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榮菊
(云南省宣威市中醫(yī)醫(yī)院內一科,云南 宣威 655400)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是當前世界各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無論從發(fā)病還是死亡病例來看均已成為全球首位的癌癥[1],是目前人類因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2]。非小細胞肺癌在確診時,70%已喪失了手術的機會,臨床上對此病多采用聯(lián)合化療[3]進行治療。TP(紫杉醇+順鉑)方案是公認的治療該病的一線化療方案,但在臨床運用中常常出現(xiàn)一系列毒副反應,使患者難以耐受進一步治療。提高化療的療效,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已成為現(xiàn)實而嚴峻的課題。筆者于2008年9月~2010年 10月采用三參補肺湯聯(lián)合 TP(紫杉醇+順鉑)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0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所有60例病例均為2008年9月~2010年10月期間本院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32~72歲,中位年齡54.6歲;鱗癌 18例,腺癌9例,鱗腺癌3例;3b期14例,4期16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29~73歲,中位年齡52.9歲;鱗癌 15例,腺癌 11例,鱗腺癌 4例;3b期18例,4期12例。2組在性別、年齡、病理分型、疾病分期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且全部病例均經胸片、CT等影像學檢查及病理細胞學檢查證實為3b~4期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者。中醫(yī)證候診斷符合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2002年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中醫(yī)辨證屬氣陰虧虛證。所有病例Kamofsky(卡氏)評分均≥60分,無心、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嚴重疾病,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試驗前1個月均未行抗腫瘤治療,也未服用影響血象、免疫功能的藥物。
治療組采用三參補肺湯治療,藥物組成:太子參30 g,南沙參 20 g,北沙參20 g,黃芪30 g,麥冬 20 g,天門冬20 g,仙鶴草 30 g,白術15 g,杏仁9 g,夏枯草15 g,甘草6 g,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21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服用2個療程。同時行TP(紫杉醇+順鉑)方案化療: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 L+紫杉醇135mg/m2,靜脈滴注,第1 d(大于4 h);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 L+順鉑30 mg/m2,靜脈滴注,第1~3 d,每日1次;同時配合水化。紫杉醇治療前30m in予茶苯海明100 mg,口服;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肌肉注射;0.9%氯化鈉注射液40 m L+泰胃鎂400 mg,靜脈注射。每21 d為1個療程,第22 d起行第2療程,觀察治療2個療程。對照組予TP(紫杉醇+順鉑)方案化療加中藥安慰劑用法、療程同治療組。中藥安慰劑:血糯米甘草湯(血糯米50 g+甘草 9 g)。
3.1 觀察指標
3.1.1 中醫(yī)證候 根據原發(fā)性肺癌癥狀分級量化表[4]計分,治療前后各觀察記錄1次。顯著改善:治療后分值比治療前分值下降>70%;部分改善:治療后分值比治療前分值下降30%~70%;無改善:治療后分值無改變或比治療前分值下降<30%。
3.1.2 生活質量(卡氏評分) 治療前后各觀察、記錄1次。提高:治療后分值提高10分或以上;降低:治療后分值減少10分或以上;穩(wěn)定:治療后分值增加或減少<10分。
3.1.3 免疫指標(自然殺傷細胞:NK、T細胞亞群:CD3、CD4、CD8) 治療前后各觀察、記錄 1次。提高:治療后比治療前上升 10%;下降:治療后比治療前降低10%;穩(wěn)定:治療后比治療前上升或下降不足10%。
3.1.4 體重變化 治療前后各測定1次。增加:治療后體重增加≥1 kg;下降:治療后體重減少>1 kg;穩(wěn)定:治療后體重變化<1 kg。
3.1.5 不良反應 每周至少檢查血、尿、糞常規(guī) 1次;每3周至少檢查肝腎功能、心電圖1次;隨時觀察、記錄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并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抗癌藥物急性或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進行評定[5],分為0~4度。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0.0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配對或組間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 Radit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 腫瘤變化情況:治療前后各以X線胸片或CT檢查測量1次。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實體瘤療效標準[6]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
4.2 治療結果
4.2.1 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見表 1。

表1 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例(%)
4.2.2 2組生活質量(卡氏評分)比較 見表 2。

表2 2組生活質量(卡氏評分)比較 例(%)
4.2.3 2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自然殺傷細胞:NK、T細胞亞群:CD3、CD4、CD8)變化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各免疫指標(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T細胞亞群:CD3、CD4、CD8)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對照組在某些指標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NK細胞、T細胞亞群)比較

表3 2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NK細胞、T細胞亞群)比較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CD+3/% CD+4/% CD+8/% CD+4/CD+8 NK/%治療組 30治療前 63.56±5.89 38.66±7.45 30.05±6.75 1.26±0.36 11.6±5.83治療后 86.81±6.59* 54.36±8.43* 25.37±5.76* 1.97±0.62* 19.75±6.11*對照組 30治療前 64.18±6.44 40.05±6.98 31.40±6.55 1.34±0.42 12.09±6.15治療后 65.77±6.93 41.78±7.43 29.55±5.88 1.17±0.36 11.25±6.74
4.2.4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

表4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2.5 2組體重變化比較 見表5。

表5 2組體重變化比較 例(%)
4.2.6 2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 見表6。治療組惡心嘔吐總發(fā)生率和3、4度發(fā)生率分別為60%和16.67%,低于對照組的93.33%和63.33%(P均<0.05);治療組血紅蛋白總下降率和3、4度下降率分別為20%和 0%,低于對照組的46.67%和30%,(P均<0.05);治療組外周血白細胞總下降率和 3、4度下降率分別為26.67%和3.33%,低于對照組的70.00%和33.33%,(P均<0.05);治療組血小板總下降率和3、4度下降率分別為 43.33%和 6.67%,低于對照組的80.00%和36.67%,(P均<0.05);治療組 Bun/Cr異常升高總發(fā)生率和 3、4度發(fā)生率分別為10%和0%,低于對照組的13.33%和3.33%,(P均>0.05);治療組轉氨酶↑總發(fā)生率和3、4度發(fā)生率分別為6.67%和0%,低于對照組的 26.67%和 6.67%,(P均<0.05)。

表6 2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 例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且患者就診時,往往疾病已到晚期,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治療效果較差。近10余年來,隨著分子靶向藥物的興起,治療效果有所提高,但最終靶向治療也不能完全脫離傳統(tǒng)化療,所以,對晚期肺癌而言,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還代表著當今治療的方向。但單純化療往往會出現(xiàn)一系列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并以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質量為代價,并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加速疾病本身的進展。因而近年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存期已成為晚期肺癌臨床治療和臨床研究的獨立的終末評價指標和目前追求的治療目的[7]。
肺癌屬于中醫(yī)學“肺積”、“咳嗽”、“胸痛”等范疇。肺癌的病機相當復雜,目前尚無統(tǒng)一觀點[8]。筆者在長期臨床中觀察到,晚期肺癌患者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短氣、頭暈、面色萎黃等氣虛表現(xiàn),又有口干、低熱、盜汗、便秘等陰虛癥狀,因而認為氣陰虧虛是該病的主要病機。蓋因素體虧虛,正氣不足,肺氣虛損,則邪易內侵。外邪蘊肺,日久化熱,熱與津搏,耗傷陰津;蒸液為痰,炙絡為瘀,氣陰愈虧,痰瘀愈甚,相互搏結,日久則發(fā)為本病。
三參補肺湯以黃芪、太子參補脾益肺,益氣養(yǎng)陰共為君藥;以南北沙參、天麥冬養(yǎng)陰生津、仙鶴草、白術益氣健脾共為臣藥;以夏枯草祛郁熱共為佐藥;杏仁肅肺氣并為使藥;甘草調和諸藥。同時,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方中君藥黃芪具有完全性免疫恢復作用[9],并能增強對骨髓造血機能的刺激和保護、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產生抗癌和抑癌活性[10];太子參對淋巴細胞增值有明顯的刺激作用[11]。縱觀該方,三參補肺湯具有益氣養(yǎng)陰、清熱化痰之功效,其性能、作用完全符合肺癌發(fā)病的基本病機。該方配合化療,以化療為主要祛邪手段,以該方加強扶正增免,同時解決了扶正與祛邪的辨證關系,糾正邪正盛衰,調整陰陽失衡,將使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帶瘤生存”成為可能[12]。
上述臨床觀察證實,三參補肺湯配合化療對晚期支氣管肺癌患者的病灶具有較好的控制縮小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免疫功能,并較好地減輕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
[1]孫燕,石元凱.臨床內科手冊[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88.
[2]楊金坤.現(xiàn)代中醫(yī)腫瘤學[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4:355.
[3]劉鵬輝,廖國清.參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療治療晚期肺癌的療效觀察[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9(3):259~260.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16~221.
[5]孫燕.抗腫瘤藥物的近期和遠期不良反應[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02.
[6]孫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02~104.
[7]谷力加,楊鵬,吳龍.生活質量評價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2002:29(6):468~470.
[8]潘敏求,李琳霈,蔣益蘭.肺復方配合化療治療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0,31(4):389.
[9]張慶民,龔惠明.抗腫瘤中藥的臨床應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407.
[10]丁厚中,楊玲燕.參芪煎劑在中晚期肝癌行肝動脈結扎栓化療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4,14(增刊):302.
[11]王錦鴻,陳仁壽.臨床實用中藥辭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38.
[12]劉苓霜,劉嘉湘,李春杰,等.益氣養(yǎng)陰解毒方治療晚期 NSCLC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28(4):3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