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文,許 瓊,汪 洋,劉 炘
(武漢市兒童醫院藥學部,湖北武漢 430016)
抗感染藥物是臨床上使用量較大的藥物之一,特別是在兒童醫院,由于兒童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高,抗感染性藥物的使用量更大。然而,因抗感染藥物濫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升高、藥物不良反應增加及住院費用上漲等現象在各級醫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為了解和掌握我院住院部抗感染藥物的使用狀況,為下一步對臨床使用抗感染藥物提出針對性較強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本文對2009年1~12月我院住院部所使用的各類抗感染藥物進行匯總分析。
從武漢市兒童醫院住院藥房管理系統統計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院各病區所用的各種抗感染藥物(包括抗生素類、抗病毒藥類、抗真菌藥、抗結核藥及喹諾酮類)的規格、數量及價格。
分別采用金額統計法和用藥頻數統計法進行匯總。其中,金額統計采用的價格為各藥物的零售價,從“金額排序前10位的抗感染藥物”和“抗菌藥物各類別銷售金額”兩個方面進行匯總;用藥頻數統計法采用的限定日劑量(DDD)以各藥品說明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西藥)2005版》以及《新編藥物學》(第17版),結合兒童??萍膊〉挠盟幜晳T為參考,確定藥物的DDD值,同一品種不同規格和品牌的藥品折算成克后求和為其年總消耗量,將各藥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該藥的DDD值得出該藥的使用頻度(DDDs),以此分析抗生素的消耗趨勢。
分別統計口服類抗感染藥物、注射類抗感染藥物及其他藥物2009年銷售金額,并計算其百分比,結果見表1。

表1 抗感染類藥物年銷售金額及其百分比
抗感染藥物各類別銷售金額、金額排序前10位及用藥頻度排序前10位的抗感染藥物的結果分別見表2~4。

表2 注射抗感染類藥物各類別年銷售金額

表3 金額排序前10位的注射類抗感染藥物
表1顯示,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的抗感染類藥物的年銷售金額占醫院藥品總銷售金額的48.48%,與王剛等[1]報道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48.17%~51.88%相近,但大于文獻報道的30.40%[2],可能與我院系兒童醫院,小兒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較高有一定的關系;但過高的抗感染藥物使用量也提示抗感染藥物在臨床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使用傾向。調查發現,抗感染藥物的使用以靜脈給藥方式為主,口服抗感染藥物使用極少,以注射類以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為主,使用率最高的為二線抗感染藥物美洛西林/舒巴坦,與彭翠英等[3]的報道類似。表3、4顯示,金額排序前10位的藥品中有9種屬于β內酰胺類抗感染藥物,DDDs排序前10位的藥品中有8種屬于β內酰胺類藥物,全部48種注射抗感染藥物中有28種屬于β內酰胺類,無論是在抗感染藥物的年銷售金額比還是其構成比均與成人醫院有所不同,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在我院臨床的廣泛使用與其具有抗菌譜廣、殺菌力強,除極少數患者易引起過敏反應外,很少有其他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的特點有關,可能是考慮到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耳、腎毒性和喹諾酮類藥物對兒童的軟骨損害。本調查發現,此兩類藥物在我院病區的使用量十分有限。筆者從臨床了解到,這兩類藥物的使用主要是針對重癥患兒,且是在家長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的前提下才使用。

表4 用藥頻度排序前10位的抗感染藥物
夫西地酸自20世紀70年代左右開始進入臨床用于革蘭陽性菌感染的治療,因體外實驗顯示其易產生耐藥,故長期以來僅在少數國家和地區使用。近年來,丹麥等夫西地酸使用較多的國家陸續報道,其在臨床應用中耐藥性并未見明顯增高[4]。我院也于2007年引進夫西地酸鈉注射劑供臨床使用。夫西地酸鈉為窄譜抗生素,對其敏感的細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及肺炎鏈球菌等,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心內膜炎、骨髓炎、肺炎及社區獲得性皮膚感染。革蘭陰性桿菌對本品耐藥,因此對于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引起的各種感染無效。據文獻報道和我院近年來從臨床標本分離的細菌類別來看,各種兒童細菌感染中,革蘭陽性菌占30%~40%,革蘭陰性菌占60%~70%。據此推算,如果臨床醫師嚴格按照說明書所規定的適應證來選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鈉,其DDDs的排序應是處在一個合理的位置;而本次調查發現,夫西地酸鈉DDDs排序占第2位,金額排序占第8位,說明其在我院使用量較大,臨床上可能有一定的濫用傾向,應引起重視。
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占DDDs排序的第3位,說明這種藥物在我院臨床上的使用量也較大。利巴韋林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對至少12種DNA病毒和10種RNA病毒有抑制作用,且價格便宜,這可能是其臨床使用率較高的原因;但利巴韋林自20世紀80年代上市以來,雖然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兒科試用于各種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秋季腹瀉、水痘、支氣管炎和肺炎、流行性結膜角膜炎等,但文獻報道的臨床觀察結果大多系小樣本量且缺乏嚴格的隨機對照[5-7],其療效是否確切尚需進行更大規模的多中心隨機對照實驗進行驗證。因此,我院臨床利巴韋林大量使用可能更多地只是起到安慰劑的作用。長期、大量使用利巴韋林會導致病毒耐藥性增加和不良反應增多,故應規范利巴韋林的臨床使用。
綜上所述,我院住院部抗感染類藥物使用的品種結構基本合理,但臨床在抗感染藥物具體品種的選擇應用上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現象,應加強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的宣傳教育,將抗感染藥物的合理使用納入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制訂一定的獎懲措施,切實扭轉抗感染類藥物的濫用現象。
[1]王剛,劉恩梅,陳沅,等.2005-2006年抗生素應用與細菌耐藥監測狀況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7):581-586.
[2]魯義東,王玉山,許杜娟,等.合肥市某三甲醫院2009年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抗感染藥學,2010,7(2):132-134.
[3]彭翠英,何周康,尤燦.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調查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0,16(1):42-44.
[4]周紅霞,張永信.夫西地酸的再評價[J].世界臨床藥物,2003,24(12):725-728.
[5]劉麗欣,王岳.利巴韋林臨床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35):5542-5543.
[6]蔣艷,蔣麗.病毒唑治療毛細支氣管炎115例[J].四川醫學,2005,26(2):133.
[7]張莉瓊,梁艷華,閆瑜珍.利巴韋林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1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