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慶
2010年9月《中國經營報》上有一篇報道,標題是“外資爭購中國大米圖謀市場定價權”。由于外資沖破了國有企業對市場糧油價格的定價權,有糧油行業專家預計今年稻米收購價格可能達到每公斤2.6元到3.0元,高于去年同期晚稻價格的2.5元/公斤。糧食收購價格的上漲,短期內有利于提高農民種植糧食收入水平,長期考慮是否對我國農業發展有幫助還不可知,但是外資進入糧油市場是攫取隱藏在糧油行業商機中的穩定利潤。
我國糧油配給制度取消以后,著名的四大糧商怎么可能錯失糧油生產經營市場化商機呢?9月18日,中國日報網報道,美國農業部在東北中心城市沈陽設立了第五家辦公室。據財政部網站消息,中國2010年農產品將繼續履行關稅減讓承諾至平均稅率15.2%。至此,美國從關稅到經營機構戰略布局,已經進入到中國最核心的糧油行業。
農業改革開放是想要引進外資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服務,引進市場競爭機制,使農產品價格穩定,進口外國農產品讓農產品價格略有下降,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我們的政府應該如何應對國際上世界貿易組織一半以上成員國對華反傾銷投訴,如何防止地方保護主義繼續抬高糧油、蔬菜等農產品價格?本文認為,應建立、健全糧油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能夠讓政府部門對企業與市場信息快速反應。今年7-8月份,我到沈陽的一家糧油有限責任公司搞調研,準備與企業合作研發糧油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我們現在愿望很強烈,甚至是用強制性的手段,讓員工自主開發并使用財務會計信息管理商務平臺來做業務。”企業總經理語氣堅定。為什么要建立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我對比國外的糧油企業管理模式做了分析。這家企業成立已經15年,是一個集糧油收購、儲存、加工、銷售、農特產品、物流配送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集團。在國有糧食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時,最終完成整體企業改制。業務覆蓋東北三省,董事長常年在各省之間穿梭,希望把這些零散的糧油購銷調存經營業務,集成到財務會計管理信息系統上。糧油購銷市場全面放開后,糧油行業布局和結構“小而散”,無序競爭使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空間狹小,需要財務會計管理信息系統向糧食管理部門提供適時數據。在國際市場上,沈陽的這家企業糧油生產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生產和流通渠道不發達,無法形成與美國及歐盟那樣的社會化大生產規模效應,采購、生產、銷售成本高,生產率低于發達國家,嚴峻形勢下糧油企業難以與發達國家企業競爭。
我國政府如何應對糧油等農產品全球化挑戰?參考外國在抑制農產品價格上漲方面措施及其效果,國內外的經驗有以下幾條:
1.主動使用農產品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靈活運用WTO農業保護條款。保護國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市場,使之免受少數農業發達國家的單邊貿易行動和農業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
2.有效利用國際農業資源與市場。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生產合作,充分利用與WTO多數成員國無條件貿易最惠國待遇,增進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優勢。
3.擴大我國農產品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利用國外削減農產品貿易補貼和減少非關稅貿易壁壘,保持農產品進口與出口的結構性平衡。
4.建立、健全糧油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對企業采購、加工、銷售、庫存及價格變化情況的信息監測,加強對糧油供求形勢、市場價格的預測分析,提高糧油等農產品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為政府糧食安全預警、宏觀調控提供準確信息和科學依據。
糧油價格關系到國計民生,平抑糧油價格戰略性問題,把建立、健全糧油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納入到農業信息化內容中是關鍵。我國糧油流通企業是來自傳統行業的公司,以前的手工做單、手填票據不必全部摒棄,但還是要努力培養每一個員工的信息化素質。對于多年來已經習慣用傳統方式運作的糧油企業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政府糧食主管部門而言,農業信息化主要內容也不應該僅僅包括農業技術信息化、農業環境信息化和農業經營信息化。而應當把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納入到農業信息化內容中。
企業會計核算口徑正在與國際接軌,農產品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巨大。分析國際糧油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企業管理制度成熟,糧油生產技術先進,成本核算準確迅速,收購價格戰略,營銷策略有力。因此我們把糧油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分為三大模塊,糧油企業會計信息模塊、財務信息模塊和管理信息模塊,每個模塊既相對獨立運行,又相互聯系影響。
這套糧油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設計,不要求糧油企業必須使用計算機才能使用,對于手工計賬,人工傳遞報表、管理信息的中小企業同樣適用。多數情況是員工希望信息系統適應自己的工作模式,也既在不同的模塊內部實現半自動化。

會計信息模塊為財務信息模塊提供基礎數字。數字是反映企業經濟業務的記錄符號。國家糧食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八條規定,《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和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經過與財政部共同協商,對糧食企業會計核算補充一些特殊業務的核算內容,制定了《關于糧油有關業務會計處理的規定》。“統一規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糧油(含飼料,下同)經營、儲存、運輸、加工、進出口等活動的企業(以下簡稱“糧食企業”)的糧油有關業務(包括糧油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加工、進出口等)的會計核算。”糧油企業按照這一規定建設會計信息模塊。
會計信息模塊的設計,仿真的手工會計信息模塊適合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國情。按照稅務機關的要求,從2010年10月起多數企業會計統一使用“辦稅通”網上報稅系統(http://218.25.48.199),購買掃描儀使用企業增值稅發票網絡認證系統,包括原來已經使用的大額增值稅計算機打印申報系統,糧油企業會計信息模塊的數字輸出已經實現了計算機網絡信息化。輸出的會計報表給財務信息模塊,會計數字經過加工形成財務分析報告。會計信息模塊數據流設計為輸入、輸出和存儲三個階段。在會計數字輸入和存儲階段,使用已經配備的計算機、打印機和掃描儀設備,組織具有計算機知識和熟悉財務會計業務的人員,自主開發或者購買會計軟件,可以完整實現會計電算化信息模塊。如果在會計數字輸入和存儲階段,保留會計憑證、會計賬薄,紙介質存儲,會計信息模塊還是半自動化的仿真模塊。
財務信息模塊為管理信息模塊提供財務數據。數據是反映企業會計數字的性質、形態、結構和特征和符號。財務信息模塊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財務分析,接收來自會計信息模塊的會計核算和報表數字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采用一系列專門的統計學分析技術和數學計算方法,輸入糧油行業和本企業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和經營活動的財務計劃指標,評價糧油行業和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衡量現在的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輸出財務分析報告給管理信息模塊,財務數據再經過加工,管理層生成決策信息。

財務信息模塊從本企業的財務報表開始,中間的糧油企業財務報表分析過程,由比較、分類、歸納、分析和綜合等步驟和方法組成,對比糧油生產銷售行業個體與總體運營情況、資產管理、成本費用、盈力能力、風險程度等各方面給出分析,并對企業的各項財務計劃指標給予了比較財務分析。對糧油行業和本企業的運營做出判斷提供情報。財務分析報告對于投資人和政府把握糧油行業生產和經營動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管理信息模塊接收企業內部財務數據和糧油市場數據,經過加工輸出決策信息。糧油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應該為政府提供看得懂的信息,而不是只有專業人士使用的數字和數據。因此系統提供稅務局需要的糧油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數據信息,向政府糧油主管部門提供需要的市場信息和糧油企業財務分析報告,政府按照糧油事權和責任分類制定糧油政策。
外資在糧油市場里某一農產品起主導的作用的時候,糧油市場就會出現不正當競爭,甚至影響糧食安全。政府不應當只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應該是掌握糧油企業財務會計信息才能讓百姓不慌。實踐證明,誰擁有糧油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并能合理地利用信息,誰就能在糧油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所以我建議在政府與企業間建立、建全糧油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對企業采購、加工、銷售、庫存及價格變化情況的信息監測,加強對糧油供求形勢、市場價格的預測分析,提高糧油等農產品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為政府糧食安全預警、宏觀調控提供準確信息和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