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周勵
世界鎂業在中國 中國鎂業在榆林陜西鎂產業府谷起航
◎文/本刊記者 周勵

為進一步抓住全球產業分工轉移和我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大好機遇,加快培育和發展具有陜西特色的新材料產業體系,2011年12月10日,陜西省鎂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府谷縣成立。這是以股份制形式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產業集團公司。
該集團以今年9月份在榆林市成立的陜西省鎂工業協會為基礎,實現會員單位在原料、生產、價格、市場等方面的整合,樹立集體品牌意識,避免出現各自為戰的局面,做好與國內國際行業接軌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還將在鞏固金屬鎂原材料生產基地的基礎上,聯合國內外科研、高校院所和高端制造企業,延伸產業鏈,快速推進鎂合金材料的研發和應用,以“政、產、學、研、用”聯合統籌實現金屬鎂產業的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據陜西省鎂工業協會秘書長宋亞朝介紹,陜西是全國重要的金屬鎂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榆林市的府谷和神木兩縣。近年來,榆林在深入實施“三個轉化”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以節能減排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形成了頗具陜北特色的“蘭炭-金屬鎂-煤焦油-免燒磚及鎂渣水泥”循環經濟產業鏈。近五六年間,由于榆林獨有的資源和成本優勢,鎂產業正在持續快速發展,產量已占到全國的近三分之一。2010年,榆林金屬鎂的產能已有60萬噸,產量高達25.8萬噸,占到全國總產量的30%,世界總產量的25%,成為全國最大的金屬鎂生產基地和全球原生鎂錠的主要產區。除了滿足國內市場外,這些金屬鎂產品大多出口,供應歐美國家電子、汽車等用鎂行業。 這使國際鎂業界發出了“世界鎂業在中國,中國鎂業在榆林”的贊譽。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鎂業分會公布的“2010年鎂冶煉產量省區分布統計數據”顯示,山西省仍占全國鎂產量的一半以上,陜西省雖位居第二,但同比增長84.18%,遠遠超過山西26.89%的增速。陜北涉鎂企業首創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更加強了其與同類企業競爭的成本優勢。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全國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精神,鎂合金作為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輕質結構材料,是未來材料競爭的亮點。“十二五”期間,國家把鎂材的精深加工作為重點,“以開發生產汽車、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車輛、電子信息、國防科技工業、電動工具等領域應用的大截面型材、板材、大型壓鑄件為重點,采用產、學、研、用相結合,通過增強創新能力及示范工程建設,加快高性能、低成本鎂合金及深加工技術和產品研發,實現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建設以鎂合金鑄件、型材、鍛件、板材為主體,終端產品相配套的完整產業化體系”。
業內研究專家和企業界人士認為,陜西鎂業集團的成立,對整合和發揮陜西資源優勢,打造金屬鎂產業鏈,進一步提高附加值,實現陜西省金屬鎂原材料向新材料制品轉變無疑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們相信,在今日的大變革時代和政策機遇下,在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陜西鎂金屬產業的發展一定會成為未來陜西省新材料產業發展中的生力軍,也一定會為加快陜西省工業強省步伐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