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多,張 玲,馬微微,郭洪霞
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外科,北京 100853
直腸癌作為人體消化道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地危害了人類的健康。當前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即Mile’s術),在患者接受該手術之后往往會在其腹壁做永久性的結腸造口[1],通俗的說也就是永久性人工肛門。然而這會使患者產生較為強烈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在生理上會感覺不適,在心理上不能接受這種類似于“人造肛門”的東西,易出現憂慮、厭惡以及反感等緊張的情緒。由于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創傷,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的生活質量。筆者選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結腸癌患者78例,將其中的一組患者(39例)作為心理干預的對象,主要實施了綜合性的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護理以及認知行為治療和社會支持護理等。通過對兩組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分析,得出心理干預對于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具有促進作用,且能夠提高其生活質量這一結論。
選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直腸癌根治伴結腸造口術患者78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務39例。所有患者均經過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其中,男45例,女 33 例;年齡 20~74 歲,平均(56.3±11.2)歲。腺癌 56 例,黏液腺癌22例。兩組在年齡、性別、職業、婚姻狀況、經濟狀況、造口天數以及受教育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以及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為期4個月(在這4個月的時間中,包括住院時間以及出院后的一些心理輔導,如電話隨訪、開展造口患者聯誼會等)的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護理:①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主要在造口護理、腸道訓練和飲食指導等方面給予指導和信息傳遞。健康教育采取如下的形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個別宣教和集體治療,與此同時配合發放書面的宣教材料。根據患者的自身特點介紹相關知識和心理調適技術,使患者掌握調整負性情緒的技巧,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患者自我控制感和安全感。同時要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積極主動配合治療[2]。②支持性心理護理。與干預組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積極地探索其存在的心理矛盾,護理人員應該以支持性的語言和行為來影響患者,以交談和暗示等手段來改變患者不正確的認知和情緒障礙。③認知行為療法。與患者進行更進一步交談,目的是為了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在交談的基礎上教會患者一定的行為訓練和心理應對策略和技巧,并幫助患者消除癌癥治療和康復期間的消極和歪曲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可以采取如下的幾種療法:應對技巧訓練、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音樂療法和意象療法、生物反饋法等認知行為技術[3]。
對于經過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對照組以及實施綜合性護理的干預組,在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 (SDS)對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科學地評定。主要的程序為:患者先自評,然后將原始分換算成量表分,主要上限為我國常模。由我國常模的上限量表分為主要依據可知,SAS量表分在50分以上表明患者有焦慮癥狀,SDS量表分在53分以上表明患者具有抑郁癥狀[4]。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s,分)Tab.1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s,point)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s,分)Tab.1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s,point)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SDS SAS 3939干預組對照組t值P值--63.01±4.5662.12±6.090.132>0.0543.23±5.6559.31±5.3215.246<0.0151.24±4.7151.23±4.320.302>0.0542.89±4.6048.33±4.234.763<0.01
采用SPSS 15.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分析。實驗數據的形式以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計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可見,經過干預后,干預組的SDS和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t=15.246,4.763,P<0.01)。
據報道,直腸癌患者在接受結腸造口手術(Mile’s術)之后,改變了患者原有的正常排便方式且不能夠隨意進行排便控制,從而對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交往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很容易造成患者自尊低下和社交障礙等嚴重的心理變化,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5-6]。通過對本組患者的心理干預,干預組和對照組前后的SDS和SAS評分明顯高于國內常模,這與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證明了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多數存在著心理憂郁和焦慮、自尊心嚴重受挫等心理障礙。因此,筆者認為,護理人員十分有必要對伴有情緒障礙的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由以上方法的制訂以及結果的分析可以知道,心理護理對于改善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上述研究主要包含了心理干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護理以及認知行為療法等),結果顯示,干預組經過心理干預后,其SDS和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這就說明了對患者進行綜合性的心理護理對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1]李華萍.有效溝通對直腸癌Mile’s手術患者焦慮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5):1068-1069.
[2]李燦輝.心理護理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學,2010,5(13):185-186.
[3]孟寶親,房雪蓮.直腸癌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心理問題及對策[J].現代腫瘤醫學,2006,14(8):1036-1037.
[4]李燦輝.心理護理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0,12(13):78-79.
[5]覃惠英,尤黎明,鄭美春,等.家庭護理干預對提高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18.
[6]王長虹,叢中.臨床心理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