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勇麗,邱大石
(濰坊衛生學校,山東 濰坊 261041)
從我市二級以上醫院隨機抽取100名實習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8~21歲。
1.2.1 問卷調查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對100名實習護生進行調查,由本人填寫后收回。共發放問卷100 份,收回有效問卷100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2 訪談法 由分管領導帶領就業科、教務科、護理系、醫學系相關人員對所調查的8所醫院進行走訪,并召開實習護生座談會。
中職實習護生綜合能力自我評價(見表1)。

表1 中職實習護生綜合能力自我評價(%)
調查發現,62%的護生認為知識面較窄,47%的護生認為團隊精神較差,43%的護生認為護患溝通能力和職業防護意識較差,40%的護生認為臨床綜合護理能力較差,護生普遍認為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掌握較好,繼續學習動力很強。
針對護生知識面窄和臨床綜合護理能力較差實際,我們改革了教學模式,由傳統教學改為項目化任務引領式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主體[1]。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一味聽講,模仿教師操作流程,學習興趣不高,且受課時限制,很多操作只能觀看錄像,導致護生臨床綜合護理能力較差。實施項目化任務引領式教學后,采用模塊化教學,把整個護理專業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相融合并分成若干模塊,把典型任務分解到各模塊中,按知識點進行教學。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模塊都對教與學、理論與技能訓練提出要求,具有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同時,模塊之間又有一定的內在邏輯聯系。把本專業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按工作過程分解成若干項目并創設工作情景,引入相關專業知識,引導護生在“做中學”,在工作過程中加深護生專業知識理解和技能應用,使其掌握必備的技能和知識,提高臨床綜合護理能力。
傳統護理教育中沒有開設護理職業防護教育課程[2],而是采用單一的正面教育。專業教師往往只注重本學科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學生職業防護意識的引導。因此,學校應加強專業教師的職業防護意識教育,提高其職業防護意識,使護生從不同學科教師教學中學到職業防護知識,不斷強化職業防護意識[3]。例如,佩戴口罩是加強自身保護的基本措施[3],在實驗室練習時要求護生按規定佩戴口罩,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注射對患者而言是高危操作,因為它破壞了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對護士而言也是高危操作,如果護士違反操作規程造成針刺傷,不僅破壞了皮膚屏障功能,也增加了感染幾率。護生良好職業防護意識和習慣的形成,關鍵在于學校教育。加強學生職業防護教育,可提高護生職業防護意識和能力,避免職業損傷。
團隊合作能力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與周圍環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本領。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既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理學發展的客觀需要。現代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之間、科室之間、醫生與護士之間、護士相互之間、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將變得更加重要。當前護生有很多為獨生子女,個人主義思想比較嚴重,缺乏成員間相互寬容、相互謙讓、相互理解意識,缺乏合作能力。因此,學校教育應加強護生團隊合作意識培養,提升其綜合素質。
護患溝通是指在對患者進行醫療救護過程中,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交流病情信息、護理信息、患者思想感情的過程[4]。護患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是保證護理服務質量的基礎。護患溝通貫穿于護理全過程,如在護理實踐中,為了制訂護理計劃,建立和發展良好的護患關系,需要護理人員應用適當的溝通技巧收集患者健康資料。護士應有一雙善于捕捉各種非語言符號的眼睛,及時發現并解決患者健康問題。人體觸摸是一種無聲語言,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觸摸可以交流關心、體貼、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然而,觸摸是一種表達非常個體化的行為,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涵義[5]。觸摸受年齡、性別和文化等因素影響,因而也是一種容易被誤解的溝通方式。盡管如此,在專業范圍內,審慎地、有選擇地使用觸摸對溝通有促進作用[6]。因此,護理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及方式,在工作過程中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總之,改革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模式,可以拓寬護生知識面,提高護生臨床綜合護理能力。通過強化職業防護意識和加強護患溝通能力,使護生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更好地保護自我,最大限度地減少護患糾紛,加強團隊合作能力,從而使其在今后工作崗位上取得優異成績。
[1]王維卡,類彥妍.護理技能操作教學方法改革的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0):78~79.
[2]陳煉紅.衛校護理職業防護教育現狀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4,11(2):406~408.
[3]戴玉雅.強化實習護生職業防護意識[J].醫藥論壇雜志,2006,27(6):88.
[4]張清靜.護患溝通的藝術及意義[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6):663~664.
[5]Potter P A.Basic Nursing:Theory and Practice[M].Philadelphia:Mosby,1995.
[6]李小寒. 淺談非語言護理溝通技巧[J].實用護理雜志,200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