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勞志建
中國民辦教育的第一聲吶喊
——丁祖詒教育創新思想賞析
◎文/本刊記者 勞志建
他青年時學習優異,卻因政審“落榜”,于是無數個不眠之夜組成了他為之奮進的樂章;
他中年時毅然放棄國辦大學講壇的優越,義無反顧地走進新時期民辦教育的處女地,讓驚雷四起;
他立志要“創中國的哈佛”,呼喊著中國人的夢想,周游列國式的奔走卻讓他成為眾矢之的;
他飽受磨難卻以戰士般的無所畏懼成為中國民辦教育的脊梁,以“西譯”為獻禮,演繹出“丁氏思維”的華章;
他的人生是一種文筆的瀟灑,是一種思想的飄逸,更是一種同坎坷命運搏擊引發的酣暢。

很少能有人像丁祖詒這樣激發一個社會的情緒,將成就、名望、困擾、圍攻和詩情畫意集中在自己身邊。
25年前,丁祖詒踏進民辦教育的處女地,在中國教育界掀起了不再平歇的巨浪拍岸,他執著倔強的品性讓許多人感到不舒服,他特立獨行的作為讓更多人側目而視,他慷慨激昂的語言和戰士般的無所畏懼讓大家驚悸又無可奈何,于是25年的民辦教育生涯,鐵定就成了丁祖詒接受各種艱難困苦和搏擊探求的煉獄。
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著名作家鄧友梅說:丁祖詒是著名教育家這個并不驚人,驚人的是在他成為著名教育家之前,一步一艱辛地往前走,有什么苦自己咽在肚子里,這個精神是偉大的!
但丁祖詒真正讓世人注目的,是他聲嘶力竭的奮力吶喊,這種吶喊讓中國教育現狀為之改觀,讓中國民學為之崛起,雖然招來許多非議!但我們依然為之驕傲,因為伴隨著丁祖詒的吶喊,衍生出了“丁氏思維”的華章。生。當時的他已是南京市第十一中學的佼佼者,被看好是進入中國頂尖大學的苗子,高考時,他拿到的高分,似乎已經敲開了清華大學的豪門,但“政審不合格”的晴天霹靂,擊碎了他走入象牙塔求知的美夢。那可是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啊!他為此幾乎輕生;但這也終于轉化成了南京路上一聲嘶心的吶喊:丁祖詒——總有一天要榜上題名!
幾經拼搏,丁祖詒不僅走進了大學,還走上了大學講壇,今天,已經是中國民辦教育領域第一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授和專家。
我們不知道丁祖詒的漫漫人生路有過多少酸甜苦辣,但我們卻知道丁祖詒品味人生總很離奇,他毅然放棄了國辦大學講壇的優越,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民學荒涼的處女地。
從此,有了“西譯”的世紀星云和民辦教育的風雨狂飆。
把目光定位高考落榜生,不是丁
吶喊之:給高考落榜生再加一把火。于是有了“第二希望工程”,有了落榜生學習的校園和活力四射的人生舞臺
今天,我們回顧關于高考落榜生、關于“第二個希望工程”和由她放射出來的思想光華與實踐成果,總感覺傾注著丁祖詒青春時的熱血縱橫和激奮吶喊。
著名作家陳忠實在“西譯”一次研討會上調侃著說:我是1962年的落榜生,當時如果有丁院長和“西譯”,我肯定背著饅頭來上學,“西譯”很好地化解了高考的殘酷,讓高考落榜生有學上,有書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有用之才??!
無獨有偶,50年前的南京路上,一個青年悲痛欲絕,因為崇尚自由,因“右派言論”成為那個“時代”的落榜祖詒心血來潮,而是他綜觀社會的理性思考。丁祖詒認為:救助貧困孩子上學是“希望工程”,讓高考落榜生在民辦大學進行深造,同樣會造就高等技術人才,落榜生同樣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這應該是“第二個希望工程”。用丁祖詒通俗的講法是:“高考落榜生猶如燒到七、八、九十度的水,再添一把火,他們的人生就會沸騰”。有時,某個人的某個想法,不經意間會成為點亮青春的火種?!拔髯g”從辦學初期就制定了“第二希望工程”方略,為大量高考落榜生開辟了新的學習園地,今天,已有10萬高考落榜生在“西譯”鍛造出新的人生起點,組成了社會鮮亮的人才大軍。
吶喊之:“三個半瓶子醋” 教學模式就是好。“西譯”教學模式成為中國高校教學的旋風,刮遍祖國大地,被專家稱為“西譯現象”
丁祖詒起初提出“三個半瓶子醋”理念時“殺”聲一片,憑什么你丁祖詒就比別人膽子大,敢對教育模式動殺機!
丁祖詒說:教育與現實的脫節,使學生缺乏工作技能,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們就是要橫下一條心,改變舊的教育模式,摒棄國辦高校單一型專業培養格局,培養市場經濟大潮的弄潮兒。為此,他首創了“外語+專業+現代化技能”或“專業+英語+現代化技能”,培養“復合實用型雙專業涉外人才”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實施教學的嶄新體系,丁祖詒戲稱這種模式是“三個半瓶子醋”。但這種把專業深造與現代技能合二為一的高等學歷教育模式,極大地豐富了高等教育的內涵,因為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多才多藝,更適應社會的需求,從此,“西譯”的學生成為社會歡迎的“香餑餑”。一度,全國高校從民辦到公辦競相仿效,不管千萬種名目上的差異,但剝其華麗,本質還是丁祖詒的“三個半瓶子醋”。 “三個半瓶子醋”理念讓“西譯”聲名大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長舒乙說:“三個半瓶子醋”模式是創舉。甚至丁祖詒應邀赴京參加全國政協中秋招待會期間,賈慶林主席握住丁祖詒的手說:“我知道你們,你們辦學辦得很有名氣。”
在管理模式上,丁祖詒一反常態,實行“全住校、全封閉、準軍事化”的嚴格管理,又招攬了一片非議。有人說:丁祖詒是反自由反人性反人權反西方博愛思想的新封建總代理;有學生叫:不讓談戀愛咋活,不讓抽煙喝酒咋混,不讓染發咋靚?丁祖詒說:要學習請你到“西譯”,要違反“十不準”請你退學!中國教育的傳統美德必須堅持,讀書是為做人。為此,丁祖詒一次就勸退了200多名談戀愛的學生,讓世人震驚。
吶喊之:不走應試獨木橋,無學歷也能成為人才?!拔髯g”“敢死隊” 讓世界嚇了一跳,“無學歷專才”架設了培養人才的“立交橋”,開創了造就專才的新紀元
2011年3月初,桃紅柳泛綠,丁祖詒從醫院“溜”回學院,帶病給全校師生做了個報告,丁祖詒說:你們年輕,紅血球正常,有12、3個吧,我只有4個了,這好比你們身上有一斤血液。我只有4兩了,但是……丁祖詒挺直了腰桿又說:我要告訴同學們——4兩熱血也沸騰!
丁祖詒話音未落,全校師生掌聲長鳴。丁祖詒是天生的演講家,佳話不斷,軼事不絕。有電視臺知道丁祖詒每年春節學院聯歡晚會上必然要唱固定的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采訪中邀請丁祖詒唱這首歌,丁祖詒說這不行,我要回家唱,給孩子們聽。主持人不解,丁祖詒解釋道:我的家是“西譯”,有4萬孩子呢!
但不管丁祖詒的演講多么精彩,更精彩的還是他思維的創新。
8年前,丁祖詒開始叫板中國的應試教育,叫板大學文憑,獨辟蹊徑的打造“西譯” 無學歷專才。
什么叫無學歷專才? 就是用最好的教學隊伍、最好的教學設備把你打造成最好的專業人才, 但卻不給你發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修業期滿成績合格者由學院自己頒發不屬國家學歷文憑教育系列的西譯本科畢業證書。10年前,丁祖詒宣布:西安翻譯學院要組織“敢死隊”,封閉5年打造無學歷專才。丁祖詒的目的,就是要在體制和觀念上進行突破。丁祖詒給“敢死隊”起了個藝術的名字——“西譯”研修院。研修院一律不準講漢語,連保安、食堂炊事人員都不得講漢語,這是丁祖詒特別安排的語言環境。就這個小院落,卻做出了大創舉。從首屆“專才”畢業,“敢死隊員”就被搶錄一空,香港理工大學捷足先登,2007年第一屆研修院學生畢業他們破格招收了17名研究生,至此年復一年地從這里錄取了120多名研究生,而且他們不追究學生有沒有國家頒發的學歷學位,看中的是真才實學,認準了“西譯”這個品牌。隨之而來的,有為聯合國培養翻譯的美國蒙特雷高級翻譯學院、英國米德爾·塞克斯大學等著名大學。 2011年3月,53名“西譯”學子再次被香港公開大學錄為碩士學位研修生,拉開了新一輪的“敢死隊”里搶學子的帷幕……與之同時,“西譯”以研修院為排頭兵,在全國四大英語賽事的22場次比賽中,先后奪得五項全國冠軍、兩項全國并列亞軍、兩項全國并列季軍?!拔髯g” 無學歷專才,由此成為中國教育領域一道風光無限的風景,成為許多學子的求學夢想。一學生交納的學費回報給投以無形資產的公辦院校,已經嚴重的損害了學生的權益。校,總是將效益放在第一位,總想走教育產業化道路,做大的資產投入,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丁祖詒卻有自己的主見,他認為靠租賃辦學永遠是初級格局,辦大學一定要有獨立的校園和設施,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中國民辦教育的總格局。在中國民辦教育風起云涌的時代,“西譯”率先擁有了70萬平方米的自有校舍、校園用地3000畝。以其規模、實力和品牌占領了民辦高校的制高點。
2010年, 丁祖詒投資1個億開始建設最現代的“西譯”科技大樓,2011年9月,100套最先進的實驗設備將成為“西譯”學子新的最愛。
“不做學商”,將收入的學費全部流向學生而不是中飽私囊,是丁祖詒的辦學靈魂。所以,一心治學的丁祖詒最恨教育產業化,最恨學商。
“獨立本科”又叫“民辦獨立本科院?!保f“這是一個怪胎”。因為典型的名稱特征是某某某著名公辦院校所辦的某某某學院之類,實話實說就是掛靠在公辦大學下面的民辦院校。丁祖詒說: “獨立本科”一開始就將三分之
吶喊之:親情校園建設不是夢想。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關心關愛,讓貧困生有書讀,叫孩子們讀好書,這無疑是建設和諧校園的良方
吶喊之:不做學商,誰做學商誰就是民族教育的千古罪人。不管你講什么,就看你有沒有將每分錢都用到學生身上,有沒有把教育經費裝進自己的腰包
十幾年前,有人給遠在南京的丁祖詒的母親打電話說:你快來看看,你兒子已經瘋掉了!丁老太太焦急萬分,急忙電令丁祖詒做事千萬要穩妥。原來,丁祖詒籌資650萬,要在終南山下荒涼的山溝外征地,建設翻譯學院的大本營。無人贊同這個決策,因為當時流行民辦租舍辦校,這樣有很多好處:一是民辦教育機構屬“公益性事業”,在停辦時,資產歸屬為國家。換句話就是說,哪天學校停辦了,丁祖詒卷鋪蓋走人,一針一線都不能帶走!二是大多民辦院
今天的丁祖詒已是病魔纏身,心臟已兩次“搭橋”……“屏息停博八千跳,借來七彩架心橋;安得增壽五十載,相伴后生到地老?!边@是丁祖詒做完心臟搭橋手術蘇醒后的詩作,他詩中的“后生”指的是“西譯”在校的四萬名學生。為此,有人以“安得增壽五十載”為題寫了篇文章,叫《向天再借50年》。文章在“西譯”瘋傳,許多學生看了文章都哭了。
陜西省委副書記王俠在“西譯”考察時,不時有學生見了丁祖詒就喊丁爺爺,王俠很激動,她說這是她從未感受過的一種感動。王俠在陜西高校大會上說:把幾萬學生放在眼皮底下管理,這是教育工作者高度的責任感,親情校園、和諧校園建設同樣是教育者的責任。
丁祖詒說:社會給我的榮譽太多,我大多不太重視,但《搜狐》2010教育總評榜“中國最有魅力的大學校長”和2005年“西安十大魅力先生”這兩個“魅力”獎我最喜歡,因為在“西譯”,我就是“丁爺爺”。
下面,是我在“西譯”采訪學生時的幾段原始記錄,它從一個側面展現了丁祖詒的魅力和親情校園建設的真諦:
寧夏08級學生李雯:我高考差了20多分,當時就是想死的感覺,家里討論的結果是,去西安翻譯學院讀個“本”吧,我就來了,首先沒想到自考生還有餐補,還有獎學金。我們知道丁爺爺最關心我們,但那天丁爺爺突然來到我們宿舍問長問短,我們真正的感覺——他就是我們親親的爺爺!過完春節返校時,一位交大的研究生問我,火車站有人接你沒,我說:我們“西譯”校車接站,下了火車就算到家了,結果他好一陣感嘆……
去年我在假日酒店實習,其實我在“西譯”算運氣不好的,我們學院每年有幾百人去美國實習,我沒撈著。但在假日酒店實習也感受好多,我站前臺,“老外”來了就是我接待,別的學校實習生外語口語干不過我,所以挺“酷”的!去年春節晚會我們十幾個男女生一起實現了在“西譯”的另外一個愿望:每人買了個棒棒糖獻給丁爺爺,目的就是擁抱一下丁爺爺,結果愿望都實現了,只可惜棒棒糖丁爺爺沒收!
“西譯”國際關系學院221604班李振南:我是山西太行山的,家里困難,來時湊了9000塊錢,因為是自考生,沒想多少補助,結果第一年就拿上了獎學金3000元、優秀班干部學校獎了3000元、貧困補助發了1500元,第二年又開始在學校參加勤工儉學(丁祖詒組織貧困生在校園內當宿舍管理員、圖書管理員、校衛隊等項工作,每小時10元左右工資,勤工儉學學生每月可收入300到500元,每年有近萬名學生參加勤工儉學工作,所需經費由學院開支),我運氣不錯,我們學校有個師哥叫郭遠鵬,被公派到烏克蘭留學,家長為了報答學校,一定要在學校資助幾個貧困生,結果又有我,我想,這和山西太行山革命老區很有關系。所以,現在我上學不從家中要錢,我爸很吃驚。
河南商丘07級姚學揚:我可以說已經畢業了,北京有家翻譯公司已經和我簽訂了受聘合同,但我還不想走,我想再利用校圖書館看半年書,說真的舍不得走。去年春節,已經上班的同學打電話問我:丁爺爺春節聯歡是不是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了,我說當然,但丁爺爺蒼老了好多,那個同學在電話里就哭了,所以,我還不想走,再呆呆吧。
吶喊之:就是要“創中國的哈佛”。一個人呼喊出了幾十代人的夢想,周游列國式的奔走讓孔子汗顏,也因此成為眾矢之的
丁祖詒挨罵最多的當數他提出的教育理想,即“創中國的哈佛”。罵人者很有藝術,他們將“創中國的哈佛”的“創”字用手術刀割去,然后開始質問:憑什么,你是中國的哈佛?于是乎,怎么罵好像都不過分!
2002年,丁祖詒走上了北大英杰演播廳的講壇,在給北大學生演講中說道:我們提出的口號是“創中國的哈佛”,因為都是私立學校,為此我專程訪問了“哈佛”。看了“哈佛”我在想,中國人應當有志氣!北大、清華更應該創東方哈佛,辦世界一流大學,我認為中國應當有自己的哈佛!說不準哪年你們北大也變成了私立,到時中國的哈佛也許不是西安翻譯學院,而是你們北大了!
丁祖詒的不凡在于他的抗擊打能力,認準的路,誰罵都沒用,他不但把“創中國的哈佛”叫得價天響,還把“西譯”辦得分外紅火,并像孔子周游列國那樣四處游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焦點訪談》、《人民網》、中國網、搜狐、網易……鋪天蓋地的訪談和各大報刊連篇累牘的報道,讓丁祖詒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喊到了全中國。即便在遙遠的國外,“哈佛”的故鄉,都知道中國有個丁祖詒在打“哈佛”的主意,為此,世界20多個國家的70多位駐華使節兩次組團專訪西譯,為“西譯”這樣的“私立大學”神奇的崛起深感震驚。所以,當2006年5月8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外事局負責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約見了西安翻譯學院院長丁祖詒,并將美國國會特別授予他的“受尊敬的教育家和中國大學校長”的榮譽證書及邀請訪美信函轉交給丁祖詒時,世界認為一切都順理成章。
總之,丁祖詒的吶喊,將創“中國的哈佛”演繹得活靈活現,將丁祖詒的各種治學理念和實踐進行歸納,就出來一條明晰的線條——“丁氏思維”,“丁氏思維”的顯著特點是理念創新和火熱的時代責任感,更包含著憂國憂民的重創,這和“丁氏思維”持有者丁祖詒的人生取向恰好一致。
“丁氏思維”是“西譯”教育成就的總導演,使“西譯”模式在十年前就已經成為中國民辦教育的樣板,“丁氏思維”的潛移默化,今天已無疑成為中國民辦教育的一種導向,這種意義的遠久,估計連“丁氏思維”的持有者丁祖詒且尚未預料。