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娟,張愛蓮
(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衛生人力資源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區域范圍內存在于衛生行業內部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各類衛生工作者(勞動者)的數量和質量的總和[1];是制定與實現國家衛生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衛生資源中最寶貴且最具活力的一種資源,其狀況直接影響人民健康水平和衛生事業的發展。衛生人力資源作為社會人力資源的組成部分,是反映一個國家、地區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2]。 山西省是我國的農業省,有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保護和增進農民健康,合理調整鄉鎮衛生院的人力資源,對于推進山西省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以山西省農村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力資源現狀為基礎,分析了山西省農村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和人員結構等,找出山西省農村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力資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為進一步探討如何建設鄉鎮衛生院人才隊伍、提高鄉鎮衛生院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充分發揮衛生院人力資源的作用提供參考依據。
研究對象為山西省11個地市的1238個鄉鎮衛生院。
采用普查的方法,向山西省11個地市的1238個鄉鎮衛生院統一發放“山西省各地市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基本情況”調查表,在調查人員指導下,由被調查機構負責人現場填寫,并統一收回。共調查1238所鄉鎮衛生院,收回問卷1238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1238份,有效率100%。
對所有問卷進行完整性、邏輯性和一致性的審核。用Excel建立數據庫,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1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基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1238所鄉鎮衛生院。其中,中心衛生院有447所,一般衛生院有791所,衛生服務人口數為26933279人,每千人口擁有的病床數為 0.95 張,每千人口擁有的衛生人員數1.28人(見表1)。

表1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基本情況
2.2.1 性別構成
本次調查在崗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34585名,男性15242名,占44.1%,女性19343名,占55.9%,男女比為0.79∶1。
2.2.2 年齡結構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年齡范圍在21歲~59歲。其中30歲以下者8919人(占25.79%),30歲~年齡段13214人(占38.21%);40歲~年齡段7893人(占22.82%);50歲及以上者4559人(占13.18%)(見表2)。
2.2.3 職稱結構
衛生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者75人,約占0.22%;具有中級職稱者5391人,約占15.59%;具有初級職稱者21961人,約占63.50%;其他(不具有專業技術職稱者)7158人,約占20.70%(見表3)。

表2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人員年齡結構

表3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人員職稱結構
2.2.4 學歷結構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在職衛生人員3458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2872人。在職衛生人員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276人,約占衛生人員的0.80%;具有大專學歷的5221人,約占衛生人員的15.10%;具有中專學歷及相當于中專水平的22982人,約占衛生人員的66.45%;中專以下學歷者6106人,約占衛生人員的17.66%(見表 4)。

表4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人員學歷結構
目前,山西省共有鄉鎮衛生院1238個。其中,全民所有制性質384個,集體所有制性質1044個(見表5)。這些機構中,屬于財政全額撥款的6個,差額撥款的1409個,自收自支的12個(見表6)。全省鄉鎮衛生共有在職人員34585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人員14249人,大集體所有制人員8686人,小集體所有制人員11650人。山西省享受全額撥款工資的人數僅為715人,差額撥付30558人,另有3312人的工資需要單位自籌(見表7)。

表5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性質

表6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財政撥款情況

表7 山西省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來源

表8 山西省衛生人員密度
山西省11個地市鄉鎮衛生院在職衛生人員34585人,每個地區鄉鎮衛生院擁有的衛生人員總數約3144.09人。其中有5個地區的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數達不到平均水平。從山西省衛生人員密度來看,臨汾市的衛生人員密度最大,每平方千米擁有衛生人員為2.69人;其次為大同市,每平方千米擁有衛生人員為0.80人,而山西省每平方千米擁有衛生人員僅為0.21人,說明山西省衛生人力在11地市的分布不平衡,因此需對各個地市的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數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農村居民對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的需求(見表8)。
《2006中國衛生人力報告》,2005年我國東、中、
西部地區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分別為4.05人、3.27人和3.02人,據《山西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山西省總人口3374.5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923.16萬人,占總人口的56.99%。按山西省鄉鎮衛生院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4585人來計算,山西省農村每千人口擁有的衛生人員數1.28人,可見山西省衛生技術人員存在總量不足的問題。
一般來說,人員年齡結構呈橄欖型分布,從中間向兩邊逐漸減少,即人員應以35歲~45歲年齡組為中心向兩邊逐漸減少最好[3]。這樣的年齡結構老、中、青梯度合理,能夠通過衛生院自身人員的傳、幫、帶,使鄉鎮衛生院的業務能力能夠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一定水平,有利于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的長期發展。但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山西省鄉鎮衛生院的在職人員年齡趨向于年輕化,這并不符合人員年齡結構呈橄欖型分布的情況。因此,山西省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有待于做進一步的調整,來適應衛生人力的可持續發展。
從山西省鄉鎮衛生院現有人員學歷和職稱結構來看,全省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中大學本科學歷僅占0.80%,大專學歷也僅占15.10% ,具有高級職稱者75人,占衛生人員的0.22%,中級職稱者5391人,占衛生人員的15.59%。另外還有7158人不具備任何職稱,但仍在鄉鎮衛生院從事衛生工作。而《2006中國衛生人力報告》中國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中,本科以上分別占1.3%和1.8%,大專學歷分別占19.5%和20.3%,高級職稱分別占0.8%和0.4%,中級職稱分別占12.9%和11.5%。說明山西省鄉鎮衛生院人才結構和人員學歷偏低,鄉鎮衛生院人才主要停留在初級層面上,而這種人員的學歷和職稱結構不合理就容易導致鄉鎮衛生院服務質量差,難以讓居民信賴,這正是造成山西省各大醫院人滿為患,而鄉鎮衛生院就醫人員卻人煙稀少的原因之一。
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鄉鎮衛生院屬于財政全額撥款的只有6個分別在柳林縣、保德縣和高平市。財政差額撥款的1409個,自收自支的12個。山西省能享受全額撥款工資的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人數僅為715人,占鄉鎮衛生院職工總數的2.07%,差額撥付30558人,占鄉鎮衛生院職工總數的88.36%,另有3312人的工資需要單位自籌。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基本工資缺乏保障,最低的月均僅200元。由于政府對鄉鎮衛生院人力方面的投入不到位,多數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迫于經濟壓力而求生存,在為居民提供衛生服務時存在重醫療輕防保,公共衛生管理職能弱化的現象。
財政預算撥款是保持農村衛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各級財政對衛生投入的增長幅度應不低于財政支出增長幅度。但是據統計,2006年山西省完成財政總收入1048億元,比上年增長38.2%,一般預算支出912億元,比上年增長25.06%。衛生事業投入為22.4億元,增長18.84%,既低于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又低于一般性預算支出增長比例。可見山西省對農村衛生經費投入不足,因此,要適當增加農村鄉鎮衛生院的財政撥款,撥款額度應達到每個鄉鎮衛生院的職工都享有全額工資的幅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進而提高衛生院的衛生服務水平。
衛生事業的發展是政府行為[4]。因此,各級地方政府應當充分認識到鄉鎮衛生院在農村衛生事業和社會與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而制定出有利于引進人才,穩定隊伍的優惠政策并切實加以落實。調查顯示,山西省農村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隊伍很不穩定,人才流失嚴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離退休人員得不到及時補充,醫學院校畢業生很少進入鄉鎮衛生院工作;另一方面許多具有一定水平的年輕力強的專業技術人員不斷地流到大中城市的公立醫院,他們與原單位僅僅保持著檔案管理關系,而事實上已經不在鄉鎮衛生院工作。因此,政府一要制定有利于鼓勵醫學院校優秀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和吸引城市醫務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優惠政策;二要擬定鄉鎮衛生院編制及實際使用情況,采取措施清理被非專業人員占用的編制,以及不在鄉鎮衛生院提供服務,卻占用編制的衛生服務人員。通過政策傾斜,鼓勵和吸引醫學院校畢業生,城市衛生機構在職或離退休衛生人員、外地優秀醫務人員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5],為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力的發展提供保證。
[1] 梁萬年,郝 模.衛生事業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2] 崔志英,鄭建中.大同市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8,28(5):351-354.
[3] 李趙斌.醫改背景下我國鄉鎮衛生院的資源配置與利用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9,28(5):31-33.
[4] 雷 鳴,賀 加.云南省農村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現狀調查[N].昆明醫學學報,2008,29(3):47-50.
[5] 周 杰,高 霞.上海市金山區鄉村醫生現狀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8,27(4):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