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具元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測繪工程系,甘肅天水 741020)
高職水土保持生態類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研究
王具元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測繪工程系,甘肅天水 741020)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人才培養;規格
根據對水土保持生產實踐的調研,目前水土保持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教學模式、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和學生就業,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表現為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水土保持工作崗位所需的主要技術為調查技術、水土保持監測技術、水土保持規劃設計和水土流失治理。總結出人才培養需要掌握的行動領域和學習領域知識,從而為開發高職水土保持專業的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奠定了基礎。
[項目來源]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示范校水土保持重點專業建設資助項目
水土保持學科涉及生物、生態、自然地理等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及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科學,具有高度綜合的特點[1]。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生產第一線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對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2],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水土保持專業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發展直接為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的水土保持專業教育,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級技能型與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從現有水土保持專業教學模式來看,由于受教育經費的限制,學校教育呈現出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即:重視教學,輕視第二課堂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潛能的開發以及個性的發揮;注重理論學習和知識傳授,輕視素質和技能培養。這些問題的存在與教學中實習實驗等實踐環節較少有關:一是表現為實驗場所小,儀器設備不足,致使學生動手機會較少;二是實踐基地較少,運行費用高,不能根據專業的需求安排足量的外業實踐,致使整個培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教育的根本保證是師資隊伍,有了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才能滿足對合格人才的培養需求。水土保持教育涉及的知識面廣,對師資的要求較高,如何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水土保持教育和人才培養成敗的關鍵。甘肅省能夠培養水土保持人才的學校有 3所,共有專任教師 34人,其中:教授占17.6%,副教授(高級講師)占 32.4%,講師占 17.6%;具有博士學位的占 14.7%,碩士學位的占 26.5%,本科學位的占58.8%;博士生導師占 11.7%,碩士生導師占 32.3%,雙師型教師占 30.3%。從甘肅人才培養的需求來看,教師數量偏少,雙師型的青年教師比例偏低,師資隊伍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國現行的課程體系,仍然存在著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重知識不重能力,重理論不重實踐,重理工輕人文的問題[3]。在各學校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雖然考慮到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的設置,但在教學過程設計中,對課程之間的銜接考慮不全面、不系統,學生學到的知識只是簡單的累加,課程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和融會貫通。從水土保持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上看,包括工程概預算在內的工程學內容偏少或缺失,實際工作中需要的包括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制圖系統等內容訓練不足等,都將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就業。
從甘肅省的現狀看,水土保持教育除了整體上比較薄弱外,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還存在著重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輕視專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問題。由于種種原因,甘肅省水利水電學校水土保持專業停招或轉型,目前只有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開辦水土保持專業,不能滿足行業對水土保持人才的需求。
首先,水土保持教育從教學體系、實踐體系等方面,表現出了人才培養與行業對人才需求的不相適應,這種不適應導致了學生的就業困難和行業的人才缺乏。其次,在教材體系建設上,雖然在本科教育層次上出版了一些國家“十五”規劃教材,但教材不夠全面和系統;而針對專科和職業教育的教材就更少,影響了該層次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導致了人才培養與行業對人才需求的錯位。再次,在人才培養中,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影響就業的重要因素,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屬于艱苦行業,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注重了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缺少在教書過程中育人、讓學生樹立專業信念和吃苦耐勞奉獻精神方面的內容。
我們邀請行業專家參與,于 2008年 7—8月深入水土保持行政管理部門、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一線、水土保持基層單位等27個單位進行了調查。與此同時,對水土保持專業 2000級至2004級的畢業生進行了電話調查和信函調查,共發出信函 236份,回函 132份。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聘請甘肅省水土保持局、黃河水利委員會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黃河水利委員會西峰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甘肅省治沙站、天水市水土保持局、定西市安定區水利水保局等 6個單位的 6名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對調查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結論見表 1。

表 1 水土保持專業社會調查分析的主要結論
水土保持生態類專業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純技能人才培養的中等職業教育,它是一種融知識與技能于一體的高職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既要能適應地方經濟和生態建設對應用型人才的靜態需求,又要能適應地方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變化對應用型人才的動態需求,因此水土保持生態類專業高職人才培養都應定位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滿足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一線需要的高層次的實用型、應用型、創新型水土保持專業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學生熱愛環境、具有強烈的職業意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工作作風,主要側重于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與監測等專業技能的培養,同時需對水利工程、生態農業建設、環境保護領域知識和一般技能有所掌握,以拓寬就業適應范圍;主要從事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與監測、水土保持方案制定和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林業生態建設、水文觀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工作。以此為依據,開發高職水土保持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整合相應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規格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如果人才培養不具體化為人才培養規格,就缺乏可操作性,無法落實到教學的全過程。本研究在分析水土保持專業人才需求現狀和用人單位對高職人才培養規格要求的基礎上,面向水土保持行業等企事業單位,開展典型崗位技術和崗位工作流程調研,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和崗位技術需求分析,確定水土保持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格,確定水土保持調查技術、水土保持監測技術、水土保持規劃技術、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等 4個崗位群。水土保持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格分析見表 2。

表 2 水土保持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格分析
在人才培養規格中,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不是相互并列而是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互動發展的整體結構,全面反映高職水土保持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本質與特征。對人才培養規格的分析,為水土保持專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訓條件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確定了方向。
[1]程洪,劉佳麗.高職高專水土保持生態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06(2):37-39.
[2]王青蘭.高職水土保持專業課程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8(10):150-151.
[3]張德喜,張志遠.高職水土保持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技能培養[J].中國水土保持,2003(9):42-43.
S 157
A
1000-0941(2011)06-0064-03
王具元(1977—),男,甘肅天水市人,講師,碩士,從事水土保持教學及管理工作。
2010-12-15
(責任編輯 趙文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