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霍玉竹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藥劑科,遼寧沈陽 110023)
近年來,人們對生命質量和衛生保健期望值越來越大,抗高血壓藥物的選擇除降壓外還要保護靶器官、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危險性。隨著流行病學的深入調查及藥物經濟學的廣泛研究,抗高血壓藥物的費用、品種、數量都在發生著變化。現將我院2008年與2009年抗高血壓藥的應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旨在找出臨床用藥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資料來源于我院藥庫的藥品管理系統,調出2008年與2009年各種抗高血壓藥的出入庫記錄,對藥品名稱、規格、零售價、每年出庫數量、每年用藥金額進行統計。
統計2008年與2009年各類藥物的年消耗金額及占抗高血壓藥物消耗總金額的百分比進行排序,比較各藥物的用量情況。以DDD為基礎,計算各藥用藥頻度與日用藥金額并進一步分析和討論。
藥物的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根據WHO規定的“規定日劑量”,對無規定的藥品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2]和藥品說明書結合臨床實際應用采用其主要適應證劑量來確定。DDDs即用藥頻度=每個品種的年應用數量(片)×規格/DDD值,DDDs值越大,說明此種藥物使用頻度越高。日用藥金額(元)=某藥的總金額/該藥的DDDs[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2]和《新編藥物學》(第 16 版)[3]的分類標準,當前應用的抗高血壓藥主要包括以下幾類:①鈣拮抗藥;②ACE抑制藥;③β受體拮抗藥;④α受體拮抗藥;⑤沙坦類;⑥血管擴張藥;⑦利尿藥等。
見表1。
見表2。
從表1可見,我院抗高血壓藥物共有5大類14種藥品。其中居用藥金額排序首位的藥品為ACE抑制藥,大規模循證醫學實驗為ACEI用于高血壓6大強適應證提供了有效的證據[4]。2008年比例十分明顯,占有69.74%的份額,但在2009年比例有所下降,這可能由于其引起干咳的不良反應限制了用量;鈣拮抗藥(主要是硝苯地平控釋片)比例從2008年的18.54%增加到2009年的33.98%;沙坦類藥物多為合資進口藥、價格較高,但因具有改善心力衰竭、減輕心肌肥厚、減輕醛固酮的分泌作用和藥物不良反應小的特點,對高血壓合并腎病或糖尿病腎病有保護作用,可用于不耐受ACEI的患者[5],因此沙坦類藥物在我院的應用呈良好的上升趨勢,除品種從2008年的1種增加至2009年的3種外,纈沙坦2009年用藥頻度是2008年的3倍,2009年金額排序比為1,證明此類藥物應用前景良好。

表1 2008~2009年各類抗高血壓藥物銷售總金額排序(元)Tab.1 Ranking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sale amount during 2008-2009(yuan)

表2 2008年~2009年各種抗高血壓藥物金額排序、DDDs排序及序號比Tab.2 Ranking of sale amount,DDDs and ratio of ranking number between sale amount and DD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during 2008-2009
從表2可見,福辛普利鈉、氨氯地平雖然費用較高,但使用率都很高,它們能24 h平穩降壓、有效防止靶器官的損害。反映出患者消費更加理性,對質優價高的藥品,雖然直接治療成本增高,但患者相關的間接成本(如治療周期、住院天數、陪護花費、誤工費等)卻減少,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以較高的醫療費用而得到最好的醫療效果[6]。硝苯地平控釋片(我院使用的主要是拜新同)2009年與2008年相比無論是用藥金額還是DDDs都是增加最為顯著的藥品。我院為沈陽市醫療保險定點醫院,醫保患者逐年增加,僅特病患者人數就從2008年初的3 350人上升至2009年的5 000人,其中大多數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或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鈣拮抗藥具有明顯地降壓和抗心絞痛的作用,不妨礙糖和脂的代謝,硝苯地平控釋片口服后,血藥濃度逐漸增加,約6 h達平臺,波動小,可維持24 h[7],因靶器官損害與晝夜24 h血壓的關系較其與一次性隨測血壓關系最為密切,應盡可能根據24 h動態血壓測定結果選用長效降壓藥或緩/控釋制劑,以達到24 h血壓控制[6]。這些特點導致硝苯地平控釋片成為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的首選用藥之一,銷售量逐年增加。
本組資料分析表明ACE抑制藥、鈣拮抗藥、沙坦類藥物是目前我院治療高血壓的主要藥物,隨著藥物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長效制劑、患者依從性好的緩/控釋抗高血壓藥物逐漸成為臨床用藥的一種趨勢。
[1]李學萍,劉曉婕.門診血脂調節藥應用分析[J].中國藥學雜志,2008,43(5):397.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與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79-180.
[3]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92.
[4]張京春,陳可翼.關于美國JNC-7高血壓指南的評述[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23(10):724-726.
[5]中國高血壓聯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高血壓雜志,2000,8(2):103.
[6]梁竹,劉召平,張傳霞.濟南軍區總醫院5年來抗高血壓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4,13(6):370-371.
[7]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四川美康醫藥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藥物臨床信息參考[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