商品市場辦成一個商業企業或集團,在全世界經營布點,像沃爾瑪超市一樣;能否鼓勵省管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創建類似于物美、聯華那樣的以經營浙江商品為主的超市;能否扶持這些企業創辦類似于國美、蘇寧、五星等以銷售浙產家電為主的商業企業;能否創建類似于奧特萊斯 (Outlets)的商業組織專買浙產名牌服裝、服飾、箱包、皮制品等連鎖經營店。浙江的市場標準化、國際化經營了,浙江的服務業也就成了現代服務業,政府應在“十二五”期間制定措施創建和扶持這類商業企業。
在每個區域塊狀經濟區內尤其是在42個試點區域塊狀經濟區內,由政府牽頭成立產業聯盟(區域產業聯盟)。該聯盟是將標準聯盟、品牌聯盟、價格聯盟、科技聯盟、供應鏈聯盟、互助聯盟集為一體,加入聯盟者將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相應優惠措施和政策,每個聯盟成為區域塊狀經濟新的企業組織模式,是企業組織聯合體與政府政策結合的平臺,是產業良性發展的平臺,是聯盟企業自我保護、相互幫助共同對外的平臺,是共同打造區域產品品牌的平臺。
政府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不再向無商標企業和為國外貼牌生產的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和措施應集中面向經營自主品牌的企業,特別向以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營銷的企業以及為區域內企業貼牌生產的企業傾斜,如出口退稅、補貼政策只向以自營品牌或為區域內出口企業貼牌的企業提供。政府在重大的對外活動中,優先選用本省內的品牌產品。在國內外舉辦大型推介活動,推廣和宣傳浙江的品牌。
浙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三條路徑:一是對傳統優勢產業的提升和再造,通過“精益化、標準化、聯盟化、品牌化”的“四化建設”,提升區域塊狀產業層次,構建現代產業集群,完成浙江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二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通過“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的“四大建設”,培育和發展技術含量高,規模效益好,帶動和輻射能力強的戰略性新興工業產業。三是以建設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國家戰略為基礎,通過“海洋海島開發開放改革示范區、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示范區、海陸協調發展示范區、海洋生態文明和清潔能源示范區”的“四區建設”,使浙江成為我國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華東地區海島旅游中心、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中心和海洋科技研發孵化中心。“四化建設”、“四大建設”和“四區建設”相互聯動,不可分隔,“四區建設”和“四大建設”是創新、是引領,“四化建設”是保證、是基礎。“四化建設”、“四大建設”和“四區建設”將成為推動浙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發動機。
(第一作者為中國計量學院副院長、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