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軍,楊 莉,馬艷玲,陳 玲,包佑紅,閆文云
(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云南省自1989年首次發現成批HIV感染者以來,截止2009年10月底,全省共發現HIV感染者72939人(含外籍3192人)。近幾年由于加大監測檢測力度,每年新發現HIV感染者近萬人,值得一提的是,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VCT)已經成為發現HIV感染者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VCT門診自2002年開展工作以來,共檢測20002人份,檢測出5106(25.5%)份HIV抗體陽性,檢測陽性率從2002年的15.6%逐漸上升到2009年的29.6%。在咨詢過程中,常常有許多求詢者的暴露時間不足3個月,尚不能采用常規的HIV抗體檢測的方法,而這部分求詢者急于知道感染情況,會謊稱已過窗口期。為了及時發現處于窗口期的感染者,本研究嘗試采用集合PCR的方法對VCT人群進行HIV核酸檢測分析,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先把50份HIV抗體篩查為陰性的樣本集合成一份樣本,每10份樣本各取130ul混合組成1個二級集合,在5個二級集合中各取210ul混合組成1個一級集合。再用RT-PCR方法(COBAS Amplicor HIV-1 Monitor 試劑)檢測一級集合的HIV RNA,如果結果為陽性,則對5個二級集合檢測 HIV RNA,如果有陽性,則對該集合中的10個樣本分別檢測HIV RNA。如果為陰性則判為未檢測到HIV核酸。
對2009年HIV抗體篩查為陰性的VCT人群樣本及時進行集合PCR檢測,即每天分離陰性樣本的血漿并保存于零下20度冰柜中,每周進行1次集合并檢測HIV RNA,以保證及時發現感染者并通知陽性結果。在1600份集合樣本中檢測到1份HIV RNA陽性樣本,發現1個處于窗口期的HIV感染者,病毒裁量高達70萬copy/ml,對該人員的回訪調查中發現,他于檢測前2周有過1次高危性行為。在以后的追蹤隨訪中,我們連續觀察其HIV抗體、CD4和病毒載量變化情況,直到感染發生后6個月。通過6個月的追蹤隨訪,得到了新感染的各項指標的趨勢圖。其抗體陽轉時間約為1.5個月,窗口期內病毒量極高,在抗體陽轉時病毒量下降,隨后處于穩定上升階段。在急性感染期 CD4細胞有急速下降,在抗體陽轉時回升,以后逐步平穩。該例病人在感染HIV后6個月還有較高的病毒載量(60萬C/ml)和較低的CD4細胞數(385個/ul),預示病程進展可能較快,有待進一步觀察,結果見表1,CD4數量和病毒載量走勢圖見圖1。

表1 1例HIV感染者感染發生后的檢測結果

圖1 1例HIV感染者感染發生后CD4計數和病毒載量走勢圖
VCT的主要內容是鼓勵有危險行為的人進行自愿的而不是強制的HIV檢測,并在檢測前后為受檢者提供咨詢以及相應的支持和轉診服務,這樣不僅可以及時發現、治療和預防感染,以及為受檢者(特別是HIV感染者)提供心理、情感支持,而且還可促使受檢者減少危險行為,采取和保持安全行為。
HIV抗體檢測是判斷是否感染艾滋病的常用方法,但是卻存在感染窗口期檢測不到抗體、對早期感染者很容易出現漏檢的問題,而用PCR方法檢測HIV RNA 則可以發現早期的感染者[1]。雖然 PCR檢測技術有較高的敏感性,但是成本太高。由于窗口期的病毒量很高,稀釋100倍后也可以檢測到(最低檢測限為400copy/ml)[2],而我們所采用的是50份樣本的集合,相當于稀釋50倍,遠高于檢測的敏感限。所以用集合PCR的方法既能有效地檢測到窗口期的感染者,也可以降低成本,這對于血液篩查,保證用血安全性也是有重要意義的。在本次調查中,集合PCR方法可以降低檢測費用約96%。
核酸PCR檢測技術對HIV感染者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對懷疑有HIV感染但又缺乏確切的血清學依據的人群如HIV陽性母親所生的嬰兒、陽性患者的性伴侶、靜脈吸毒者和可疑的血清反應者均可以用核酸PCR檢測技術來確診[3]。由于集合 PCR的方法對檢測窗口期的感染者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成本較低等優點,因此適用于艾滋病流行地區的VCT人群,可以有效地發現及告知HIV早期感染者,從而控制艾滋病的進一步傳播。
[1] 姚 均,邵一鳴,何忠平,等.核酸序列擴增早期診斷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2,25(6):363.
[2] 潘品良,許文燕,張 麒,等.集合HIV RNA RT-PCR方法驗證及其在 IDUs中窗口期檢測的應用[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7,13(3):198-200.
[3]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S].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