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雯
(濰坊衛生學校,山東 濰坊 261041)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1]。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實踐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過硬的實踐技能對學生就業的現實意義:醫院招聘時要測試學生的動手能力,考核學生的技能水平。通過對我校臨床學科2010年實踐項目開出率情況的調查與統計,并與2009年15個班比較發現,2010年實踐項目開出率明顯提高,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選取我校2008級護理專業15個班,2009級護理專業15個班;其中每個年級均有中專5個班、“3+2”10個班;每班第二學年開始學習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急癥與急救、健康評估科目,分別觀察2009年15個班和2010年15個班這些科目的實踐項目開出情況。
每個科目的實踐過程包括:技能實踐、案例分析(情景教學)、多媒體演示(包括錄像)和臨床見習。每個科目的實踐項目開出率采用SPSS1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表1 2009年實踐項目開出率(%)

表2 2010年實踐項目開出率(%)
從表1 和表2 發現,2010年各實踐項目總開出率與2009年比較均有所提高,2010年內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急癥與急救、健康評估實踐項目總開出率與2009年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外科護理實踐項目總開出率與2009年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多媒體演示2年均能達到100%,但臨床見習開出率這2年均為0。
根據新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要求,實踐教學過程包括技能實踐(在實訓室進行)、案例分析(在實訓室或教室進行情景模擬)、多媒體演示、臨床見習,不同實踐內容的實踐方法和過程不同,教師可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1)2010年實踐項目開出率明顯高于2009年原因分析。這與我校領導重視實踐教學及2010年加大實訓室投入有關,如建設了ICU 實訓室、急癥急救實訓室、檢體診斷實驗室、母嬰同室實訓室,并擴建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實訓室。同時,與教師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有很大關系。
(2)外科護理實踐項目開出率較低,實驗效果較差。我校外科護理教師較少,且以外聘教師為主,缺乏專業教師。實踐課上,外聘教師基本利用多媒體演示,很少到實訓室進行;而本校教師也只有刷手、穿脫手術隔離衣或手套及參觀模擬手術室護理時到實訓室進行。有些教師不重視實踐教學,認為不如多媒體演示便捷。
(3)任課教師整體操作水平亟待提高。臨床教師缺乏獨立操作實驗和指導學生實驗的能力。大部分教師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脫節,甚至不熟悉某些操作規范。他們重理論、輕實踐,且實踐經驗少。
(4)臨床見習困難。近年來,學生數量迅速增加,聯系醫院進行臨床見習有很大難度,一是醫院接收不了太多學生,二是醫院不愿接收學生。但醫院喜歡接收有一年實習經驗的實習護生,因此,我校應利用近一年的實踐教學彌補學生臨床見習經驗缺乏的不足。
(5)實驗室管理不善,實驗儀器缺乏。醫學發展非常迅速,學校實驗設施更新較慢,甚至缺乏必備的實驗器材。加之學生數量逐年增多,教師負擔過重,對開展實驗教學極為不利。
首先,要求臨床教師改變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觀念,積極參加臨床實踐,積累實踐經驗,熟練掌握各項操作。其次,要求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而從事護理教學的教師學習護理程序,積累護理經驗,熟悉各項護理操作。最后,建議學校安排臨床教師定期到醫院進行臨床實踐,及時更新知識和技術。
責任心強,有一定專業理論基礎和實驗教學經驗,能獨立完成臨床課程所有實驗,并能指導學生規范操作的專職實驗員是開展臨床課程實驗教學的必要條件[2]。從我校配備的專職實驗員來看,其專業理論水平與實踐教學經驗存在不足。實驗員不是單純地準備好實驗材料和儀器,而是輔助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活動,并積極參與實驗教學改革工作,切實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筆試是教師主要采取的實驗教學評價方式,其內容主要是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果等理論知識。該考核方式有很大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學生能力水平和實驗態度,易出現“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現象,不利于學生科學素質培養[3]。因此,改進實驗教學評價方法,變筆試為操作考試,可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應及時維修和保養實驗室儀器,保證臨床教學順利進行。任課教師和實驗員共同制訂學期實踐教學計劃,并嚴格按計劃執行,同時實行實驗員排班制。
在國家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今天,在職業教育一線工作的我們感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它是職業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常青樹。從我校實踐項目開出率來看,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很多問題。我們只有站在時代的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才能為社會培養適銷對路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蔣乃平.職業教育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優勢和切入點[J].江蘇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2):7~10.
[2]官玉花,鄭修霞.我國護理臨床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7):50~51.
[3]劉義蘭,王桂蘭,趙光紅.現代護理教育[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